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字名】古代字名禮儀講堂:儒門風雅,藴藏乾坤

中國古代姓名文化

姓名是人的符號和稱謂,在悠久的中華歷史中,中國人姓名文化中包含著豐富的知識和內涵。

字的起源和取法

古代字名 Play

商周時期,字開始盛行,形成了一種制度,直到近代仍為使用。字的取法通常與本名意義相關,取一至兩個字,並輔以表示排行順序的「伯」、「仲」、「叔」、「季」。

名稱與字的關係

古代字名

古人強調稱謂禮儀,自稱時稱名,稱別人時稱字。晚輩對長輩只能稱對方的字,名是不能提的,此舉表達了對長輩的尊重。

古人取名的法則

古人取名十分慎重,有「命名之道」,主要包括:信(與生俱來的特點)、義(出生時伴隨的祥瑞)、象(以相似之物命名)、假(假託萬物之名)、類(取與父親相似的名字),並提出不以國、官、山川、隱疾、畜牲、器幣取名的禁忌。

宋朝以後的取名之道

宋朝以後,取名講究更多,加入了家族輩分、生辰八字、生肖屬相等因素。如陳寅恪取名「寅恪」,因出生在寅時,且家中排「恪」字輩。

古人名字中的文化承載

古人的名字中流淌著血脈傳承,寄託著長輩的殷切期望,象徵著人的身份地位,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依據。由此可見,中國姓名文化中藴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

古代字名

字是語言的組成單位,在人類發展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古代漢字的多樣性反映了不同的時代背景和文化風貌,見證了漢語的演變。

字名 解釋
甲骨文 刻在龜甲或獸骨上的文字
金文 鑄在青銅器上的文字
大篆 戰國時期盛行的篆書
小篆 秦朝統一後的標準篆書
隸書 漢朝發展出的正式書體
草書 漢末出現的疾書體
楷書 魏晉時期發展出的規範書體
行書 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的書體

甲骨文和金文

甲骨文和金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產生於商周時期。甲骨文是用於祭祀占卜的文字,刻在龜甲或獸骨上。金文是用於鑄造青銅器的文字,用於記載功績和祭祀活動。這兩種文字形狀奇特,字形繁複,具有很強的象形性。

大篆和小篆

大篆是小篆的前身,盛行於戰國時期。小篆是秦朝統一後推行的標準書體,字形規整,線條流暢。小篆對後世隸書和楷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隸書和草書

隸書是漢朝發展出的正式書體,具有筆畫簡化、橫平豎直的特點。草書是一種疾書體,漢末出現,筆勢連綿,字形簡略。隸書和草書在漢字的普及和應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楷書和行書

楷書是魏晉時期發展出的規範書體,筆畫工整,結構嚴謹。行書介於草書和楷書之間,筆勢連綿,字形變化多樣。楷書和行書成為後世最常用的書體。

延伸閲讀…

表字-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古人為什麼要有名、字、號?裏面真有門道

古代漢字的演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反映了漢語的發展和社會文化的變遷。從甲骨文到楷書,每一種字名都承載著一段歷史,見證了漢字的演變和傳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