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牛圖解】《十牛圖解》─ 禪宗悟道十階段,助你開啟內心之旅

[十牛圖是中國佛教禪宗的修持畫作。第一是由清居禪師所繪之「五牛圖」,後廓庵禪師增訂成「十牛圖」,普明禪師另有一套十幅。圖頌現今流傳較廣的有宋代廓庵師遠與普明禪師的版本。**

廓庵與普明皆以牧童 تمثيل心念,牛則喻示本性。值得注意的是,兩者皆不將人馴服牛視為終點,反詰是人馴服牛或是牛馴服人。同時,兩版本亦有不同之處:普明圖中牛的顏色逐漸由黑轉白,象徵野性的去除;廓庵圖則無此轉變,喻本性須認清而不見得須由黑轉白。

普明十牛圖以「雙泯」告終,相當於廓庵圖的「人牛俱忘」。這原本是修行的境界極致,但為表現慈悲心,廓庵禪師追加了「返牛還源」與「入廛垂手」。

十牛圖解 Play

「十牛圖」的牧童象徵意識或自我,牛則象徵無意識或自性。十二世紀,禪師廓庵禪師將其繪製並撰寫詩偈和散文,闡釋了從修行到頓悟的體悟過程。

[尋牛]

從未失去,何必追尋?
凡迷自掩,背覺疏離。
路險歧多,是非蜂起。
追尋牛蹤,水岸林間。
不識真牛,但見足跡。

十牛圖解

[見跡]

依經解義,隨師聞教。
知眾器一金,萬物自己。
牛跡遍地,自性未明。
尚處門外,途障重重。

[見牛]

一聞聲息,悟性頓現。
山河大地,皆在吾心。
知與悟別,實悟非凡。

[得牛]

艱辛尋得,野性猶存。
離誘惑難,煩惱不斷。
漸除習氣,用心純熟。

[牧牛]

時時鞭策,防牛散佚。
功純熟時,牛隨人意。

[騎牛歸家]

安坐牛背,隨意而行。
八方飄逸,歸家之路。
心境澄澈,世界清淨。

[忘牛存人]

歸家無牛,心自獨照。
智光獨存,無境可觀。

[人牛俱忘]

凡心盡消,聖解空破。
生佛俱空,大圓寂靜。

十牛圖解:禪宗頓悟之路

禪宗強調「頓悟」,認為見性成佛可以在一瞬間完成,而「十牛圖解」正是描繪這條頓悟之路的經典禪畫。

名稱 意義
1 尋牛 象徵著對道的探求
2 見跡 發現佛法的蛛絲馬跡
3 見牛 瞥見佛法的真諦
4 得牛 領悟佛法的核心
5 牧牛 馴服內心的妄念
6 騎牛歸家 回歸自心,證悟本性
7 忘牛存人 超越對佛法的執著
8 人牛俱忘 泯除「我」與「牛」的界線
9 返本還源 回到原初的清淨本心
10 入鄽垂手 證悟後,在世間自由自在

尋牛 象徵著對佛法的探求,如同牧童尋找走失的牛。這個階段的人,尚未明白佛法,但內心深處渴望解脱。

見跡 發現佛法的蛛絲馬跡,如同牧童發現了牛的蹤跡。這個階段的人,開始接觸佛法,逐漸明瞭其中的道理。

見牛 瞥見佛法的真諦,如同牧童終於找到了牛。這個階段的人,頓悟佛法的奧秘,體驗到本自具足的覺性。

得牛 領悟佛法的核心,如同牧童馴服了牛。這個階段的人,對佛法的理解更加深刻,具備了斷除煩惱的能力。

牧牛 馴服內心的妄念,如同牧童牧放著牛。這個階段的人,用佛法來調伏自己的身心,去除執著和煩惱。

騎牛歸家 回歸自心,證悟本性,如同牧童騎著牛回家。這個階段的人,超越了對佛法的依賴,直接證悟了自心的清淨本性。

忘牛存人 超越對佛法的執著,如同牧童忘記了牛,只剩下自己。這個階段的人,不再執著於佛法,而是將其融會貫通,活在當下。

返本還源 回到原初的清淨本心,如同牧童回歸了山林。這個階段的人,終極證悟,超越了生滅和執著,獲得了究竟的解脱。

入鄽垂手 證悟後,在世間自由自在,如同牧童在市集垂手而立。這個階段的人,融入世間而不被染污,以無限的慈悲和智慧利益眾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