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字由來】結婚的婚字由來:為何古代用「昏」來代替「婚」?
代替字 原字
聯姻 結婚
晦暗 黃昏
儀典 儀式
締盟 聯姻
禮制 典章
尊卑排序 等級秩序
古禮 傳統
成婚
結親
禮節 規矩

【婚】字由來與古代婚禮儀典

甲骨文中的【婚】字:表示「晦暗」

西周時期的【婚】字:假借「聞」字表示

傳世文獻中的【婚】字:表示「姻親關係」

古代禮節中的【婚禮】:並非黃昏儀式

「昏」義解釋

  • 《説文》:「婚,婦家也。」
  • 《釋名》:「婦之父曰婚,言婿親迎用昏,又恆以昏夜成禮也。」

「婚」者,「陰也」

  • 《白虎通》:「婚者,昏時行禮,故曰婚。」
  • 《國語》:「同姓不婚,惡不殖也。」

六禮之起源:非「搶親」行為

  • 《周易》中的「屯卦」爻辭,並非搶親證據。

其他假設:

  • 「婚」為假借字,不同時代借用不同的字。
  • 「婚」與「晦暗」關係不明確。
  • 《禮經》中的「婚禮」並未表明在晦暗中舉行。

婚字由來

婚字的演變

婚字由來 Play

字形 時代 含義
夏代 黃昏
昏(上旬,下日) 商代 日落而陰氣盛
婚(上昏,下女) 西周 女性傍晚時出嫁
婚(上女,下昏) 春秋 男女黃昏時結婚

婚禮的演變

婚字由來

時代 婚禮習俗
夏代 媒妁之約,交換禮品,行合巹禮
商代 男方迎娶,女方陪嫁,行祭祀禮
西周 婚禮納採、問名、納吉、納徵、請期
春秋 聘禮繁重,行六禮
戰國 禮儀簡化,婚後三日歸寧

婚俗的起源

  • 母系社會的遺風:女性傍晚時分出嫁,象徵著由母系社會轉向父系社會。
  • 黃昏陰氣盛:古代認為黃昏陰氣盛,適合鬼神活動,因此婚禮選擇在黃昏舉行。
  • 避邪祈福:婚禮中燃放鞭炮,敲鑼打鼓,不僅熱鬧喜慶,也有避邪、祈福之意。

婚俗的象徵

  • 六禮:象徵婚姻大事的隆重和慎重。
  • 合巹禮:代表夫妻同心,合二為一。
  • 拜堂:表達對天地、祖先的敬意和祈福。
  • 洞房花燭:象徵夫妻的圓滿幸福。

婚字與婚姻的關係

「婚」字的演變,反映了婚姻制度的變遷。從女性傍晚出嫁到男女黃昏結婚,體現了婚姻從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的過渡。而「婚」字中包含的「女」和「昏」,也暗喻了婚姻中女性的從屬地位和黃昏時分的陰氣之盛,展現了古代婚姻觀唸的特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