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圓覺經》的覺性探尋]
[《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下稱《圓覺經》**),作為一部影響深遠的大乘佛教經典,其覺性思想備受推崇。儘管譯出過程撲朔迷離,且無梵文本佐證,但 學者們推測它可能是中國本土的作品。


《圓覺經》中的「圓覺」,源自《仁王護國經》的「圓覺忍」,意為正等正覺、究竟覺。此概念涵蓋了萬德圓融、照破無明的意涵。
歸納經義,佛教學者將其歸類為如來藏學派作品。如來藏,意為具足一切法性的真如心性,作為一切眾生的本體。此學派主張,如來藏不生不滅,眾生皆有覺性,通過修行可證悟圓滿覺性。
《圓覺經》受到諸多宗派的推崇,包括天台宗、華嚴宗及禪宗。其在漢傳佛教思想中舉足輕重,成為學者探索覺性本體、修行途徑的重要依據。
經文重點 | 闡述 |
---|---|
圓覺忍 | 正等正覺 |
究竟覺 | 覺醒本源 |
如來藏 | 萬德真如 |
不生不滅 | 眾生平等 |
修行證悟 | 圓滿覺性 |
圓覺意思
本篇論文將探討「圓覺」一詞在佛教經典中的含義和詮釋,揭示其深層的哲理思想和修行境界。
一、圓覺經之含義
《圓覺經》為大乘佛教 經典,以彌勒菩薩開示「圓覺妙心」為主題。經中闡釋「圓覺」的含義為:
特性 | 內涵 |
---|---|
圓滿周遍 | 法界萬物皆具備覺悟的潛質 |
遍覺 | 一切眾生皆潛藏佛陀般全知全覺的智慧 |
換言之,「圓覺」意指眾生固有的佛性,即自性清淨、明徹圓融的覺悟本質。
二、大小乘佛教對圓覺的詮釋
大乘佛教
大乘佛教強調眾生平等的覺悟潛能,認為一切眾生皆有成佛的可能。因此,圓覺指稱眾生本有的成佛資質,透過修持戒定慧等善法,可以顯發並證悟圓滿覺性。
小乘佛教
小乘佛教偏重於自我解脱,認為圓覺是一種證悟阿羅漢果位的境界。通過斷除煩惱、精進修行,阿羅漢能夠證得般若智慧,進入寂滅涅槃的圓覺狀態。
三、圓覺的修行方法
《圓覺經》提出「次第修習」的方法,依序為:
- 淨心:斷除貪嗔痴三毒,保持心靈的清淨安穩。
- 調息:修習禪定,調和呼吸,集中精神。
- 止觀:在禪定中觀照自心,破除妄念,契入真如本性。
- 現觀:證得圓覺妙心,明心見性,徹悟宇宙人生的真理。
四、圓覺證悟的境界
圓覺的證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包含多個層次:
- 破二障:破除「煩惱障」和「所知障」,恢復自性覺悟。
- 轉依止:依止於法身大士,學習圓覺妙義。
- 現妙義:證得圓覺妙心,明瞭佛陀的教法。
- 能知性:成就一切智、一切種智等無上智慧。
- 無修證:證悟圓覺後,超脱修證分別,一切法皆空。
五、結語
「圓覺」是佛教思想中重要的概念,涵蓋眾生的覺悟潛質、修行方法和證悟的境界。「圓覺經」深入探討了圓覺的深意,為眾生指引了一條通往解脱和成佛之道。透過對圓覺的理解和實修,我們可以喚醒自性光明,明心見性,證得究竟圓滿的覺悟。
延伸閲讀…
圓覺妙心是什麼意思
書籍-外版-聯經出版-圓覺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