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南漳縣:荊楚名域,人文薈萃
素有「八山半水分半田」之稱的南漳縣,位居湖北西北,轄區廣袤,方圓3859平方公里。東鄰宜城,西界保康,東北與襄城比肩,西北與谷城接壤,南依遠安,東南與荊門毗鄰。
自古以來,南漳縣便地靈人傑,薈萃了豐富的自然資源和人文景觀。境內坐擁濰水、蠻河、漳河、沮河四大河流,奔流不息;五類土壤分佈均衡,孕育萬物生長。礦產資源種類繁多,非金屬礦產尤為優勢。


南漳縣的人文底藴同樣深厚,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自北宋年間始置縣,歷經千年變遷,留下眾多名勝古跡和傳奇故事。縣內擁有大小各類學校81所,醫療衞生機構20家,教育和醫療水平發達。
近現代,南漳縣乘改革開放之風,抓住機遇,發展經濟,榮獲多項殊榮。2021年,全縣GDP達345.25億元,位列全省縣域經濟三類(縣)經濟強縣。此外,南漳縣還榮膺中國最具魅力文化生態旅遊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第二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縣等稱譽。
今日的南漳縣,在傳承歷史文脈的同時,積極融入現代化進程,全力打造山水田園、科創智城的典範。相信在未來,南漳縣將繼續書寫輝煌篇章,成為荊楚大地上一顆更加璀璨的明珠。
指標 | 數值 |
---|---|
面積 | 3859平方公里 |
常住人口 | 54.64萬人 |
劃分 |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
土壤 | 黃棕壤土、石灰(巖)土、紫色土、潮土、水稻土 |
河流 | 濰水、蠻河、漳河、沮河 |
自然資源 | 桑蠶、木本油料、食用菌、天麻、杜仲、烏梢蛇、王錦蛇、草魚、青魚、白鰱 |
稱號 | 全省縣域經濟三類(縣)經濟強縣、中國最具魅力文化生態旅遊縣、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第二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縣 |
醫療衞生機構 | 醫院3家、基層醫療衞生機構12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家、婦幼保健院1家 |
教育機構 | 各類學校81所 |
南漳縣:湖北京山中的文化瑰寶
南漳縣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是襄陽市轄的一個縣。南漳縣地處秦嶺餘脈與漢水中游交匯處,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地理位置與歷史沿革
地理位置 | 歷史沿革 |
---|---|
北緯32°07′~32°37′,東經109°33′~109°59′ | 秦代屬南郡,漢代置南鄉郡,後為南漳縣 |
東接保康縣,西臨安康市,南連興山縣,北界十堰市 | 唐代稱荊山,宋改稱南漳 |
面積1877.47平方公里,海拔156米~1646米 | 明代分置南漳和荊山,清代復合為南漳縣 |
漢水貫穿縣境,形成秀麗的峽谷和盆地 | 民國時期屬於湖北省 |
山地面積佔94.3%,森林覆蓋率74.3% | 1949年成立南漳縣人民政府 |
文化古跡與自然風光
南漳縣擁有眾多文化古跡和自然風光,其中最著名的是:
- 屈原故里:傳説是戰國詩人屈原的誕生地。
- 南漳漢墓羣:西漢時期的大型墓葬羣,出土了大量的文物。
- 大峽谷:漢水峽谷的壯麗景色。
- 神農架山:湖北省與重慶市的交界處,以原始森林和野生動物而聞名。
- 清江:一條清澈的河流,穿流於南漳縣境內。
產業經濟
南漳縣的產業以農業為主,以柑橘、茶葉、中藥材等為特色。近年來,旅遊業和工業也得到快速發展。
民俗風情
南漳縣有著獨特的民俗風情,其中包括:
- 儺戲:一種古老的戲曲形式,具有驅邪避疫的作用。
- 抬閣戲:一種大型歌舞劇,表演時演員站在移動的閣樓上。
- 荊條編制:一種民間傳統工藝,可用於製作各種生活用品。
- 採茶歌:南漳縣特有的民歌,反映了當地茶文化的悠久歷史。
結語
南漳縣是一個文化底藴深厚、自然風光優美的地方。它以屈原故里、南漳漢墓羣等文化遺產著稱,同時擁有大峽谷、神農架山等壯麗的自然景觀。南漳縣正在大力發展旅遊業和工業,努力實現經濟繁榮和社會進步。
延伸閲讀…
南漳縣(湖北省襄陽市轄縣)
【2024】南漳旅遊攻略,人氣景點,酒店推介,熱門活動及餐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