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北斗七星:指路標與歷法之鑰
北斗七星懸掛於夜空,形如勺杓或鬥鬥,為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星組成,與形成熊尾的大熊座星羣共處。由於這些星辰易於辨識,因此常被用作方向指引和時節判斷的依據。


中國古籍將北斗七星命名為「斗魁」與「斗杓」,前者指前四顆星,後者指後三顆星。現代天文學則將其命名為大熊座α、β、γ、δ、ε、ζ、η星。藉由連接北斗七星首尾兩星,並朝天璇與天樞方向延伸五倍,即可尋得北極星。此外,這兩顆星也被稱作「指極星」。
北斗七星自古與歷法息息相關。《鶡冠子》記載,古人藉由觀察北斗斗柄的方向,判斷季節更迭:「斗柄東指,春時臨;斗柄南指,夏日盛;斗柄西指,秋氣至;斗柄北指,冬雪飛。」
關於北斗七星的數量,傳説中有「九星北斗」之説,認為除了顯明的七星外,另有隱而不見的兩星。《楚辭》注釋中記載,九星北斗指稱北斗七星。「北斗九星,相距九千里。其中兩星隱而不明,相距八千里。」《冥通記》雲:「北斗有九星,現者七星,隱者兩星。」
至於北斗的第八與第九星,有數種説法:張洞玄的《玉髓真經》認為北斗只有七星與輔星兩顆伴星,後人將其增至九星,分別稱作左輔和右弼。竺可楨引用《史記天官書》,將北斗七星、玄戈、招搖併列為九星。辛德勇則指出,九星北斗的説法可能源自緯書,認為緯學家將輔和招搖添加為北斗九星,既不影響北斗結構,且亮度與北斗七星相仿。
費正清中國研究中心的教授Andersen提出,輔星可能是開陽雙星中的開陽增一,又稱大熊座80星。另有説法認為,輔星和弼星皆為梅西耶天體。
北斗七星,中國先民對星辰崇拜的產物,既是路途的指引,也是時序的見證,更與中國傳統歷算息息相關,在文化與科學上佔有重要地位。
名稱 | 星名 | 現代名稱 |
---|---|---|
天樞 | 貪狼 | 大熊座α星 |
天璇 | 巨門 | 大熊座β星 |
天璣 | 祿存 | 大熊座γ星 |
天權 | 文曲 | 大熊座δ星 |
玉衡 | 廉貞 | 大熊座ε星 |
開陽 | 武曲 | 大熊座ζ星 |
瑤光 | 破軍 | 大熊座η星 |
輔星 | 開陽增一 | 大熊座80星(可能) |
弼星 | 未知 | 梅西耶天體(可能) |
北鬥七星:夜空中的指路明燈
北斗七星,又稱「勺狀星座」,是天空中最著名的星座之一。它由七顆明亮的恆星組成,呈勺子形狀,在北半球一年四季都能看到。
星的名稱 | 亮度(等) | 視星等 |
---|---|---|
天樞 | 2.0 | 1 |
天璇 | 1.8 | 2 |
天璣 | 1.9 | 3 |
天權 | 2.4 | 4 |
玉衡 | 1.7 | 5 |
開陽 | 2.2 | 6 |
搖光 | 3.0 | 7 |
北斗七星的傳説
北斗七星在中國古代文化中佔有重要地位,有多個傳説與它相關。其中一個傳説是,北斗七星是紫微大帝的七個兒子,分別掌管著人的壽命、富貴、功名、婚姻、子嗣、官祿和災厄。
另一個傳説是,北斗七星是七個神仙,分別是天樞真君、天璇真君、天璣真君、天權真君、玉衡真君、開陽真君和搖光真君。他們負責護衞天庭,保佑人間。
北斗七星的用途
北斗七星不僅在文化上具有意義,在實用方面也有許多用途。它可以幫助:
- 辨認方向:北斗七星的勺柄永遠指向北方,因此可以作為夜晚的指路明燈。
- 預測時間:北斗七星勺狀柄的指向隨著時間而變化,可以估算夜晚的時間。
- 測定高度:通過測量北斗七星勺柄的仰角,可以計算觀察者的海拔高度。
- 農業活動:在中國古代,農民會根據北斗星的運行來安排播種、收穫和灌溉等農業活動。
如何尋找北斗七星
尋找北斗七星的方法非常簡單:
- 面朝北方仰望星空。
- 尋找勺子形的星羣,勺柄朝下。
- 勺柄上的兩顆星連線,延長約五倍距離,就可以找到北極星。
北斗七星的科學意義
北斗七星實際上是一個鬆散的恆星羣,並非真正的恆星系統。它們起源於不同的恆星形成區,只是恰好在同一方向排列。
天樞和天璇是雙星系統,它們距離地球約120光年。天璣、天權和開陽是三合星系統,距離地球約80光年。玉衡和搖光是單獨的恆星,分別距離地球約90光年和120光年。
北斗星羣最亮的恆星天璇,是一顆類似於太陽的恆星,質量和亮度與太陽相當。它被認為是一個主序星,年齡約為5億年。
延伸閲讀…
北斗七星_百度百科
北斗七星(中國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