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引言
土壤是地球表層的一層至關重要的天然物質,由不同層次的土層組成,主要成分為礦物質。土壤與岩石母質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物理、化學和礦物特性上。
土壤構成


土壤由風化作用和生物活動產生的礦物和有機物組成,存在固體、氣體和液體等狀態。疏鬆的土壤微粒組合形成充滿孔隙的土壤,這些孔隙中含有溶解液體和空氣。土壤通常被認為有固體、液體和氣體三種相態。
土壤形成因素
土壤的形成受氣候條件的影響,不同氣候帶的土壤具有不同的特徵和養分含量。温度和水分影響風化和淋濾的程度。風可以移動沙子和碎石,特別是在乾燥且植被稀疏的地區。水通過土壤影響離子和顆粒的移動,影響土壤剖面的形成。植物、動物、真菌和細菌也會影響土壤形成,它們混合土壤並形成通道,促進水氣和養分的交換。人類活動也會影響土壤形成,包括砍伐植被、耕作和改變土地利用方式。
土壤特性
土壤由岩石、無機物和有機物組成,主要由礦物質、空氣、水和有機物組成。地球表面土壤形成極為緩慢,大約需要 300 年或更長時間才能形成 1 釐米厚的土壤層。
土壤分類
土壤通常分為六層:腐殖質層、淋溶層、澱積層、風化層和岩石層。不同的土壤層具有不同的特性和養分含量。
土壤利用
土壤是人類利用的寶貴資源,為生物生存和植物生長提供了基礎。土壤分類三角圖可以幫助確定特定土壤的類型,從而指導作物種植和灌溉水分管理。土壤持水能力受土壤質地和類型的影響,不同作物對土壤鹽度的敏感度和耐受度不同,需要根據作物類型評估土壤鹽度的影響。
土 構成:土壤特性與農耕影響
土壤構成與特性
土壤是由礦物、有機質、水和空氣所構成。礦物約佔土壤體積的45%,源自岩石風化。有機質約佔5%,是由動植物殘體分解而成。水和空氣填補土壤顆粒之間的孔隙,其比例因土壤類型而異。
土壤組成部分 | 比例 |
---|---|
礦物 | 45% |
有機質 | 5% |
水 | 25-30% |
空氣 | 15-25% |
土壤結構由土壤顆粒的大小和排列方式決定。這些顆粒可分為三種主要類別:沙、壤土和黏土。
土壤顆粒種類 | 大小 | 特性 |
---|---|---|
沙 | >0.05 mm | 排水良好,透氣性好 |
壤土 | 0.05-0.002 mm | 質地適中,保水性和透氣性適宜 |
黏土 | <0.002 mm | 保水性佳,透氣性差 |
土壤對農耕的影響
土壤特性對農耕產生顯著影響。
- 排水性:排水不良的土壤會導致作物根部腐爛和養分流失。
- 透氣性:良好的透氣性有助於根系呼吸和養分吸收。
- 保水性:保水性佳的土壤可提供作物穩定的水分供應。
- 酸鹼度:土壤酸鹼度影響作物的營養吸收能力,最適範圍為 pH 6.0-7.5。
- 土壤肥力:土壤中富含有機質和養分,可提供作物生長所需的養分。
改善土壤
為了提高土壤肥力,可採取以下措施:
延伸閲讀…
土力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水肥一體化基礎知識:土壤到底是什麼樣子?
- 施用有機質:堆肥、動物糞便和植物殘體可添加有機質和養分。
- 輪作:輪作不同的作物可防止土壤養分耗竭和病害積聚。
- 免耕農業:不翻動土壤可減少有機質流失和土壤侵蝕。
- 使用綠肥:種植豆科植物作綠肥可固定氮氣,改善土壤肥力。
- 土壤改良劑:石灰、石膏和硫磺等改良劑可調整土壤酸鹼度和結構。
透過瞭解土壤構成和特性,農民可以擬定適當的管理策略,改善土壤健康,提高作物產量和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