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天馬旗:吉祥祈福之幟
在蒼茫高原、藏域聚落,五彩繽紛的天馬旗迎風飄揚,訴説著人們虔誠的祈願。傳説中,佛陀教導弟子懸掛或施放天馬,消除業障,祈求吉祥。


天馬旗源自於藏語「隆達」,意為風馬,寄託著疾速如風、寓意佳運之意。五色天馬旗象徵著消除五毒煩惱,增長五智。藍、白、紅、綠、黃五色依序排列,代表著滅除愚痴、瞋恨、我慢、貪戀、嫉妒,增廣法界體性智、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
天馬旗上印繪著佛菩薩、本尊聖眾心咒、摩尼寶、寶馬等吉祥圖案,乘著風力,將經咒傳遞至十方。有形無形的眾生接觸到經咒,皆得三寶加持;旁觀者目睹天馬旗,也喚起虔誠之心,播下解脱成佛的契機。
天馬旗可掛於山林、溪河或大海,傳遞福澤。懸掛者或施放者功德無量,減輕罪業,消災除障,增長福德壽元。時至今日,天馬旗仍是藏胞們寄託吉祥、祈願順遂的重要善行之一。
天馬旗的製作
元素 | 象徵 | 顏色 | 增益智 |
---|---|---|---|
風 | 疾速 | 藍色 | 法界體性智 |
馬 | 吉祥 | 白色 | 大圓鏡智 |
摩尼寶 | 富裕 | 黃色 | 平等性智 |
寶馬 | 健康 | 紅色 | 妙觀察智 |
四神獸 | 力量、智慧、無畏、信心 | 綠色 | 成所作智 |
天馬旗的由來
據傳,佛陀時期,弟子們常因業障病苦而無法專心修行。大悲佛陀於是傳授「懸掛或施放天馬」法門,化解業障,消災延福。此法流傳至西藏,成為藏密金剛乘中廣泛應用的善巧便利之法。
天馬旗的意義
「天馬」意喻無畏信心,天馬旗承載著諸佛之功德,具有息災、增福、延壽、開運等殊勝威德。五色天馬旗代表止息五毒煩惱,增長五智,而印製的經咒藉由風力傳遍四處,利益眾生。
天馬旗作用
天馬旗,一種起源於中國古代的旗幟,自古以來被用於祈求降雨、消災祈福等用途。其獨特的設計與作用至今仍受到重視。
天馬旗的起源與傳説
相傳天馬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漢朝時期。當時,漢武帝傾注全力征伐北方草原民族,屢戰屢勝。一次戰役中,漢軍士兵在旗幟上繪製了一匹飛奔的駿馬,祈求神靈助戰。結果,漢軍大獲全勝,從此樹立了天馬旗的威名。
天馬旗的製法與設計
傳統的天馬旗由紅布或黃布縫製而成,其上繪製一匹白色的駿馬,馬尾飄揚,四蹄騰空。駿馬腳踏烈火祥雲,寓意騰雲駕霧、翱翔天際。旗幟上還常書寫有「天馬」或「天馬行空」等字樣。
天馬旗的作用
天馬旗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幾方面:
作用 | 描述 |
---|---|
求雨 | 古人認為天馬有引水降雨的神力,因此使用天馬旗祈求降雨,希望消除旱災。 |
辟邪 | 天馬旗上的駿馬被視為神獸,可以驅趕邪祟、鎮宅護院。 |
保平安 | 古人出征時,也會攜帶天馬旗,祈禱一路平安,凱旋而歸。 |
慶祝 | 天馬旗常出現在節慶活動中,用於增添喜慶氣氛,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民俗 | 天馬旗在中國民間廣泛流傳,是重要的民俗文化元素,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
天馬旗的傳承與影響
天馬旗作為一種傳統文化遺產,至今仍被廣泛使用。在中國各地的寺廟、道觀、民居中,都可以看到天馬旗的蹤影。此外,天馬旗的形象還被運用於藝術、文創等領域,成為中華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