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土地公:來自民間的庇佑神靈
在中華文化的神話體系中,土地公作為地位卑微的神仙,卻貼近人間,深受百姓愛戴。
屬性 | 介紹 |
---|---|
別稱 | 福德正神 |
神位 | 低級神 |
職責 | 掌管土地和財政 |
起源 | 由朝廷命官張福德封神而來 |
歷史 | 距今約 150 年,早於清朝晚期 |
傳説 | 張福德生前廉潔正直,死後仍容顏不改,受百姓供奉成為土地公 |
特色 | 普遍供奉,分佈廣泛,香火鼎盛 |
土地公的形象多為慈眉善目,手持枴杖,身著簡樸長袍,頭戴方巾。其手上常握著金元寶,象徵財富之神。


傳説中,張福德本是朝廷命官,負責收税。但他為官清廉,不貪財物,深受百姓愛戴。晚年福壽綿長,逝後三天仍面容如生。當地百姓感念其恩德,於是築壇供奉,漸而演變為民間信仰的土地公。
隨著時間推移,土地公的信仰逐漸流傳開來。商家和百姓紛紛出資建廟塑像,供奉祈求平安豐收。而位於宜蘭礁溪鄉林美村的「漳興廟」,正是早期供奉土地婆的顯著例證。
「漳興廟」始建於清朝末年,距今已有 150 年歷史。其特色在於同時供奉土地公和土地婆。由於年代久遠,廟宇年久失修,當地居民正積極爭取登記立案,以保護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
土地婆由來
土地婆由來:土地婆,又稱「土地神」,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的土地神,傳説中掌管著一方水土的安危,保佑五穀豐收、六畜興旺。土地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遠古時代的土地崇拜。
土地婆的傳説
關於土地婆的傳説有很多種,最常見的傳説之一是:
相傳在很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土地」的農民,勤奮能幹,卻不幸早逝。他的妻子非常傷心,每天都在田間祭祀丈夫,希望他能託夢回來保佑他們。有一天,土地託夢給妻子,告訴她自己已化身為土地神,掌管著這一方水土,並承諾會保佑她的家人和鄉裏。
土地婆的形象
土地婆通常被描繪成一位慈祥的老婦人,頭戴高冠,身穿紅袍,手持拂塵或令旗。她常與土地公(土地神)一起供奉在土地廟中,接受人們的香火祭拜。
土地婆的職責
土地婆作為土地神,主要職責如下:
職責 | 描述 |
---|---|
保佑五穀豐收 | 祈求農作物豐收、風調雨順 |
保佑六畜興旺 | 庇護禽畜健康、繁衍生息 |
保佑平安吉祥 | 護佑一方水土安寧、驅邪避兇 |
調解紛爭 | 化解鄰裏糾紛、促進和諧相處 |
傳達神意 | 向上天祈福、傳達民意神 Anliegen |
土地婆的祭祀
土地婆的祭祀活動在中國各地十分普遍。通常在土地廟或家中的土地公神龕前舉行,供品包括牲禮、水果、糕點等。祭祀時,人們會焚香祈禱,表達對土地婆的敬意,祈求保佑和庇佑。
結論
土地婆是中國民間信仰中重要的神靈,掌管一方水土的安危,保佑五穀豐收、六畜興旺。關於她的傳説、形象、職責和祭祀習俗,都反映了中國人民對土地和自然神靈的崇拜和祈求。
延伸閲讀…
土地婆的民間故事
世人皆知土地公張德福,卻少有人知土地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