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時辰對照表】揭秘時空的秘密!點我查看古代時辰對照表,探索神秘的12時辰!

十二時辰

簡介

時辰是古代計時單位,將一晝夜分為十二段,每段為兩個小時。現時稱為半夜、雞叫、天明、日出、吃早飯、午餐前、正午、下午、傍晚、日落、黃昏、人定。

古代時辰對照表 Play

起源

時辰制的具體起源不明,但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出現。漢朝時正式定型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十二個名稱。

其他計時單位

古代時辰對照表

除時辰外,古人還使用百刻制、百二十刻制、九十六刻制等更小的時間單位。燃香計時也是一種便捷的方式。

十二生肖

每一個時辰都對應著一個十二生肖動物,它們的名字是: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

養生

根據中醫理論,不同的時辰對應著不同的經脈。因此,可以採取相應的養生方法,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夜半(子時)
* 宜:睡眠
* 忌:熬夜、吃宵夜

雞叫(醜時)
* 宜:熟睡
* 忌:熬夜、生悶氣、久視

天明(寅時)
* 宜:熟睡、吐納
* 忌:熬夜

日出(卯時)
* 宜:起牀、喝温開水、排便
* 忌:飲酒

吃早飯(辰時)
* 宜:吃早餐
* 忌:早餐品質不佳

午餐前(巳時)
* 宜:適量飲水
* 忌:思慮過度、久坐不動

正午(午時)
* 宜:午餐、小憩
* 忌:午餐過量、餐後馬上運動

下午(未時)
* 宜:調理小腸經
* 忌:多吃食物

傍晚(申時)
* 宜:適量飲水、運動
* 忌:憋小便

日落(酉時)
* 宜:休息
* 忌:過勞

黃昏(戌時)
* 宜:晚餐、散步
* 忌:晚餐過肥膩、生氣

人定(亥時)
* 宜:入睡、心平氣和
* 忌:生氣、熬夜

古代時辰對照表:揭開古代時間之謎

在古代中國,時間的測量和劃分與現代有著不同的方式。本文將介紹古代時辰對照表,幫助讀者瞭解古代時辰的劃分和與現代時間的對應關係。

時辰 起始時間 結束時間
23:00 01:00
01:00 03:00
03:00 05:00
05:00 07:00
07:00 09:00
09:00 11:00
11:00 13:00
13:00 15:00
15:00 17:00
17:00 19:00
19:00 21:00
21:00 23:00

古代時辰的劃分

古代時辰的劃分以地支十二生肖為基礎,共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又進一步分為四個刻,每刻相當於現代的15分鐘。因此,一天被劃分為12個時辰、48個刻。

古代時辰與現代時間的對照

古代時辰與現代時間的換算比較複雜,因為古代並非使用均分的24小時制。在一天長短不一的季節中,時辰的起止時間也會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份大致的對照表:

延伸閲讀…

農曆十二時辰介紹、對照表

十二時辰與二十四小時對照表

古代時辰 現代時間(春季) 現代時間(秋季)
23:00 – 01:00 22:00 – 00:00
01:00 – 03:00 00:00 – 02:00
03:00 – 05:00 02:00 – 04:00
05:00 – 07:00 04:00 – 06:00
07:00 – 09:00 06:00 – 08:00
09:00 – 11:00 08:00 – 10:00
11:00 – 13:00 10:00 – 12:00
13:00 – 15:00 12:00 – 14:00
15:00 – 17:00 14:00 – 16:00
17:00 – 19:00 16:00 – 18:00
19:00 – 21:00 18:00 – 20:00
21:00 – 23:00 20:00 – 22:00

實用應用

理解古代時辰對照表在研究古代歷史、文化和文學時至關重要。通過將古代時辰與現代時間進行對照,我們可以更準確地理解古代記載的事件和活動發生的時間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