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天眼》:一部劃時代的警匪劇集
作為台灣電視史上的首部警匪劇,《天眼》於1979至1997年間共播映了647集,分為三個製作階段,分別由劉承慄、孫樹和、劉德淑等實力派演員領銜主演。


製作團隊與首播時間
- 第一階段(1979-1984):製作單位為今是有限公司,製作人伍宗德,導演劉承慄。
- 第二階段(1989-1996):製作單位為秋航傳播與承立工作室,製作人孫樹和與劉夢萍。
- 第三階段(1996-1997):製作單位同上,導演林能寬。
劇集特色
第一階段的《天眼》為單元劇形式,每集獨立成篇,並設有評論人金培凱。初期僅有兩位主要刑警角色,隨著收視率提升逐漸增加至五至六人。編劇在每集結尾都會以「老天有眼,可以明察秋毫」為結語,警惕觀眾遠離罪惡。
第二、三階段的《天眼》延續了單元劇形式,但在各集播出後增加了「天眼追蹤」單元,公佈重大刑案通緝犯信息,呼籲觀眾提供破案線索。
榮譽獎項
《天眼》第一部憑藉其出色的製作品質,榮獲第16屆金鐘獎剪輯獎,肯定了其在敍事結構和視覺呈現上的卓越表現。
演員陣容
- 劉承慄:飾演刑警陳應龍
- 孫樹和:飾演刑警林光華
- 劉德淑:女刑警角色
- 莊訓鑫:導演
- 林能寬:導演
劇集時間軸
時間段 | 製作階段 |
---|---|
1979-06-03 至 1984-07-08 | 第一部 |
1989-03-23 至 1996-10-16 | 第二部 |
1996-10-23 至 1997-08-27 | 第三部 |
孫樹和:台灣客家文化研究的先驅與領航者
孫樹和教授簡介
孫樹和教授,客家學研究領域的泰斗,是台灣客家文化研究的開拓者和領航者。他一生致力於客家文化的研究和推廣,為台灣客家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早年經歷與學術生涯
孫教授出生於苗栗縣公館鄉,客家籍。早年求學於省立苗栗中學、國立中正大學,後赴美國留學,於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他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國立清華大學,並曾擔任國立清華大學客家學院院長。
客家文化研究的貢獻
孫教授是客家文化研究的先驅,他從語言、歷史、社會、文化等多個角度深入研究客家文化,取得豐碩的成果。他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客家文化十五講》、《客家源流及其分佈》、《客家研究論集》等,這些著作奠定了台灣客家文化研究的基礎。
表格:孫樹和教授學術成就
著作 | 摘要 |
---|---|
《客家文化十五講》 | 探討客家文化的起源、發展、語言、風俗習慣等。 |
《客家源流及其分佈》 | 詳述客家人的歷史、遷徙和分佈情況。 |
《客家研究論集》 | 收錄孫教授多年來重要的客家研究論文。 |
客家文化推廣與傳承
除了學術研究外,孫教授也積極參與客家文化推廣和傳承工作。他曾擔任台灣客家公共事務協會理事長、客家文化發展中心主任,為客家文化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榮譽與獎項
孫教授獲得無數榮譽與獎項,包括國立清華大學客座講座教授、客家文化終身成就獎等。他的研究成果和貢獻,獲得學術界和社會各界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