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地藏菩薩,幽冥之光
引言
地藏菩薩,梵語稱之為「క్షितिगर्भ Kṣitigarbha」,音譯為乞叉底蘗婆,漢地崇稱為「地藏王菩薩」,佛教菩薩之一。其名之意,來自於「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彰顯其堅韌不屈、大慈大悲之美德。(修改81%)


前世因緣
相傳地藏菩薩於無量劫前,曾轉世為婆羅門女、光目女,以及一國之君,發願廣修善行,以父之相貌莊嚴。後於覺華定自在王如來像前,立下宏願:「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修改83%)
轉世度化
此後,地藏菩薩化身無數,於不同時空示現,普渡眾生。在唐初,唐僧藏川撰寫的《地藏十王經》中,記載地藏菩薩受釋迦牟尼佛囑託,於佛滅之後,在娑婆世界度化眾生,直至彌勒菩薩降世的無佛時代。(修改100%)
神通廣大
地藏菩薩威德無量,遍觀十方世界,救苦救難。據《佔察善惡業報經》記載,世尊稱讚地藏菩薩已得「功德滿足」,但基於本願力,以菩薩身分度化眾生。 (修改80%)
顯靈護佑
民間信仰中,地藏菩薩被尊為「幽冥教主」,掌管地府,庇佑亡靈。人們常於喪事、中元普度等場合供奉地藏菩薩,祈求亡者得度。(修改100%)
日本崇拜
在日本文化中,地藏菩薩被視為旅人和孩童的守護者。人們常在路口或公園樹立地藏菩薩像,祈求平安。另有一説,認為地藏菩薩憐憫早夭嬰孩,化身為「水子地藏」,守護夭折孩童免於厲鬼侵害。(修改94%)
地藏聖戒
地藏菩薩不僅慈悲為懷,更倡導持戒守律。據經文記載,如有誹謗毀辱地藏菩薩者,將受重罰。(修改83%)
結語
地藏菩薩,幽冥之光,大願無邊。其精神,激勵著世人行善積德,普度眾生。世人應當常念地藏菩薩聖號,學習其大慈大悲,發願度盡一切有緣眾生。(修改82%)
大願地藏王菩薩-救度眾生於六道
地藏王菩薩,又稱大願地藏王菩薩,是大乘佛教中所尊崇的重要菩薩之一。其名號中的「大願」二字,不僅是其德行的彰顯,更承載著悲憫眾生、救拔一切苦難的宏願。
地藏菩薩的緣起
根據佛教典籍記載,地藏王菩薩前身為婆羅門之女,名為光目。因聞佛陀説法,發下「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此願力感動諸佛菩薩,故世尊授予其「地藏」之號,意謂守護地界,拯救眾生。
地藏菩薩的誓願
地藏菩薩以「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誓願聞名。此誓願體現了菩薩無盡的悲憫與慈悲。其誓願不僅侷限於地獄眾生,亦涵蓋了畜生、餓鬼、阿修羅等六道輪迴中的苦難眾生。
輪迴界 | 受苦眾生 | 地藏菩薩誓願 |
---|---|---|
地獄 | 受刑苦 | 救度脱離地獄 |
餓鬼 | 飢渴煎迫 | 施食化解飢餓 |
畜生 | 愚痴無明 | 點化開慧得度 |
阿修羅 | 鬥爭不息 | 勸勉息怒修善 |
人間 | 煩惱痛苦 | 度化離苦得樂 |
天界 | 福報享盡 | 勸導迴向心 |
地藏菩薩的救度
地藏菩薩為了救拔六道眾生於苦難,不斷示現不同化身,應化度眾。其救度方式包括:
- 教化開示:以慈悲言教,開示佛法,引導眾生離苦得樂。
- 念誦名號:鼓勵信眾憶念地藏菩薩名號,消災避難,祈福禳災。
- 施食供養:佈施飲食給餓鬼道眾生,使其脱離飢餓之苦。
- 拔除業障:幫助眾生消除累世業障,化解因果報應。
地藏菩薩的眷屬
地藏菩薩與其眷屬共同救度眾生,其眷屬包括:
- 判官:審判地獄眾生功過,判決其應受果報。
- 增長天王:護持地藏菩薩教法,增長佛法利益。
- 廣目天王:觀照六道眾生苦難,引導其遇見地藏菩薩。
- 韋陀菩薩:守護地藏菩薩道場,驅逐邪魔外道。
地藏菩薩的信仰
地藏信仰在佛教界廣為流傳,世人敬奉地藏菩薩,祈求其救度脱離苦難、解冤釋結、增福添壽。地藏菩薩的信仰不僅限於佛教徒,道教及民間信仰中亦有其蹤跡。
延伸閲讀…
大願地藏王菩薩的故事,完整瞭解《地藏經》
地藏王菩薩:佛教四大菩薩之一,祂的大孝與大願
結論
大願地藏王菩薩的悲憫情懷感動世人,其「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大願彰顯了菩薩無盡的慈悲。地藏菩薩號稱「幽冥教主」,不僅救度地獄眾生,更普渡六道輪迴中受苦的眾生。其救度方式多元,眷屬眾多,並受到世人廣泛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