文章內容目錄
北斗,上承紫薇垣,下轄二十八宿,位居帝車之上。此星官盛載時序之規,定四時之序,運轉天穹,指引眾星。
北斗七星分列於大熊座中,赫然勾勒成勺狀,名曰帝車。鬥口至斗柄,依序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前四星合稱斗魁,後三星並作斗杓。


北斗之名源於其運轉指時之能。斗柄所向,與地軸同步旋轉。古人常以斗柄東指、西指、南指、北指向應季節,推測四時變遷。歲差雖改動斗柄指向,其定時之功依然不滅。
北斗又有九星之説,隱而不見之二星,位在開陽附近。輔弼二星為其候選,或搭配招搖玄戈成組。補星之意在增益北斗之象,而不改其基本形貌。
相傳北斗為天帝座駕,巡行四海,整肅乾坤。其運行之規律,與古人曆法緊密相連。前賢仰觀星象,制定期曆,北斗居功厥偉,故有帝車之稱,臨制四方,均五行,建四時。
北斗之妙用,更在於其指極之能。由鬥口兩星延長五倍,直抵北極星,乃為尋星之極佳標的。此二星並稱指極星,作為夜空領航之燈。
北斗七星,燦若繁星,其形制與用處,古今皆然。作為標時識向之指南,北斗永世照耀,無私奉獻。
北七星:北半球的指路明燈
北七星是大熊星座中七顆醒目恆星組成的勺子形星羣,自古以來一直用於北半球方向導航。這七顆恆星排列成北斗七星的形狀,其中兩顆亮星「天樞」(α Ursae Majoris)和「天璇」(β Ursae Majoris)組成了「北斗柄」。
北七星的星體資料
恆星名稱 | 視星等 | 光譜型 | 距離(光年) |
---|---|---|---|
天樞 (α Ursae Majoris) | 1.8 | A1 V | 36.7 |
天璇 (β Ursae Majoris) | 2.4 | A0 V | 78.1 |
天璣 (γ Ursae Majoris) | 2.5 | A0 V | 81.8 |
天權 (δ Ursae Majoris) | 3.4 | A3 V | 45.9 |
玉衡 (ε Ursae Majoris) | 2.4 | A2 V | 81.3 |
開陽 (ζ Ursae Majoris) | 3.0 | A2 V | 78.4 |
瑤光 (η Ursae Majoris) | 3.6 | A1 V | 88.2 |
北七星的導航用途
北七星最廣為人知的用途是方向導航。通過觀察北斗柄與天際線的關係,可以大致確定所在方位的北面。
- 正面朝北:北斗柄指向地平線。
- 正面朝南:北斗柄指向天空,後方為北方。
- 正面朝東:北斗柄位於右前方,後方為東方。
- 正面朝西:北斗柄位於左前方,後方為西方。
此外,北七星的兩端還可以幫助定位北極星。北斗柄延長線指向天球北極點,附近較亮的一顆星即是北極星。
北七星的文化意義
北七星在許多文化中都具有重要的文化意義。在中國民間傳説中,北七星被稱為「北斗七星」,代表著七政(日、月、水、火、木、金、土)的運行。
在日本神話中,北斗七星被稱為「北斗七星」,與神社祭祀和星佔占卜有關。在歐洲,北七星被稱為「大熊星座」,與羅馬神話中的狩獵女神阿耳忒彌斯聯繫在一起。
北七星的天文觀測
北七星是大熊星座中最亮的星羣,肉眼即可清晰可見。使用雙筒望遠鏡或小型天文望遠鏡,可以在北斗七星中看到更多闇弱的恆星。
北七星所在的北半球天空也是許多天文觀測的焦點。靠近北極星的位置可以找到天龍座、仙后座和天琴座等更暗的星座。此外,銀河系的中心也在北半球天空,通過雙筒望遠鏡可以看到星系中心密集的恆星。
結論
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中最著名的星羣之一,具有重要的導航、文化和天文意義。通過觀測北七星,我們不僅可以確定方向,還可以瞭解更多關於浩瀚宇宙的知識。
延伸閲讀…
北斗七星_百度百科
北斗七星(中國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