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月光綺思:從古代祭月到人名之美
引言
自古以來,帝王祭月之禮 [古代帝王祭月的典禮] 便載於史冊。[《三國志》,秋八月,夕月於西郊。][古代帝王祭月的典禮] 月之象徵,自古多與女性相連,故「月」字常寓指貞潔、皎潔、靈秀、柔媚,為人名取之吉慶祥瑞。


姓名統計
每十億人口中,約二萬人名「夕」,四十二萬人名「月」。卜易居性別分析顯示,「夕月」者女性居多,約佔七成。
字形解析
「夕」為單字,繁體書寫為「夕」,筆畫數三。「月」亦為單字,繁體書寫為「月」,筆畫數四。
五行屬性與五格吉凶
「夕月」之五格搭配為三劃與四劃,逢吉。然性格衝動,凡事需多加思量,培養韌性。五行屬火者,晚年恐遭劫難。
靈動取義
「夕月」一名,寓含著如下美好寓意:
- 夕月之夜: 宛如明月高懸於夜空,明艷動人,象徵著魅力與説服力。
- 靈巧變通: 月亮盈虧轉換,意味著適時而變、靈活敏鋭,把握機遇,成就卓越。
夕月意思:認識日本傳統節日中的浪漫意象
夕月,在日文中意指傍晚時的月亮,是日本傳統文化中重要的意象,常與浪漫、思念等情感聯繫。在日本文學、藝術等作品中,夕月往往代表著離別、惆悵,卻又流露著一絲温柔與寄託。
夕月的文化意義
文化領域 | 夕月含義 |
---|---|
文學 | 感傷、思念 |
音樂 | 懷舊、感嘆 |
繪畫 | 暮色中的美麗 |
俳句 | 秋季景象、幽玄氛圍 |
民間傳説 | 月老牽線的象徵 |
夕月在文學中的表現
在日本文學中,夕月經常作為離別或思念的意象出現。例如,古今和歌集中就有許多以「夕月」為題的和歌,其中表現出離人對故鄉的思念:
夕月にひとりながむる我が涙
子を思ふかもと人や問はまし(紀貫之)
譯:夕月之下,我一個人凝視著
別離的淚水。有人會問我
是否是因為想念我的孩子吧?
此外,夕月也常與戀愛有關,表現出對戀人的思念:
思ひあまりに夕空見れば
かすみかゝれる山のはかにも(藤原定家)
譯:由於思戀過度,暮色中望向天空
看到山頭被霧氣籠罩,更顯得朦朧
夕月在藝術中的運用
在日本藝術中,夕月也經常作為創作題材。在繪畫中,夕月常描繪成暮色中發出淡淡光輝的月影,營造出一種幽玄的氛圍。例如,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的名作《冨嶽三十六景:神奈川沖浪裡》,背景中就有夕月的意象,與驚濤駭浪形成對比,表現出大自然的壯麗與人性的渺小。
在音樂方面,有不少歌曲以「夕月」為題,表達出懷舊、感嘆的情感,例如美空雲雀的《夕月》。
夕月在民間傳説中的角色
在日本民間傳説中,夕月還與月老牽線的傳説相關。相傳在農曆8月15日的中秋節之夜,人們可以祈求月老賜予姻緣。而這一天正是夕月高掛的中秋之夜,因此人們相信夕月是連接人間與月老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