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時辰表】時辰與十二時辰對照錶,掌握養生保健黃金時段

時辰之脈

自古以來,時辰之説,源遠流長,其制起源於先秦,並於漢代定型定名。時辰乃計時之單位,將一日劃分為十二段,每段稱一「時辰」,相當於現代之兩小時。

緣起之時,時辰劃分猶未明,僅有四時、十時、十六時等説法。後人根據《左傳》記載,制定十二時辰之制,以十二地支順序命名: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十二時辰表 Play

相傳名稱

漢代時,時辰之名為:

  • 夜半(子時)
  • 雞鳴(醜時)
  • 平旦(寅時)
  • 日出(卯時)
  • 食時(辰時)
  • 隅中(巳時)
  • 日中(午時)
  • 日昳(未時)
  • 晡時(申時)
  • 日入(酉時)
  • 黃昏(戌時)
  • 人定(亥時)

每時辰含兩個小時,其前一小時為初,後一小時為正。如辰初為7:00-7:59,辰正為8:00-8:59。

十二時辰表

時辰計量

古代之計時器,除了常見之「日晷」外,更有漏壺等。漏壺透過滴漏原理,以點數為號,將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為一辰。戌時為一更,亥時為二更,子時為三更,醜時為四更,寅時為五更。

燃香亦為簡易之計時法,常見於武俠小説,所謂「一柱香的時間」即指時辰之單位。

中醫養生

中醫理論中,十二時辰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每時辰對應不同臟腑,養生宜忌有所區別。

時辰 對應臟腑 養生宜忌
子時 睡覺
醜時 熟睡
寅時 熟睡
卯時 大腸 起牀喝温水、排便
辰時 早餐
巳時 飲水、調理脾經
午時 午餐、小憩
未時 小腸 調理小腸經
申時 膀胱 運動、工作
酉時 休息
戌時 心包 晚餐、散步
亥時 三焦 入睡

民間傳説

十二地支與動物相配,又稱十二生肖。

  • 子(鼠):晚上11時至次日1時
  • 醜(牛):凌晨1時至3時
  • 寅(虎):凌晨3時至5時
  • 卯(兔):清晨5時至7時
  • 辰(龍):早晨7時至9時
  • 巳(蛇):上午9時至11時
  • 午(馬):上午11時至下午1時
  • 未(羊):下午1時至3時
  • 申(猴):下午3時至5時
  • 酉(雞):下午5時至7時
  • 戌(狗):晚上7時至9時
  • 亥(豬):晚上9時至11時

字形解析

十二時辰之漢字,亦隱含時辰之特性。

  • 子:幼兒搖籃之形,暗喻新的時辰孕育
  • 醜:手握物體之形,喻指時移夜轉
  • 寅:雙手持物之形,暗示拂曉來臨
  • 卯:開啟之形,意指拂曉時分
  • 辰:雲氣上託之形,描繪清晨霧氣
  • 巳:蛇行之形,喻指上午陽光普照
  • 午:木杵插入之形,示以太陽正午
  • 未:枝葉茂密之形,象徵果實成熟
  • 申:閃電之形,暗喻風雨來襲
  • 酉:盛酒之器皿,意指黃昏酒時
  • 戌:人持武器之形,表示守護
  • 亥:豬拱槽之形,寓意豬拱食

時辰名美

漢代後,時辰之名逐漸雅緻。

時辰 雅名 意義
夜半 子夜、中夜 黑夜極深之時
雞鳴 雞唱、曉 天亮時分
平旦 黎明 日光熹微
日出 日始、旭日 太陽初升
食時 辰時 早餐時間
隅中 隅地、正午 日中正午
日中 中日 太陽升至最高點
日昳 晡時 太陽西斜
晡時 夕陽 傍晚時分
日入 太陽落山
黃昏 日落、傍晚 天色昏暗
人定 定昏 夜幕低垂

數碼時代

儘管今日已普遍使用二十四小時制,但傳統時辰之美,仍值得傳承。古人對於時辰之精妙劃分,不僅是一種計時手段,更藴含着豐富的文化內涵和養生之道,在當今數碼設備普及的時代,依然具有啟發意義。

十二時辰表的時空探索

古時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段,稱為「十二時辰」,構成了中國傳統時間系統的基石。十二時辰表是古代人們用於標示時間的工具,記載著一天之中每個時辰的名稱、對應的時間範圍和特殊含義。

時辰 時間範圍 特殊含義
子(zi) 23:00-01:00 深夜、開始
醜(chou) 01:00-03:00 牛啼、凌晨
寅(yin) 03:00-05:00 虎嘯、黎明
卯(mao) 05:00-07:00 兔躍、日出
辰(chen) 07:00-09:00 龍騰、早上
巳(si) 09:00-11:00 蛇行、日中
午(wu) 11:00-13:00 馬叫、正午
未(wei) 13:00-15:00 羊咩、下午
申(shen) 15:00-17:00 猴啼、黃昏
酉(you) 17:00-19:00 雞鳴、傍晚
戌(xu) 19:00-21:00 狗守、日落
亥(hai) 21:00-23:00 豬拱、夜深

時辰與自然現象

十二時辰表不僅對應著時間,還與自然界中的各種現象相呼應。例如:

  • 寅時(凌晨 03:00-05:00):虎嘯,老虎活動頻繁。
  • 卯時(黎明 05:00-07:00):日出,兔子躍出巢穴。
  • 午時(正午 11:00-13:00):馬叫,馬匹休息進食。
  • 申時(黃昏 15:00-17:00):猴啼,猴子在樹上啼叫。
  • 亥時(夜深 21:00-23:00):豬拱,豬隻歸窩拱土。

時辰與日常生活

十二時辰表對古人的日常生活也產生了深刻影響。例如:

  • 漢代:宮廷規定清晨卯時(05:00)上朝。
  • 唐代:夜晚子時(23:00)宵禁。
  • 農耕社會:農民根據時辰安排作息,子時(23:00)休息,卯時(05:00)下田。

時辰與傳統文化

十二時辰表還融入到了傳統文化之中,成為許多諺語、俗語和詩詞的靈感來源。例如:

  • 一寸光陰一寸金。
  • 一日之計在於晨。
  • 金雞鳴,報曉東。

時辰的現代意義

延伸閲讀…

農曆十二時辰介紹、對照表

十二時辰- 12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代人不再使用十二時辰表來計時,但它作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依然具有價值和意義。透過瞭解十二時辰表,我們可以窺見古人的智慧和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哲學。此外,它還在一些特殊場合和傳統活動中仍然發揮著作用,例如:

  • 農曆新年十二生肖賀歲。
  • 農曆節氣二十四節氣。
  • 中醫理論和養生調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