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證書譯文中有關姓名拼音的問題 |瑪麗奪魁 |向參與方添加名稱時應填寫的信息字段 |【向中 人名】

剛出生嬰孩起名字是一個既簡單又複雜學問。

説簡,是人認為名字只不過是一個符號,只要記,琅琅上口可以了,例子是老舍,説老舍女兒生了個孩子,請父親起個名,老舍倒好,説叫王兒吧,不然叫王石頭可以。

他四個子女,起名,是濟南生,起名“濟”,當時是字,而字“濟”比劃很多,親朋好友嫌書寫麻煩,所以多怨言。

因此,等到老二生時候,老舍老二起名“乙”,一畫,,眾人無話。

老三起名“雨”,因為當年大旱,孩子生前大雨,久旱逢甘雨,“雨”名。

老四出生時“立春”,“立”字名。

 此外,許多中國人孩子取名往往喜歡流,形勢,五十年代多建國、建華、國慶、抗美、援朝、衞國,北京常住人口中叫“建國”有一萬多;六十年代很多人取名躍進、建設、高潮、超英、趕美;七十年代流行衞東、衞兵、衞彪、要武、東、紅。

 近年中國家長孩子取名,於思想開放,人喜歡帶點洋味,傑克、麗絲、約翰類洋名十分走俏。

美國,給孩子起名雖然是一件大事,但於文化,美國人會名字與孩子來命運聯繫起來,相信測名看字這一套,所以取名字沒有那麼複雜。

 美國社會保障署(SSA)是全美人名資料政府機構,這個機構職責之一,是負責登記、發放、管理社會安全號碼(Social Security Number),每個美國人辦理社會安全號碼,有了這個號碼,可以找工作、申請駕駛執照、開銀行賬户、申請信用卡、買房買車申請貸款、上學申請學生貸款、參加醫療保險、退休後領取退休保障金。

申請社會安全號碼時,提交自己姓名以及出生年月日,因此,社會保障署才有了一套完全美國人姓名資料庫。

社安署資料,可以找到年份、時代(十年)以及整個世紀美國人姓名流行趨勢。

 2011年例,這一年美國人流行姓名前10位是: 2011年男孩名字名列第一是雅各,《聖經》中記載,雅各是以色列先祖,是上帝信徒,是得到神祝福人。

美國是一個基督徒主國家,雅各兒子取名,由來有自。

2011年女孩名字名列第一是索菲亞(Sophia),這是西方文化中流行女孩名字之一,許多美國家長自己女兒取這個名字。

中央氣象局向國際氣象聯合會提供了我國氣象台、站名使用了拼法。

        近日,筆者碰到了一位事人,他公證書中姓名譯法提出了異議,聲稱公證書中姓名譯法不符合國外慣例,要求更改。

和事人溝通後,我瞭解到他有三個修改方式。

第一個方式,將姓和名倒過來。

他説如果英文繼續使用漢語姓和名順序,外國人會誤以姓是名,而名是姓,造成誤解。

舉例:張為民,翻譯成Weimin Zhang,第二個方式,掉中文名字中名,事人外國名字,並加上中文名字姓,外國人記憶,他説這是外國人稱呼中國人方式。

舉例:張為民,事人外國名字Jack, 翻譯成Jack Zhang。

第三個方式,漢語姓名順序,翻譯英文名字,但是要姓後面加上逗號,或者姓寫後面加上逗號。

舉例:張為民,翻譯成Zhang, Weimin或者ZHANG, Weimin。

以上三種方式只是事人於中國人姓名譯法誤區冰山一角,有其他事人各種想、天馬行空、很具創造力各種譯法,筆者這裏一一列舉了。

       姓名翻譯問題看似,會出錯,但是常有事人提出各種異議,各種理由,所以我覺得十分有此談一談,介紹下姓名譯法有關信息,廣大公證同仁瞭解。

       其實,中國人姓名譯法,沒有各種七八理論,直接漢語拼音,中文姓順序,分開拼寫下來。

舉例:張為民,翻譯成Zhang Weimin。

這是現在規範姓名譯法。

這種姓名譯法是國家有關文件規定執行,不是某個人,某個公證處,某個機構翻譯。

下面我引用下有關姓名譯法三篇文件:一、中國人名分漢語姓名和少數民族語姓名。

漢語拼音字母拼寫姓名,漢語姓名普通話拼寫,少數民族語姓名民族語拼寫。

           (一)漢語姓名分姓氏和名字兩部分。

姓氏和名字分寫。

(楊/立,楊/民)   (四)有慣用拉丁字母拼寫法、並書刊上,時可以附註括弧中或註釋中。

三、少數民族語姓名民族語,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次序民族習慣。

《少數民族語地名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可以適用於人名音譯轉寫。

四、姓名各個連寫部分,開頭寫字母。

各省、市、自治區革命委員會,國務院各部委、各屬機構:       現將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外交部、國家測繪總局、中國地名委員會《關於改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統一規範報告》轉發你們,望參照執行。

       改用漢語拼音字母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法,是取代瑪式各種拼法,消除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方面存在現象措施,望各部門認真做好這項工作。

       進一步貫徹執行周恩來總理關於漢語拼音方案“可以外文件、書報中音譯中國人名、地名”指示,兩年來,各單位作了大量準備工作。

國家測繪總局和文改會修訂了《少數民族語地名漢語拼音字母音譯轉寫法》。

國家測繪總局編製出了漢語拼音版《中華人民共和國分省地圖集》、《漢語拼音中國地名手冊》(漢英),並會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西藏、青海、四川、新疆省(區)進行了蒙、維、藏語地名調查,內蒙古和西藏地名錄正式出版,其它省區地名錄正在編纂中。

廣播局對有關業務人員舉辦了漢語拼音學習班。

新華社編了有關資料。

郵電部編印了拼法電信局名簿。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部航海保證部編繪出版了提供外輪使用《航海圖》。

例如,德格末代女土司名字“德格·降央白姆”名字中“德格”四川康區原德格土司家族名,與德格縣縣名。

       去年八月我國派代表團參加了雅典舉行聯合國第三屆地名標準化會議,會上通過了我國提出關於採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中國地名羅馬字母拼法和國際標準提案。

       我們去年七月十四日邀集外貿部、新華社、廣播局、外文局、郵電部、中國社會科學院、民委、民航局及總參測繪局單位開會研究了改用漢語拼音方案作為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統一規範問題。

會後中共中央毛澤東主席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中國科學院有關單位進行了磋商。

大家認為,目前準備工作情況和外工作需要,同時鑑於一九五八年周總理指示以來有些方面這樣做了,因此,我國人名地名改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報告批准後開始實行。

同時考慮到有些單位情況,統一規範可實行。

於聯合國地名標準化會議上,我國國際上使用我國拼法有個過渡,所以有些涉外單位,如民航局、郵電部今後國外來文件、電報、票證拼法,不要拒絕承辦。

人名地名拼寫法改變,涉及到我國政府外文件法律效力,因此,時候,抉由外交部將此事通報駐外機構和各國駐華使館。

新華社、外文出版局、廣播局單位應做好對外宣傳工作。

       此外,關於我國領導人姓名和名稱拼寫問題,我們認為:既然要漢語拼音方案來統一我國人名、地名羅馬字母拼寫法,領導人姓名以及名稱改用拼法宜。

只要做好宣傳,會發生誤解。

       毛主席著作外文版中人名地名拼寫問題。

本報告批准後,外文出版局和中共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本報告原則制訂實施辦法。

         以上報告(並附件)如無不當,請批轉各省、市、自治區、國務院部委參照執行。

  一、漢語拼音字母拼寫中國人名地名,適用於羅馬字母書寫各種語文,如英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世界語。

  二、羅馬字母各語文中我國國名譯寫法不變,“中國”國際通用現行譯法。

  三、各外語中地名專名部分原則上音譯,漢語拼音字母拼寫,通名部分(如省、市、自治區、江、河、湖、海)採取意譯。

但專名是單音節時,其通名部分應視作專名一部分,先音譯,後複意譯。

  文學作品、旅遊圖出版物中人名、地名,含有意義,需要意譯,可現行辦法譯寫。

  四、歷史地名,原有慣用拼法,可以改,時可以改用拼法,後面括注慣用拼法。

  五、香港和澳門兩地名,羅馬字母外文版和漢語拼音字母版地圖上,可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法,括注慣用拼法和“英佔”或“葡佔”字樣方式處理。

外文件和其他書刊中,視情況可以只用慣用拼法。

我駐港澳機構名稱拼法,可不改。

  六、一些歷史人物姓名,有慣用拼法(如孔夫子、孫逸仙),可以改,時可以改用拼法,後面括注慣用拼法。

  傳承情、意、志,藴含、氣、神。

中國姓名文化歷經數千年積累演變,訴説着中國人人文情懷、歷史積澱、社會發展、精神旨趣……  公安部24日第四次發佈全國姓名報告,採用大數據技術,全國新生兒姓名用字情況、見姓氏、人名及地理分佈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品味,這份報告中發現“藏”國人姓名中博大精深、流長、兼容幷蓄、和而不同民族文化。

  報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2021年出生並到公安機關進行户籍登記新生兒887.3萬,其中男性新生兒468.1萬,佔52.75%;女性新生兒419.2萬,佔47.25%。

  報告顯示,2021年出生並進行户籍登記新生兒名字中,使用頻率50個字澤、梓、子、宇、沐。

  近年來,多父母從《詩經》《楚辭》及唐詩宋詞古典文學中尋求起名。

其實,取名講究出處傳統古已有之,經典中選取字詞,是中國人取名方法。

  如秦始皇長子名為扶蘇,《詩經·鄭風》有“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北宋詞人周邦彥名《詩經·鄭風》中“彼其子,邦彥兮”相合。

延伸閱讀…

美國人愛給孩子取什麼名字?詹姆斯、瑪麗奪魁

公證書譯文中有關姓名拼音的問題

  ,意象;節奏押韻,朗朗上口……這是詩國度美。

  先秦《詩經》《楚辭》、兩漢樂府詩、魏晉五言詩、唐詩、宋詞、元曲,歷朝歷代汗牛充棟佳作,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播載體符號,父母們通過取名孩子們傳遞文化自信、表達祝福提供了素材。

  2021年全國姓名報告中,能窺見一二——  “一點氣,千里哉風”,透露出蘇軾灑脱大氣。

  2021年出生並進行户籍登記男性新生兒中,從浩宇、沐辰、、沐陽使用頻率名字可以看出陽光大氣寓意。

  “梧桐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藴藏着李清照細膩婉。

  2021年出生並進行户籍登記女性新生兒中,一諾、藝涵、雨桐、語桐使用頻率名字不僅體現出了,體現了傳統詩詞意境美。

  報告顯示,目前全國户籍人口中,姓氏外,單字名佔13.97%,雙字名佔84.55%,其他字數名字佔1.48%。

  全國户籍人口中,使用頻率10個雙字名:秀英、桂英、秀蘭、玉蘭、婷婷、建華、桂蘭、玉梅、秀珍、海燕。

其中“秀英”名列榜首,使用人數216.9萬。

  值得一提的是,這10個雙字名男性或女性“專有”。

“建華”,全國有36.1萬名女性使用;而“婷婷”,全國有0.1萬名男性使用。

  整體分佈看,見姓氏分佈廣泛,全國31個省(區、市)有分佈,但同時存在空間聚集性。

  報告指出,傳統姓氏血緣和地緣分佈,當下姓氏分佈格局受歷代政權、經濟發展、人口遷移、民族融合因素影響形成。

  諸葛亮、夏侯惇、歐陽修、孫無忌……歷史長河中,那些複姓名字令人印象。

  報告顯示,“歐陽”111.7萬人位列目前我國人口多的複姓,其餘複姓人口超過10萬人,其中,複姓“諸葛”人口4.9萬人,複姓“司馬”人口2.3萬人,複姓“孫”人口0.3萬人。

藏族人名,即藏族人所用名字。

藏族人名形成與藏族社會歷史、文化藝術、語言文字、宗教民俗有着密切關聯,反映了藏族歷史、文化一個側面。

藏族人沒有姓氏,但部分人名字中會擁有類似姓氏家族名(房名),現代有部分藏族使用漢姓。

考慮“姓氏”成分,藏族人名雙音節或四音節,少數三音節,名字有男女分,四音節名使用稱。

藏族名字用字調,規律性比,其數量並多,因此藏族社會中現象見。

西藏存在貴族階層,貴族藏語中稱“སྐུ་དྲག”(古扎)或“སྒེར་པ”(格巴),或受封於元、、歷代政府,或受封於達賴喇嘛、班禪額爾德尼,世襲,擁有自己家族名(房名)。

這種家族名置於家族成員名字前面,於姓氏。

如桑·仁增名字中“桑頗”拉薩大貴族桑頗家家族名。

[1]:1-2
見於前藏、後藏地區“喀娃”(ཤན་ཁ་བ)、“噶雪巴”(ཀ་ཤོད་པ)、“強果娃”(བྱང་སྒོ་བ)部分家族名中所帶“娃”(བ)、“巴”(པ)字眼為附加成分,往往可以省略。

因為貴族家族名中有很多來源於莊園名,所以一些家族名往往是地名,如家族名“崔科”(མཚོ་སྒོ)定日縣崔科莊園名稱。

“拉魯”(ལྷ་ཀླུ)、“阿沛”(ང་ཕོད)既是家族名,是莊園名。

有些貴族(主要是僧官)人名前會冠有宅地名,如拉薩有一位四品僧官名為“堅崩崗·阿旺朗傑”,其中“堅崩崗”(རྒྱ་འབུམ་སྒང)是他住宅所在地名稱,並非家族名。

[1]:2
另外,婚姻可能造成家族名改變,如阿沛·阿旺晉美的夫人原是宇妥家女兒,結婚前名宇妥·卓嘎,因為嫁入阿沛家族而改稱阿沛·卓嘎,阿沛·卓嘎第一任丈夫去世後,霍爾康·阿旺晉美入贅到阿沛家,改稱阿沛·阿旺晉美。

因此同一個家族中同姓者可能並沒有血緣關係,而至親之間可能冠以姓氏。

[1]:5-6
舊時,藏區土司、千户、百户、部落首領是受封並世襲,擁有大量土地和牲畜,各有自己家族名(房名),而且有很多是地名。

例如,德格末代女土司名字“德格·降央白姆”名字中“德格”四川康區原德格土司家族名,與德格縣縣名。

延伸閱讀…

向參與方添加名稱時應填寫的信息字段

文化新觀察|你我名字,何以中華?

如,“噶日本”、“那如本”、“益塔本”、“充葱本”西藏原霍爾三十九族百户家族名,“東壩本”、“扎斯本”是青海原玉樹二十五族百户家族名。

上述百户家族名中“本”(དཔོན),意為“官”、“長”,屬於附加成分,可以省略。

“XX本”類家族名多見於康區、安多和阿里地區[1]:7-8。

於有些部落藏語名稱,從而導致其部落首領家族名,翻譯漢語時會選用漢字來進行區分。

土司、千户、百户、部落首領之間因婚嫁而導致家族名變貴族情形相近[1]:9。

鉅商、頭人、大户雖冊封,但有家族名,如邦達倉家族。

鉅商、大户中有通過噶廈政府購買貴族頭銜而演變貴族。

“倉”(ཚང)意為“家”,是可以省略附加成分。

“XX倉”類家族名多見於康區。

四川省藏區一些土司家族名後面往往既可以附加“本”,可以附加“倉”,不是土司鉅商、大户家族名後面能附加“倉”,不能附加“本”[1]:10-11。

甘南和部分青海藏區藏族羣眾中大多擁有家族名,主要於區分本鄉或本村同名人,離開故鄉後使用。

此類家族來源於職業、身體特徵、宅園特點,如“尕然倉”(ངགར་ར་་ཚང)意為“鐵匠家”,“夏熱倉”(ཞར་ར་ཚང)意為“瞎子家”,“江熱倉”(ལྕང་ར་ཚང)意為“柳林家”[1]:29。

四川甘孜州嘉絨藏族社會中,姓氏(房名)使用十分,家庭成員房名父系繼承關係,除非丈夫入贅,女性結婚後使用夫家房名,後代取名時夫家房名。

嘉絨藏族村落房名,少有大姓人家,據《嘉絨藏族姓氏文化與村落社會傳統互助——甘孜州沈村藏族例》一文作者調查,一個全村60户居民傳統嘉絨藏族村落,有38個房名使用[2]。

寺廟(དགོན་པ)或拉丈(བླ་བྲང,居室)名稱,往往置於該寺、拉丈或者官吏名字前面,成為類似姓氏部分。

例如,第五世熱振·圖旦絳白益西丹巴堅贊以及其侍讀·益西楚臣名字中“”前藏振寺寺名及拉丈拉丈名。

名字冠以寺廟或拉丈名人物之間,可能是前後轉世關係,可能是主臣關係[1]:11-12。

藏傳佛教各地寺廟,多有朝廷或藏區宗教領袖授予封號、尊號,這些封號、尊號置於該名字前面,成為類似姓氏部分。

例如“達賴喇嘛”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給予第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尊號,其後這一系統沿用,如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可稱“達賴喇嘛·丹增嘉措”;“班禪額爾德尼”是1713年清朝康熙帝封第五世班禪額爾德尼羅桑意希封號,其後這一系統沿用,如第十一世班禪額爾德尼可以稱為“班禪額爾德尼·吉傑布”。

使用一封號、尊號前後轉世關係[1]:12-13。

同時,存在原本一些尊號演變成本人家族家族名,如“帕巴拉”是巴林寺尊號,但帕巴拉·索朗降措並非強巴林寺,而是帕巴拉·格列朗傑哥哥,其家族名來源於弟弟尊號。

青海、甘肅藏區家族往往使用尊號加“倉”字作為家族名,但“倉”字有時會省略;西藏地區家族沒有使用“倉”字現象[1]:13-14。

漢族佔多數地區,藏族無論使用姓氏。

例如,生活地處青藏高原、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交匯地帶甘肅天祝地區的華鋭藏族,普遍使用漢姓,而且其中90%以上漢族姓氏。

華鋭藏族姓氏主要來源於古代賜姓、部落名轉為姓氏、部落名意譯為姓氏、人名首字轉為姓氏、漢族通婚,以及直接借用漢族姓氏[3]。

生活青海漢族地區藏族存在漢族習慣創立姓氏現象,如家族名“卓倉”含義“麥家”取漢族姓氏“梅”姓,起名“梅多吉”“梅托米”[4]。

藏區大多數普通人沒有上述於姓氏部分,有名字。

上層人士姓名中名字部分和沒有姓氏藏族人名是。

藏族名字用字調,規律性比,數量並多,是藏族人名基本組成部分[1]:30。

大多數藏族人名是兩個二音節詞彙組成四音節,如“卓瑪”、“曲尼次仁”、“扎西頓珠”;有很多一個二音節詞,如“白瑪”、“尼瑪”、“卓瑪”、“班覺”。

少數藏族人名三音節,主要出現四川、青海、甘肅省藏區(即康巴、安多方言地區)和西藏一些邊緣地區,如“瓊瓊瑪”“拉姆措”;個別藏族人名單音節,如“炯”、“霞”[1]:30-31。

宗教界上層人士名字往往長,如第十四世達賴喇嘛全名為“吉尊降白阿旺洛桑益喜丹增嘉措師松旺覺聰巴密白德貝桑布”(རྗེ་བཙུན་འཇམ་དཔལ་ངག་དབང་བློ་བཟང་ཡེ་ཤེས་བསྟན་འཛིན་རྒྱ་མཚོ་སྲིད་གསུམ་དབང་བསྒྱུར་མཚུངས་པ་མེད་པའི་སྡེ་དཔལ་བཟང་པོ),二十六個音節[1]:31。

四音節人名口語中,文字書寫時,常有取第一個和第三個音節來作為習慣,如“次仁諾布”可以簡稱“次諾”,“桑南達傑”可以簡稱“桑達”。

於存在一三音節,而二四音節人名,所以一個可能會應多個全稱,如“洛格”全稱可能是“洛珠格桑”、“洛珠格丹”或“洛桑格丹”[1]:32。

一三音節省稱,可用一四,如“扎西羅布”稱“扎布”,“次仁羅布”稱“次布”;或前兩個或後兩個音節簡稱,如“羅絨達瓦”可簡稱“羅絨”或“達瓦”,因為後兩字是區分性,女名後兩字作簡稱[5]。

藏文中存在兩個音節合併一個音節縮寫字,如“བཀྲ་ཤིས”(扎西)縮寫“བཀྲིས”[1]:33-34。

包括各內眾多喇嘛出家前有一個俗名(སྐྱ་མིང),出家後另取一個法名(ཆོས་མིང),如第十世班禪額爾德尼在家時俗名為“貢布才旦”,出家後法名為“吉堅贊”(“確”意為“法”,“堅贊”意為“勝幢”)。

喇嘛後,有些仍使用其法名,有些恢復使用俗名[1]:37-38[6][7][8]。

法名可以出家僧時取[1]:37,可以僧人學習完一些佛學課程出師時取[9]。

歷史上,書寫或稱呼藏族上層人物時,往往或夾有其官銜、官職、僧職、學位。

如功德林·威薩堅贊名字往往寫作“功德林扎薩·威薩堅贊”[a],帕巴拉·索朗降措名字記作“帕巴拉堪·索朗降措”[b]。

理論上,人名前沒有其他姓氏成分(如家族名),而僅有官職名時,翻譯漢文時,不加間隔號“·”,但此類官職名誤認為是家族名,如金中·堅贊平措名字中“金中”其五品僧官“”(ཙོ་མགྲོན)名稱轉音[1]:15-18。

據《藏族人名研究》作者王貴統計,於構成藏族人名二音節詞有500多個,因此情況多。

調查,西藏自治區藏族人名率達20%[10][11]。

原本藏族上層人士,於“姓氏”眾多,通過“姓”可以加以區分;普通人一個地方或單位出現,區分方法主要有[1]:34-37:
這些附加成分並屬於人名本身,其所在環境變化,需要區分時,或者其職業、體型、年齡發生變化後,這些附加成分會稱呼中消失[1]:34-37。

區分措施有隨意性、臨時性特點,主要於交際,不用於正式場合,是人名後附加個人生理特徵多“綽號”,不合適在正式場合使用[13]。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