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姓是一個古老而大姓。
説它古老是因為它產生得,周姓祖是黃帝軒轅氏,祖則是周朝天子。
説它年是周姓現在人丁興旺、人才輩出。
周姓《百家姓》中排名第5,而當代統計資料顯示,周姓人口佔我國人口總數2.21%,是我國第9大姓。
周姓支派眾多,來源一,其淵源是十分複雜,但周姓主體出自周朝姬姓是。
周姓起源可以説是一干多支,有容乃大。
秦滅周朝後,周王室一部分後裔表示不忘本,“周”姓,這是我國第一批周姓人,是周姓人主體。
由此可見,周姓源於周朝國姓——姬姓。
譜存序、傳、像贊、誥命、世系。
源於姬姓周姓族人,主要…
題名上海周氏族譜: 分卷作者周德麟纂修版本民國31年(1942), 鈔本居地上海堂號崇德堂先祖/名人始祖:周成相; 始遷祖:周掄元摘要始祖成相,世居崇明沙上。
始遷祖為第四世掄元,清乾隆時海濱水發避申。
譜載序文、世系、世次錄。
索取號909791909792909793909794909795JP1140
…
題名周氏宗譜: 作者(清)周書樵纂修版本清光緒13年(1887), 鈔本居地上海, 青浦先祖/名人始祖:周君美摘要一世祖宗源。
始遷祖君美,宗源子,清康熙五十二年浙江天遷青浦西關外下段村。
譜載序、、傳記、墓銘、支圖。
索取號6754
題名藻裏周氏宗譜: 分卷:作者(清)地纂修版本清, 鈔本居地上海, 松江先祖/名人先祖:周茂源摘要參見清周國賓修《灣周世譜》條目。
是譜(彥高)遷藻裏派系。
譜載序、傳、墓銘、世系、世表。
索取號7988/A
題名周氏家乘: 十六卷:作者(清)周希智纂修版本清嘉慶14年(1809), 刻本居地上海, 崇明先祖/名人始遷祖:周伯愚摘要始遷祖伯愚,元時遷崇明。
卷一序、、題詞、傳文、像贊,餘卷世系。
有王鳴盛、元程鉅夫序。
索取號6860/A
題名周氏家乘: 作者(清)周光祖纂修版本清道光6年(1826), 刻本居地上海, 崇明堂號厚德堂先祖/名人始遷祖:周伯愚摘要參見清周希智修《周氏家乘》條目。
譜存序、傳、像贊、誥命、世系。
索取號6860/B
題名周氏家乘: 作者(清)周輝祖纂修版本清同治6年(1867), 刻本居地上海, 崇明堂號厚德堂先祖/名人始遷祖:周伯愚摘要參見清周希智修《周氏家乘》條目。
後東遷江蘇北部,形成郡望沛國周姓羣體。
索取號6860/C
題名周氏家乘: 作者版本清, 刻本居地上海, 崇明先祖/名人始遷祖:周伯愚摘要參見清周希智修《周氏家乘》條目。
譜存傳、、世系。
索取號6860/G
題名周氏家乘: 作者版本清, 刻本居地上海, 崇明先祖/名人始遷祖:周伯愚摘要參見清周希智修《周氏家乘》條目。
譜存世系。
索取號6860/H
題名周氏家乘: 作者版本清, 刻本居地上海, 崇明先祖/名人始遷祖:周伯愚摘要參見清周希智修《周氏家乘》條目。
譜存世系。
索取號6860/I
題名周氏家乘: 作者周廷裕纂修版本民國6年(1917), 刻本居地上海, 崇明先祖/名人始遷祖:周伯愚摘要參見清周希智修《周氏家乘》條目。
譜存序、傳、像贊、誥命、世系。
索取號6860/E
題名周氏家乘: 作者(清)周輝祖纂修版本清同治6年(1867), 刻本居地上海, 崇明堂號厚德堂先祖/名人始遷祖:周伯愚索取號6860/D
題名周氏家乘: 作者周廷裕纂修版本民國6年(1917), 刻本居地上海, 崇明先祖/名人始遷祖:周伯愚索取號6860/F
第一支出周國。
5000年前黃帝時代存在周部落,周部落古周國,屬黃帝族。
黃帝時代我國西北農業有了發展,有打深井、挖水渠、引水灌溉農田技術。
黃帝臣周昌和周書是鑿井引水灌溉農田氏族首領,他們發展了農業,是當時部落。
周氏族活動於山西臨汾(稱太原),是周昌古周國地。
這一支周姓已有5000多年歷史。
,有一些周姓人尊黃帝臣周昌先祖。
第二支出自姬姓。
延伸閱讀…
古今絕大多數周姓人是奉黃帝玄孫后稷為周姓先祖。
周姓歷史始於后稷,后稷名棄,是虞舜時代種稷農官。
稷即穀子,去殼小米。
后稷管理農業,封邰稷山,今稱稷王山,位於山西稷山、聞喜、萬榮和運城四地交界處。
到了夏朝孔甲時期,商人逼迫下,后稷後裔向北遷移,進入古周國地,即山西臨汾地區。
進入商朝後,后稷後裔公劉率族人西遷到豳,即今陝西旬邑縣西,到過陝西武功縣稷山,這一時期先周部落開始形成。
商朝後期,公劉後裔公亶父南遷到岐山南周原,建立城邑,正式稱周。
經歷三代,即公亶父(周太王)、姬昌(周文王)和姬發(周武王),東進滅商,建立了長達800年之久周朝。
夏商1000多年中,周人活動山西境內,直至商朝末期,才西遷和南移進入陝西長安以西地區。
周姓是周朝滅亡後普遍地出現,有2300年歷史。
周平王少子姬烈封於汝墳,今河南葉縣東,十八代孫姬邕,秦滅周,子孫遂姓周。
到了漢朝,漢武帝周仁周王室後裔而封其汝墳侯。
從此後,這支周姓發展,漢唐時期形成汝南郡為核心十幾個郡望,成為周姓中支派,子孫經分佈到河南、河北、陝西、江西、安徽、江蘇、湖北、浙江地。
隨後唐初進入福建和廣西,唐末周姓出現四川,清初開始進入台灣地區。
周朝亡國主周赧王遷於憚孤,即今河南臨汝西北,其後代姓周,這是周平王後裔另一支姬姓周。
後東遷江蘇北部,形成郡望沛國周姓羣體。
延伸閱讀…
漢初佐漢高祖定天下周勃、周昌,西漢初吳楚“七國”周亞夫出自周赧王後裔,這是周姓自得姓以來發展時期。
另一支姬姓周出自周武王胞弟周公旦後。
東周莊王時期,周公旦後裔周公肩朝執政,周莊王搞政變失敗而殺,其後代為避難而改姓周。
這支周姓主要活動於山東曲阜一帶。
宋朝時期,周姓有50萬人,佔全國人口0.7%,排第三十位。
周姓第一大省是山東,佔全國周姓人口20%。
周姓主要分佈於山東、江西、湖南、浙江,這四省周姓佔周姓總人口57%;其次分佈於江蘇、陝西、四川、河南四省,佔周姓總人口22%。
全國形成了以湘川、華東和中原為中心三個周姓人口聚集區。
明朝時期,周姓有210萬人,佔全國人口2.3%,為明朝第九大姓。
宋元明600年全國人口增長率是20%,周姓人口增長全國人口增長速度要,600年中周姓人口總增加率320%,淨增加150多萬。
江西為周姓第一大省,佔周姓總人口23.2%。
周姓主要分佈於江西、浙江、江蘇三省,佔周姓總人口60%;其次分佈於湖南、湖北、山東、廣東、四川、福建、安徽七省,佔周姓總人口30%。
南方周姓這600年中有了發展,分佈總格局變化,其人口主要北方東南、南方和四川遷移。
全國形成了川湘鄂贛、魯蘇浙皖、閩粵三大塊周姓人口聚集區。
23魔方基因檢測用户中,周姓户籍貫地域主要分佈江蘇省 (佔 15.3%) 、浙江省 (佔 12.5%) 、四川省 (佔 7.3%) 地。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北方地區民族融合和中國歷史上人羣遷移時期。
於北方戰亂和少數民族大批進入中原,周姓隨其他華北原住居民一起南方和東南遷移和發展。
中原百姓中開始融入大量北方民族血液,周姓中流入了人基因。
北魏獻帝兄普氏以及鮮卑姓普屯氏、賀魯氏改姓周,河南郡望。
隨後金時女真人傲國氏、清朝滿洲八旗姓周延氏族後來集體改姓周。
這些外族漢族混居後同化為北方周姓漢族。
23魔方基因檢測用户中,周姓用户民族主要有漢族 (佔 96.7%) 、滿族 (佔 0.9%) 。
當前研究出了 19 個周姓名人家族,通過基因檢測可以發現名人祖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