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五行對照表 |【天干庚對應】

年干支方法一:要能記住十大天干和十二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天干地支紀年法是天干前,地支後,比如今年2005-乙酉年。

天干算法:4、 5、 6、 7、 8、 9、 0、 1、 2、 3 應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數字為年代後一位數字,比如2005年,後一位是5,應天干乙;地支算法:年代數除以12,後面餘數代表某個地支,餘數:4、 5、 6、 7、 8、 9、 10、 11、 0(能整除)、1、 2、3,代表地支為:子、醜、寅、卯、辰、巳、午、 、 申、酉、戌、亥,比如2005年例:年代末尾數5,應天干乙,2005除以12,餘數1,應地支酉,所以2005年乙酉年。

方法二:應數字:1、 2、 3、 4、 5、 6、 7、 8、 9、 0相應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應數字:1、 2、 3、 4、 5、 6、 7、 8、 9、 10、 11、 0相應地支:子、醜、寅、卯、辰、巳、午、、 申、 酉、 戌、 亥公元年份-3,除以10得餘數可得天干,如1984年,(1984-3)|10=1所以天干甲;公元年份-3,除以12得餘數可得地支,如1984年,(1984-3)|12=1所以地支子;所以公元1984年甲子年。

方法三:一個你知道年份天干地支來推算,比如2006年算1955年天干地支,要知道2006年是丙戌年,2006-1955=51,51除以10,餘數1,表明天干是丙往前推一位,答案是乙,接着51除以12,餘數3,表明地支是戌往前推三位,答案是未,那麼1955年乙未年。

方法四:查表法,前提是你要有個六十甲子表六十甲子表1 甲子 13 丙子 25 戊子 37 庚子 49 壬子2 乙丑 14 丁丑 26 己丑 38 辛丑 50 癸丑3 丙寅 15 戊寅 27 庚寅 39 壬寅 51 甲寅4 丁卯 16 已卯 28 辛卯 40 癸卯 52 乙卯5 戊辰 17 庚辰 29 壬辰 41 甲辰 53 丙辰6 已巳 18 辛巳 30 癸巳 42 乙巳 54 丁巳7 庚午 19 壬午 31 甲午 43 丙午 55 戊午8 辛未 20 癸未 32 乙未 44 丁未 56 9 壬申 21 甲申 33 丙申 45 戊申 57 庚申10 癸酉 22 乙酉 34 丁酉 46 酉 58 辛酉11 甲戌 23 丙戌 35 戊戌 47 庚戌 59 壬戌12 乙亥 24 丁亥 36 亥 48 辛亥 60 癸亥天干,華夏遠古時序符號,一共十字,故此叫十干。

稱十日,前漢地支合稱母子,天干母,地支子,故此叫十母。

後漢時起名幹,同枝相配,後減筆,幹化幹,枝化支,再配天地改叫天干、地枝。

十干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同埋「癸」,循環使用。

夏商見用做王名。

十日係其中一項。

天干來曆法,一年分成十份,各稱一日,十日。

天干稱十日,漢時王充所寫衡論,説日一篇咁講,「世俗又名甲乙日、甲癸十日。

日有十、猶星有五。

」由此可知,當時坊間叫「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各個做日,合稱十日,可以金木水火土五星相比。

不過到漢時,於年代,唔十日含義,各家各自解説。

不過, 有唔文獻提及十日。

二三百年,漢時所撰淮南子天文咁寫,「日、甲乙柔、丙剛丁柔、以至於癸。

」同衡論記相合,甲到癸叫日。

同篇另有「數甲子、子母相求、所合處為合、十日十二辰、週六十日、凡八合。

合於歲前死亡、合於歲後無殃。

」甲子天干地支相合。

當時天干叫十日,地支叫十二辰。

重有一句,「律當辰、音當日、日數十、故十寸而為、十尺而為丈。

」漢時有種睇法,天文曆法音律一體。

咁依句「日數十」,指十日。

成書於戰國嘅周禮,春官宗伯一篇有講,「馮相氏、掌十有二歲、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有八星位、辨其敍事、會天位。

冬夏致日、春秋致月、辨四時敍。

」表明馮相氏會住天文,今日所言星體位置變化,斷定一年時節。

  胎:受胎。

同樣戰國時寫成嘅左傳,昭公五年記,「明夷、日。

日數十、故有、十位。

」十日即,即一年中分十段時間。

同書昭公七年,「故詩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濱、莫非王臣。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

」天有十日,並非指天上有十個日,而為日天時運行,有十個位置,即一年分十個時段。

司馬遷寫史記,有講天干地支應各月。

書中天干十母名,地支十二子名。

史記一年八風記。

內裏有脱簡錯簡,而有缺漏,睇出幹天對應時節。

十月,十二子亥。

十一月,十二子為子。

十二月,十二子為醜。

正月,十二子為寅。

二月,十二子為卯。

三月,其於十二子為辰。

以來,天干中國人視年、月、日、時符號象徵,依序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其中,甲、丙、戊、庚、壬為「陽」,乙、丁、己、辛、癸「陰」。

  
十天干相生關係:甲乙(木)生丙丁(火);丙丁(火)生戊己(土);戊己(土)生庚辛(金);庚辛(金)生壬癸(水);壬癸(水)生甲乙(木)。

十天干剋關係:甲戊剋,乙己剋;丙庚剋,丁辛相剋;戊壬相剋,己癸剋;庚甲剋,辛乙相剋;壬丙相剋,癸丁相剋。

延伸閱讀…

天干地支五行對照表

天干- 維基百科,自由嘅百科全書

十天干與五行應關係:甲、乙木;丙、丁火;戊、己土;庚、辛為金;壬、癸水。

若先天命盤缺金,可庚、辛納入名字之中。

十二地支,即為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

十天干,亦可作為年、月、日、時符號象徵。

天干與地支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總稱。

十二地支:是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總稱,稱十二時辰。

天干用來表示次序,地支用來表示時間。

六十甲子表示天干與十二地支結合,順序組配成六十對。

 甲子 乙丑 丙寅 丁卯 戊辰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甲戌 乙亥 丙子 丁丑 戊寅己卯 庚辰 辛巳 壬午 癸未甲申 乙酉 丙戌 丁亥 戊子己丑 庚寅 辛卯 壬辰 癸巳甲午 乙未 丙申 丁酉 戊戌己亥 庚子 辛丑 壬寅 癸卯甲辰 乙巳 丙午 丁未 戊申己酉 庚戌 辛亥 壬子 癸丑甲寅 乙卯 丙辰 丁巳 戊午己未 庚申 辛酉 壬戌 癸亥我們一天二十四小時分十二個時辰,這樣十二地支與十二時辰應關係是,即 :23~01 點 子 時,01~03 點 醜 時,03~05 點 寅 時,05~07 點 卯 時,07~09 點 辰 時,09~11 點 巳 時,11~13 點 午 時,13~15 點 時,15~17 點 申 時,17~19 點 酉 時,19~21 點 戌 時,  天干地支,簡稱干支,源自古時代天象觀測。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稱為十天干,”子、醜、寅、卯、辰、巳、午、、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組成形成了古代紀年曆法。

十干和十二支相配,組成六十個基本單位,兩者順序相互配合,組成了干支紀元法。

  於五行和四季是應,得出下表  舉例:春天對應木,草木生長,所以木旺。

火是木生出,所以火相。

水是木母親,現在木勢,母親可退休一邊了,所以水相。

木,金無力剋制木了,靠站了,所以金囚。

木勢,土死.  絕:叫受氣或胞。

“萬物地中,未有其象,如母腹空空,未有物”。

  胎:受胎。

延伸閱讀…

戊、己、庚、辛、壬- 十天干、十二地支、甲、乙、丙

十二生肖、天干地支、五行、方位、顏色等對應關係

“天地氣交,氤氲造物,其物地中萌芽,始有其氣,如人受父母氣”。

  養:成形。

“萬物地中成形,如人母腹成形”。

  長生:即生長。

“萬物發生榮,如人始生而向長”。

  沐浴:叫敗。

“萬物始生,形體易為損”。

  冠帶:喻人或物成。

“萬物榮秀”,人冠帶行成人禮。

  臨官:人或事物處於事業初成始而成用階段。

“如人臨官”,進入仕途。

  帝旺:達到頂點,“萬物,如人”。

  衰:開始下滑。

“萬物形衰,如人氣衰”。

  病:衰而病。

“萬物病,如人病”。

  死:終結。

“萬物死,如人死”。

五行:金木水火土
方位:西東北南中
顏色:青黑赤黃
天干:庚辛金甲乙木壬癸水丙丁火戊己土
地支:申/酉寅/卯子/亥巳/午辰戌/
生肖:猴/雞虎/兔鼠/豬蛇/馬龍狗/牛羊
附幾個:
五臟:肺肝腎心脾
五季:秋春冬夏長夏
注:關於長夏,現在多用於中醫方面,季節方面使用
1.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

認為五種要素所構成,隨著這五個要素盛衰,而使得產生變化,不但影響到人命運,同時使宇宙萬物循環。

五行剋:金克木,木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五行相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數理:金為七,木八,水六,火九,土五。

甲棟樑木,東方。

乙為花果之木,東方。

丙太陽火,南方。

丁燈燭火,南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