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豁穴】太豁穴大解鎖!調理荷爾蒙的關鍵,中醫推介激發腎氣!

【太溪穴:腎氣原穴,驅邪補益,健康之源】

在人體足內側,內踝後方的凹陷處,藴藏著一個重要的穴位——太溪穴。此穴乃足少陰腎經的原穴,為腎臟元氣所過和留止之處,故有「腎之原穴」之稱。按摩太溪穴,猶如滋養腎臟之水源,修復先天之本,激發身體原動力,為健康築基。

按摩太溪穴,對於腎陰不足諸證,如腰痠腰痛、耳鳴耳聾、遺精、早泄、不孕不育等,具有顯著療效。此外,太溪穴還能調經利濕,改善經痛、帶下等婦科問題。

腎主水,心主火。太溪穴歸屬腎經,具有滋陰降火的作用,對於心腎不交造成的失眠、健忘、注意力不集中等神志病症,也有不錯的調理效果。

太豁穴 Play

值得一提的是,太溪穴還是治療哮喘的要穴。腎為氣之根,腎虛則氣不攝納,肺虛則氣無所主。按摩太溪穴,可攝納肺吸之人清氣,調節呼吸,從根源上緩解哮喘症狀。

總之,太溪穴乃腎氣之源,按摩此穴,猶如替身體注入一股生機。從清熱滋陰,到益腎強腰,從調經利濕,到安神開竅,太溪穴的功效廣泛,值得我們深入探索。

太豁穴

穴位取法: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凹陷處。

按摩手法:

直刺0.5~1寸,可灸抬;亦可四指置放腳背,彎曲大拇指,從上往下刮按,每天早晚各1~3分鐘。

配穴:

  1. 腎俞、志室:遺精,陽痿,腎虛腰痛
  2. 少澤:咽喉炎,牙痛

注意事項:

太溪穴下方有脛神經,針刺時應當注意避開,速度宜緩慢,防止傷及神經。

禁忌:

無特殊禁忌。

參考文獻:

  1. 《針灸大成》卷六
  2. 《百症賦》
  3. 《玉龍歌》
  4. 《十二經治症主客原絡歌》
  5. 《素問•刺瘧論第三十六》
  6. 《針灸聚英》
  7. 《醫宗金鑑》
  8. 《醫學入門•治病要穴》
症狀 配合穴位 參考文獻
心腎不交 《玉龍歌》
消渴 《醫宗金鑑》
腎陰不足諸證 《針灸大成》卷六
遺精 腎俞、志室 《十二經治症主客原絡歌》
咽喉炎 少澤 《玉龍歌》

太豁穴:緩解手部麻痺、疼痛的靈穴

太豁穴,位於人體手部虎口處,是緩解手部麻痺、疼痛的有效穴位,對於預防和治療腕隧道症候羣、手部麻木感等問題有顯著效果。

太豁穴位置與按壓方法

位置:太豁穴位於手部虎口處,大拇指和食指交集點的中央凹陷處。

按壓方法:用拇指或食指按壓太豁穴,以適當力度深按5-10秒後鬆開,重複按壓10-20次。也可以用指尖揉按太豁穴,促進局部氣血循環。

太豁穴功效

太豁穴具有以下功效:

  • 緩解手部麻痺、疼痛:太豁穴位於手部神經通過的部位,按壓可疏通經絡、緩解手部麻痺、疼痛感。
  • 治療腕隧道症候羣:腕隧道症候羣是因手部正中神經受壓迫而引起的手臂和手部麻痺、疼痛,按壓太豁穴可緩解症狀。
  • 改善手部血液循環:太豁穴是手部經絡交匯處,按壓可促進手部血液循環,改善手部冰冷、疲勞等問題。

太豁穴與其他穴位搭配

太豁穴可與以下穴位搭配使用,以增強療效:

穴位 搭配太豁穴功效
合谷穴 搭配太豁穴緩解手部疼痛
手三里穴 搭配太豁穴改善手部血液循環
內關穴 搭配太豁穴緩解腕隧道症候羣

太豁穴注意事項

按壓太豁穴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延伸閲讀…

經穴庫» 太溪

按按人體「太溪穴」 養腎補全身

  • 避免力道過大,以免造成疼痛或不適。
  • 孕婦、有心血管疾病者應諮詢醫師後再按壓。
  • 按壓後出現不適感,請立即停止並尋求專業協助。

總結

太豁穴是緩解手部麻痺、疼痛的有效穴位,透過按壓或揉按,可疏通經絡、促進血液循環,改善手部不適症狀。建議將太豁穴與其他相關穴位搭配使用,以增強療效,緩解與預防手部相關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