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鼓和包公故事是咱們安徽人非遺,二者結合起來穎、有韻味,這樣節目形式我第一次見,看了喜歡。
”“這樣包公形象很接地氣,讓我感覺到人人能學包公、做包公。
”觀看完安徽大鼓《包公做壽》後,觀眾感慨。
作為反腐倡廉曲藝作品巡演首站,安徽大鼓《包公做壽》、《枕邊風》、京劇《鍘美案》文化精品節目,多種羣眾喜聞樂見演出形式講百姓身邊故事。
“今年,我們全市範圍內開展9場巡演活動,帶著歷屆‘包公杯’曲藝作品走進基層,讓文化飛入百姓家。
”安徽省合肥市紀委監委宣傳部有關負責同志介紹,“包公杯”參評作品廉政勤政主題,通過切口、小視角、故事展現時代文化建設內涵。
一部包公歷史,一部忠孝廉潔歷史﹔一段包公故事,一段代代傳唱話。
不久前,“包公故裡行 經典永流傳——全國‘包公’題材節目展演”合肥大劇院上演。
一個多時展演,薈萃了京劇、黃梅戲、豫劇、秦腔、評劇、評書、山東梆子、廬劇全國經典“包公”題材唱段,讓現場觀眾過足戲癮。
近年來,合肥市紀委監委圍繞深入加強時代文化建設要求,大力推廣“包公杯”文化品牌,這一平台集聚文化創作人才、融匯傳統現代資源、推動文化機制創新,進而推出一大批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羣眾廉潔文藝作品。
“包公題材作品開演,經久不衰。
今天是包公戲專場,來到包公出生地合肥,我編寫了一出戲,回饋合肥父老鄉親們。
”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表演其編寫包公經典故事《鍘國舅》後説。
安徽大學社會政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宗友觀看廬劇《少年包公》選段演出後直言“心潮澎湃、振奮”。
他表示,包公故裡,多位藝術家呈現視角“包青天”,是一場文化盛宴。
耳濡目染下,根植合肥大地包公文化,今後煥發出精彩活力。
中國科大是怎樣北京下遷安徽
樓望和(656校友)
序言──號角陣陣催科大,玉泉清清潤春華 中國科技大學(以下簡稱中國科大)是中國於 1958 年創辦名校。
中央“科學進軍”號令下,當時總書記鄧小平批准,中國科學院迅速地籌辦了中國科大。
中國科學院提出“理工結合,繫結合,全院辦校”方針,這中國是開創性,世界教育史上是。
人大副委員長暨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擔任校長。
一批數、理、化、天、地、生學科科學家擔任校系領導。
如物理學家嚴濟慈任副校長,數學家華羅庚任數學系主任,關肇直任數學系副主任,力學家錢學森任力學系主任,郭永懷任力學系副主任。
激勵學生奮發圖鬥志,郭沫若創作了中國科技大學校歌,音樂家,延安抗大校歌作曲者呂驥中國科技大學校歌譜曲。
中國科大開學日,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期望開啓我國科技和教育發展新篇章。
中國科大校園規劃是中科院一部分,位於北京北郊,即現在奧運新村周圍,現在大樓是中國科大物理樓。
1960 年代初期,國家困難,原計劃下馬,北京西郊玉泉路馬列學院基礎上擴建而成中國科大校園。
中國科大成立後克服物質條件困難,實踐“理工結合,繫結合”方針,發揮了科大辦學。
一批學者親臨課堂講學,不僅上專業課,還上基礎課、編寫教材,如華羅庚《高等數學引論》他科大上高等數學基礎課編寫教材。
學生們不僅打下理論基礎,一流科學家那兒學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方法。
高年級學生到研究所參加實習,直接接觸到前沿課題,明確科研方向,為“快出成果”作準備。
中國科大招生方針是“少而精”。
每年全國挑選尖子入學。
比如,數學系一屆招 30 名左右,系無線電電子學系一屆只有130 名學生。
從第一屆招生到文革前那幾年,中國科大學生入學分數線全國高校中是。
中國科大系科和專業國家科學發展綱要,關鍵基礎科學和尖端科技攻關創新而設置,可以説有一個業。
同時,中國科大課程國內一流專家學者設置,可用三個字來概括:“,緊,”,攀登科學峯打下基礎。
當時盛傳“不要命上科大”,科大學生刻苦鑽研精神可見一斑。
中國科大成立不到十年,迅速成為名列前茅高校,成為許多青年學生首選志願,並開始國家輸送人才,開展研製時處於前沿電子計算機、半導體器件項目。
1966年邢台地震抗震救災中,周總理接見並勉勵科大地震專業學生。
陳毅中國科大一次畢業典禮上風趣地説,我這個外交部,因為口袋裏有錢。
如果口袋裏有錢辦囉。
希望大家學習工作,我國科學技術搞上去,科學技術搞上去了,國家有錢了。
到時候,我大家磕個頭。
他兩手抱拳面向大家致意。
1965年夏某日,人民日報頭版報道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羅瑞卿參加中國科大畢業典禮消息,科大成績充分肯定,對科大未來充滿期望。
文革前八年,中國科大無到有,迅速成為名列前茅高校,辦名校速度而言,這是一個奇蹟。
這代表一種創業精神,這種精神“科大精神”。
後來,中國科大隨後命運反映了中國科技教育發展歷史。
中國科大從“學走路”階段到“起跑”時候,“文革”災難降臨到中國大地,阻擋了中國科大前進步伐。
更有甚者,1969年中國科大下遷安徽。
“下遷”中國科大。
這段歷史説創立一個品牌,然而毀壞她只需要一條錯誤指令。
淮南煤礦造反派頭頭李東林委任校工宣隊隊長,他出面指揮整治科大。
於“科大精神”,才能使“中國科大”這塊牌子能困難條件下保存下來。
於“科大精神”,才能改革開放中得到發揚光大,繼續發展,才能2008年今天,慶祝她五十週年。
本文回憶四十年前中國科大“下遷”歲月,史為鑑,説中國科大成就來,堅信後中國會發生文革中科大“下遷”這樣事情。
下遷──驟起文革風, 輕飄江淮爆新芽 文化大革命中,中國科大儘管有幾次瘋場面,但北大,清華兩校得多。
地理上,科大八寶山東側,附近是一片桃園,冷清。
周圍有一些軍事單位,與其他高校很少串聯。
科大黨委書記劉達資歷,解放戰爭中曾任哈爾濱第一任市長。
“大躍進”中,他講真話黑龍江打成 “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平反後調科大工作。
文革前夕,他大會報告中提出了一些當時看來尖端觀點。
諸如,“世界上一切事物是一分二,毛澤東思想是一分二”, 如“科大學生要毛澤東思想武裝頭腦,要現代科學技術知識武裝頭腦。
”,“什麼一句頂一萬句?吃飯喝水説話是一句頂一萬句?!”。
這些觀點啓發學生立思考能力,影響。
學生懷疑眼光注視着文革發生一切,盲潮流。
因此科大校園文革中些,那麼。
1969年,科大校園裏,一些殘存大標語,沒有什麼大字報。
軍宣隊是面鐵道兵司令部派來。
我們派到房山修京原(北京-太原)鐵路,成天放炮開山,推石填溝,勞動兩個多月。
修完鐵道回校,天天組織學習“九大” 文件。
校園雖然一些,卻十分。
我們一些師生甘心天天學文件表態度,借用“鬥批改”口號,提出要深入工廠搞教改要求。
於理由,軍宣隊批准了我們這一要求。
我們住北京重型電機廠。
我電機轉子車間參加一些勞動,勞動後教師結合編寫電工教材。
日子學校裏過得有意義多了。
十一前夕,我們回校參加國慶。
正逢二十年大慶,天安門廣場上雖然,沒有氣氛,並事前佈置了撤離路徑,萬一“蘇修”襲天安門廣場,我們演習程序疏散。
傳説“蘇修”坦克中蒙邊界 36 時可兵臨城下。
高校旗幟像往年國慶佔天安門前主要地段,而是散周邊。
廣場上北京各城區婦女們佔,中老年婦女們塗抹胭脂,伴着鑼鼓聲扭秧歌,一圈一圈,一遍一遍,直至散場。
十一後我們取了些禦寒冬衣,到北京重型電機廠,準備幹半年電工教材編寫。
到了十月中,校軍宣隊通知我們全部返校,不得拖延。
因此我們中止電工教材編寫工作,回到學校。
軍宣隊召開全校師生大會,傳達中央有關文件(後知道有個“一號指令”)。
基本精神是戰備需要,北京要疏散人口,單位要內遷。
中國科大算是單位,要月底前搬離北京,目的地是安徽安慶。
“兵神速”,要兩週內整個學校搬走。
如果説文革中存在派性,兩派斗的相讓,有意見。
下遷命令使校內派性消失了,意見統一了──大家搬遷。
軍宣隊召集會議動員搬遷,師生們抵制會議。
有請離開學校,有自己反鎖寢室之中。
時間過去了,會開起來,行動下去。
軍宣隊請來了當時主管科學院劉某某, 劉某某搬出了上面旨意。
師生們眼看抵抗不住了,準備下遷。
我抽空到清華高中同學告別。
清華園不平靜,部分系科準備撤往四川綿陽。
晚上宿舍裏燈火通明。
有的牀板釘成包裝箱備託運。
同學們喝了點北京啤酒道別,像是“風瀟瀟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復”。
事實上這,三十六年後相見。
這是後話了。
科大校園裏一片景象。
廣播台音柱根拔起,聽不到高昂雄渾科大校歌。
教學儀器裝箱了,反應堆大水泥塊裝運到火車站去了。
大家忙於搬家。
抵制搬遷毫無結果,只是拖延了幾個星期。
師生走,校園主人瓜分:教學區歸鐵道兵司令部;宿舍區劃工宣隊所在北京某工廠宿舍 ── 各取所需,各有所得,只有原主人,沒了落腳地。
我們學校一些幹部廣西自治區領導歷史上有些關係,聽説廣西迎我們去幫助他們發展電子工業。
當時大家想搞點業務,那怕是佔點,願意去。
經聯繫,廣西歡迎我們到南寧,柳州,桂林無線電廠實習。
無線電電子系部分師生選擇南下廣西,去安徽安慶。
十一月份北京,寒風陣陣,催促我們南下躲避 “蘇修”襲擊。
一個夜晚,我們無線電電子系部分師生北京站登上了南下廣西列車。
夜半鐘聲響起了“東方紅”樂曲,列車徐徐地離開了月台。
黑夜,莽莽黑夜。
沒有笑聲,沒有歌聲,只有單調車輪叩擊鐵軌“乓乓乓”聲。
我腦海中浮現考入中國科大後抵達北京站情景。
儘管是夜晚,剛出站,一眼見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旗,迎新站笑聲和問候聲。
擴音器播放着科大校歌:“迎接着永恆東風,紅旗舉起來,插上科學峯……”。
而今,這樣離開了北京。
車窗外傳來隆隆聲,是通過大橋,我拉回到現實中。
接着是單調“乓乓乓”聲,使我濛濛朧朧,腦海中閃現了中學畢業時,華羅庚中國科大副校長身份到上海市上海中學作報告,禮堂擠得水泄不通,學生們聽他深入簡出的報告,激發了攀登科學峯情。
華來訪促成我填寫中國科大為第一志願。
腦海中出現文革初期,華羅庚頭髮花白,搬着板凳,挪動他腿,學生宿舍樓前看大字報情景。
迫於形勢,華羅庚寫了一頁紙小字報,貼我們七號宿舍樓牆上。
題目叫“大字報”,記得開頭兩句:“大字報!促我……”,寥寥數語, 下面署名: 華羅庚。
一幕一幕往事浮現腦海,單調車輪叩擊聲變成了“什麼?”,“什麼?”, 無窮無盡“什麼?”。
第二天列車駛過了武漢長江大橋,氣候變得温暖宜人,窗外山青水秀。
我們心情起來,一切拋至腦後。
一部分師生桂林下了車。
我們到柳州下車,安排柳州無線電廠。
另一部分同學繼續搭車到南寧。
我們柳州勞動邊學習有四個月。
白天我們車間作些技術工作,晚上老師們學生上專業課,如電子學原理。
文革中,中國放不下一張書桌了。
這樣上課是得。
週末空閒,我們遊覽柳州景區。
柳州周邊是典型柯斯特地貌,奇山異峯,佈帶樹木。
柳江穿城而過。
市中心凸起魚峯山下,屹立着富有傳奇色彩劉三姐雕像,儘管年久失修,十分。
這兒是傳統男女青年歌場。
可是文革中,聽不到優美的歌聲,只有劉三姐雕像。
柳州冬天,天氣。
1970年元旦,我躍入柳江之中游泳,水清如許,甚是怡然自得。
春節時,本系戴英俠老師回家十天結婚,回來大家分發糖果。
那歲月,這糖果甜味提醒我們人間有喜事,讓我們忘卻了正在流亡處境。
與直接遷到安徽師生們相比,我們是十分,可以説是住世外桃園了。
中國科大絕大部分師生驅趕到位於長江畔安慶一所黨校舊址。
安慶城市,地方黨校規模,靠近墳場,怎能容得下一所大學師生員工?天寒地凍,沒有暖氣,大家苦不堪言,遇元旦,回家避一避困境。
安徽工軍宣隊進駐後,下令師生員工返“校”─ ─ 一所無容身之地“學校”!於安慶黨校實在太小,經安徽省革委會主任批示,開恩合肥師範學院校址讓科大。
合肥師範學院遷到蕪湖,即後來皖南大學。
這樣中國科大校部總算有了個容身地方。
科大師生一個下馬威,安徽省革委會採取了多項措施。
,科大肢解成幾大部分,化學系分到馬鞍山鋼鐵廠,物理系和無線電系分到淮南煤礦和電廠,數學系分到銅陵,近代力學系安排合肥校本部。
近代物理系學生具有“出身”優勢,頭上沒有“辮子”,屁股上沒有“尾巴”,天不怕,地不怕,怎麼聽話,因此,近代物理系安置白湖軍墾農場。
各地革委會選派了“得力”工宣隊並配置軍宣隊進駐各系。
半個打字工,半個心理諮商師,四分之一個心靈舞者,一個全心遨遊世界人。
李東林肥頭耳,原是煤礦四級工,“造反”竄升為安徽省革委會常委。
他自持握有安徽省革委會“上方寶劍”,成為科大校園內不可一世霸王。
他如欽大臣,奔走於江淮之間,督察各地整訓科大師生。
他橫,態度,打着“一打三反”“抓五 •一六”大旗,師生中抓“五•一六分子”,“反革命分子”。
挑動羣眾鬥羣眾,他提出“誰辦,辦誰” 口號,説,如果你去人,你。
一場壓整治運動有計劃有步驟地展開了。
元旦後,傳來了科學院要科大管轄權全部交給安徽省消息,激起了大家和。
石某首科學院代表團乘火車赴合肥簽署科大下放安徽協議。
近代物理系 28 位同學義憤填膺,不顧天寒地凍,乘卡車安慶趕到合肥火車站,準備科學院代表團請願並阻止簽字。
安徽省革委會如臨大敵,部署,準備作為反革命事件處理,同時電令科學院石某人水家湖(現長豐)車站下車,專車接到合肥,草草簽署了協議書。
這 28 位同學空侯合肥火車站,不見科學院代表團成員,只能忍飢挨餓返回白湖農場。
表面上所謂“反革命事件”沒有發生,但 “反搬遷”卻成了整科一條罪名。
白湖軍墾農場裏條件十分,近代物理系師生們白天勞動,晚上捱整,直至畢業分配。
廣西世外桃園北方冷風吹襲,一份份“運動簡報”從安徽寄來。
驚心動魄消息多。
什麼“馬鞍山某某某不化,……”,什麼“合肥,嚴某某自絕於黨和人民…”, 什麼“淮南賈某某 四•二四衞星上天時卧軌,自絕於 ……”, 説賈某某是隱瞞了農家庭成分隔離審查,精神分裂,承受不了而自殺。
看到這些消息,我們一方面慶到廣西世外桃園,另一方面擔心後怎麼辦?正在之際,傳來了我們可以留在廣西消息。
廣西壯族自治區科大師生工作,精神印象。
廣西缺乏電子工業基礎,廣西壯族自治區領導建議並支持我們廣西辦一所電子學院,校址任我們選。
於是我係幹部顧俊廉人參訪了桂林,柳州,南寧地,所到處,標語寫着“歡迎中國科大師生,感謝中央對地方支援”,當地領導接待十分熱情,寒風中一股暖流。
科大方面選定了桂林景區七星巖附近林校(該校解散),作電子學院校址。
該地方環境,風景,地勢開闊。
面積科大北京校園大多了,是辦學地方。
廣西自治區領導了所選校址。
無線電系師生願意在廣西創辦電子學院。
此好事傳到安徽,安徽省堅決反對。
當時廣西領導抵不過安徽省領導,此事只能作罷了。
桂林電子學院文革後是成立了,十幾年後,我到桂林出差,路過電子學院校門,不勝感慨。
四月下旬,安徽方面電令廣西師生全部到安徽參加運動,並派南京軍軍宣隊到廣西三市帶隊。
綠上裝蘭褲子軍宣隊員來廣西後,要求我們迅速北上,拖延。
我們提出要到湖南韶山毛主席故居參觀,此事名正言順,南空人員做主,請示,答應了我們要求。
於是,我們北上經上海去安徽時,株州下車,坐往湘潭直通列車到韶山。
適逢雨天,烏雲佈,冷風颼颼,細雨陣陣,我們一池塘邊拍照,並韶山沖轉了一圈,當天回到株州,乘上去上海列車。
於五•一節抵達上海,路過家門,我在家待了幾個時,匆匆忙忙趕到上海北火車站,搭乘赴皖火車。
火車跨過南京長江大橋,奔馳江淮地上。
從北京出發,我們花了近半年時間,繞了半個中國,我們於來到了安徽。
我們集結地是淮南電廠,水家湖(現長豐)車站下了車中轉。
工宣隊帶領我係學生車站列隊“迎接”我們。
有人帶頭神經質地高喊:“打倒某某某! 某某某投降叫他滅亡!”。
,隊伍中有熟悉面孔。
幾個月見,大家成陌生人了。
我們放鬆神頓時警覺起來了。
事後碰到朋友,私下問什麼變化這麼大? 方小心翼翼地説:“你們有看運動簡報?這是你們一個下馬威──沒法子”。
淮南市面積,星羅棋佈地散佈着許多煤礦,如謝家集,李二礦,大通礦,物理系和無線電系部分師生分配幾個礦井勞動。
我們安排淮南電廠。
淮南電廠利用本地煤發電,輸送到華東各省市,是華東火力電廠。
生活條件,有熱水洗澡。
食堂規模,食物花色品種很多。
電廠派了一位姓劉中層幹部作我班工宣隊員,負責整頓我們。
我們稱他劉師傅。
他父親是文革前淮南市委書記,文革中批鬥後靠站。
他有政策水平, “左”,因此他態度,我們。
我班氣氛。
每天學習文件,讀讀報紙,“鬥私批修”,政治學習後參加勞動。
這樣好日子沒過多久,我們要下遷了。
校工軍宣隊壽縣圈了一塊荒地,建學校農場,要求科大糧食自給。
我們揹着自己行李離開淮南,當步行百里,千年古城壽縣,到一片荒野科大農場,支起帳,開荒種地。
這裏原來是一塊沼澤地。
田裏不用説了,即使是修的路,是泥濘不堪。
如果下點雨,走路如趟河底,滑粘,一步一步向前挨,一不小心,一腳踩下去,鞋子陷下去拔起來了。
電燈是臨時架設,。
我們睡帳,討厭是蚊子成羣,防不勝防。
我們白天田裏幹農活,晚上燈光下政治學習,開批鬥會。
學生外,許多教研室教員安置這農場,如外語教員,馬列主義教員,電子學教員。
校工宣隊李東林多次來農場督戰,辱罵師生。
“專政”人員,白天勞動,晚上批鬥後寫檢查。
氣氛十分。
大家度日如年。
一次壽縣公安局兩名幹警到此地打獵,科大工宣隊扣押。
因為這裏是壽縣地盤,這兩名幹警科大工宣隊放在眼裏。
李東林場,他這兩名幹警罵一頓。
這兩名幹警懾於他省革委會常委權勢,灰溜溜地走了。
從此後,科大車輛壽縣城關,壽縣公安局扣留,以示報復。
農場勞動了一個多月,伙食,睡眠缺,泥地裏跌打滾爬,體力消耗。
荒地裏蚊子成羣,一把甩過去,能捏到幾隻蚊子。
帳蓬裏悶潮,瘧疾(打擺子)師生中流行起來了。
筆者本人得了這種病,發燒時,渾身得如鍋裏坐,得如冰毯上卧,受。
農場裏缺醫藥,病情轉,度日如年。
好不容易捱到七月中,突然傳來好消息:中央計委下文分配這兩屆大學生。
這盼望已久好消息,好像遇甘露。
大家收拾行李步行回淮南,生怕夜夢多。
我當時卧牀起。
於是幾個同學們擔架抬我上拖拉機,護送我回淮南。
拖拉機顛簸到壽縣城關前,陪我所有人下車步行,防止壽縣公安局找岔子報復。
我靜靜躺着,儘量喘氣。
拖拉機通過城關檢查站後,其他人才上來。
這有點像電影裏通過“敵人”哨卡一樣,而。
總算拖拉機和人員安全回到淮南電廠。
中央計委關於兩屆大學生分配文件傳達後,各班工宣隊員負責給學生作畢業鑑定。
學生自己寫總結。
然後班上寫鑑定草稿,後工宣隊員定案。
於我班劉師傅“左”,因此全班學生順利地通過了鑑定得以畢業。
然而有班,於謂“有問題”學生,分配上給予某種懲罰。
比如我係,有一對同班男女朋友,文革中劉少奇鳴冤叫屈,兩人審查多年。
男學生“專政” 多年。
女學生頂住壓力,沒有他斷絕關係。
分配時男學生派到貴州,而女學生分到遼寧,成了“牛郎織女”。
還有所謂“問題”學生通不過鑑定不能時分配,繼續留下接受審查。
大家離開淮南後幾天,有一名學生於不能畢業,留下繼續接受審查,恐懼而卧軌。
淮南電廠禮堂召開了我係分配大會。
禮堂裏坐了人,靜悄悄的。
軍代表上台宣佈分配結果。
他清嗓子,高昂聲調宣佈: “北京──零”。
台下“唏”一聲,發自北京同學心聲。
台上“上海──零”, “江蘇──零”… … 。
失望情緒瀰漫了場。
延伸閱讀…
大部分同學分到遼寧、河北、河南、貴州省區。
離上海最近是安徽,於科大下遷安徽,所以分配安徽人數多,我分在了安徽。
於上海學生,留在安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人困難時,要看到光明一面,我舒了一口氣。
當天晚上,淮南電廠禮堂舉辦了一場盛大宴會,足足有四五十桌,不僅有菜餚,有烈性白酒。
免不了領導講話後,大家開懷飲。
慶賀我們於畢業了,慶賀我們於離開這不是我們校園地方。
桌上有很多佳餚,酷暑天西瓜是多麼爽口,美酒使我們微醉,但我們頭腦十分,此地久留。
酒席一散,我們收拾行李。
月色下,我們板車行李拖到淮南火車站,買好第二天火車票,行李託運了。
第二天,我乘列車奔駛回上海,去過幾天安日子,哪怕是幾天,因為我要到軍墾農場去報到了。
這樣,我們中國科大畢業了。
校本部人員和近代力學系師生外,其他系學生沒有去過合肥,地分配了。
到過合肥人説,科大校園位於合肥市南郊金寨路旁。
教學科研儀器成箱成箱地閒置路旁,傲霜歷雪,風吹雨打,數月沒有拆封。
工軍宣隊不關心上課和科研,忙於搞運動。
建反應堆用水泥塊散落在校園裏,不知有。
(文革結束後,這些水泥塊排列廣場上作階石,)。
校園裏糟糟,冷清清。
於是南方,校園裏樹木和草地北京綠一些。
合肥畢省會,安慶要一些,起碼有住地方。
中國科大這樣安徽合肥住了下來。
新生──長江水魚躍,黃山松青賽百花 儘管遭到了如此磨,中國科大改革開放後,借科教興國、人才強國之東風,創新跨越,走出一條創建精品大學、實施英才教育成功之路。
中國科大創造了我國教育史和科技史上一個一個,大師雲集,羣星璀璨,英才輩出成果,中國教育界異軍突起,獨樹一幟,形成了“科大現象”,譽為中國創辦大學之一,是我國國際上有影響大學之一。
中國有句名言:憶苦思。
人們通過可以體會到社會發展速度。
瞭解中國科大這一段歷史,可以體會到科大辦學,科大成果來。
現在國內有些高校爭資金,規模,校齡,這些參數是要,但要比出成果,出人才,效率,速度。
五十年要走一百年路 ──這是時代賦予中國科大使命。
創辦名校速度,中國科大當之無愧名列前矛。
借改革開放風,中國科大招人才,充實師資隊伍。
1978 年科大招收首屆 100 名研究生,人才全國四面八方報考,研究生報名人數入取比例全國高校中是見。
考試卷子中國科學院統一命題。
筆者通過首屆研究生考試,回到中國科大。
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全國高校和科研單位首屆碩士研究生中,挑選十名畢業生,直接授予博士學位,國務院總理頒發博士學位證書。
中國科大有四名研究生得此殊榮。
後來,首屆研究生中有多位得到國內外名校博士學位。
許多人自己專業上做出了貢獻,如計算機專家李國傑其中之一。
中國科大創造性地辦起了少年班。
開始許多人懷疑眼光看待少年班,認為辦,辦不長。
後來高校跟着學辦少年班,但是辦了一段時間下馬。
少年班學生不是普通大學生,既有智力超常一面,有很多特殊性。
三十年來,科大少年班不僅堅持辦下來,創造了整套辦學理論和經驗,培養了眾多人才,中國乃至世界教育史上寫下了篇章。
中國科大物質結構和基本粒子研究中卓有成效,建立了微尺度實驗室,研製了國內高校唯一輻射加速器。
1999年以來中科大共有22篇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博士論文”, 總數列全國第六, 研究生總數計算入選比例列國內高校第二位。
2004年中科大發表sci論文1161篇、 ei論文647篇, 總數均居全國高校前列。
其中研究生為第一作者佔 68.9%和 71.3%。
565 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出的 2006 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結果北京揭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導研究小組成果《實現兩粒子複合系統量子態隱形傳輸》榜上有名。
這是該小組研究成果最近4年內第三次入選十大科技進展,引起科技界關注。
中央電視台2007年12月27日報道,我國首台採用國產高性能通用處理器芯片“龍芯2f”和其他國產器件、設備和技術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kd-50-i”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製,並於12月26日通過了以王守覺院士為主任專家委員會鑑定。
這是我國高性能計算機國產化一次突破。
中國科大成就是辦安徽這樣落後省份取得,。
哈佛,康乃爾,MIT 名校華盛頓,美國,是政治中心,其他方面並搶第一。
一流高校,地理上分佈廣。
無可韙言,於中國特色,高校辦落後省份辦北京困難得多。
中國科大辦合肥,困難,國際間學術交流不便。
國際專家學者北京上海轉圈子。
外國元首鑑於行程,北京高校演講,這些高校免費做廣告。
許多教授寧願北京上海中等水平高校,願到內地名校。
西安交大是另個例子,儘管她原是上海交大 1957 年遷去,現上海交大相差。
中學生報考高校,首選是北京上海高校。
因此於中國特色,地點是辦校條件。
因為如此,1978年,嚴濟慈和華羅庚兩位副校長帶頭,五十多名學者教授聯名寫信,鑑於“理工結合,繫結合,全院辦校”方針,要求中國科大搬回北京。
這是一封合情合理和真知信件。
是此信當時主持科技工作負責人拒絕了。
科學家們集體正確判斷和要求抵不過個人權力,中國科大失去了搬回北京機會。
而北京農業大學高校如願以償搬回北京。
直到今天,中國科大教學和科研存在許多地理上困難。
科學院辦好中國科大,每年要舉行一次“科大工作會議”, 解決科大辦學困難。
郭沫若去世後,嚴濟慈接任中國科學院院長和中國科大校長,每年不顧年邁,親臨科大指導工作。
1981年前後,他黃山開完會到合肥,視察科大工作。
他召開一些計劃中會議外,稻香樓賓館召集了部分師生座談,深入瞭解情況。
我參加了座談會,在座有浙江東陽籍張其瑞教授(低温超導專家)和趙根生研究員(輻射器專家)。
座談會上氣氛活躍,無拘無束。
嚴老精神很,講述了他以近八十高齡登上黃山情景。
他黃山上與修建樓亭館閣員工交談。
得知這些員工們來自他家鄉東陽,他,勉勵員工們黃山建設得。
張教授和趙研究員十分有地他交談。
會上,我提議,中國科大不能搬回北京,不如與上海科技大學合併,上海嘉定辦中國科大。
嘉定位於上海西北郊,發展地方。
嘉定是中國科學院基地,有十幾個研究所。
中國科大在那裏可以彌補地理上缺陷,並利用上海工業科研資源。
仔細地聽我發言,透過金絲眼鏡注視着我,含笑點頭。
但是,於歷史條件限制,這樣提議當時實現。
最近十年來,朱清時校長領導下,中國科學院全力支持下,中國科大基本建設,硬件和軟件上取得成績。
已有北京研究生院外,上海和蘇州辦起了中國科大研究生院。
中國科大與上海科學院簽訂了人才交流和科研協議。
這是具有戰略意義措施,中國科大克服地域限制,加強國內外學術交流,吸引人才,辦成世界性研究型大學。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英語:Ralph Waldo Emerson,1803年5月25日-1882年4月27日),生於波士頓,美國思想家、文學家。
半個打字工,半個心理諮商師,四分之一個心靈舞者,一個全心遨遊世界人。
專注於心靈、情感與思辨文字寫作,愛流浪、寫作和思考。
善於文字揭開人生,精準不失文字引起讀者鳴。
其中《你有點鋒芒》遍兩岸、踞暢銷排行榜,成為近來受歡迎心理勵志作家。
半個打字工,半個心理諮商師,四分之一個心靈舞者,一個全心遨遊世界人。
專注於心靈、情感與思辨文字寫作,愛流浪、寫作和思考。
善於文字揭開人生,精準不失文字引起讀者鳴。
其中《你有點鋒芒》遍兩岸、踞暢銷排行榜,成為近來受歡迎心理勵志作家。
擅長「關係説故事」諮商心理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擅長「關係説故事」諮商心理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見得所有過往,值得你心上停留 擅長「關係説故事」諮商心理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沒有當夠小孩人,一個大人 擅長「關係説故事」諮商心理師。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博士,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 一名任性做自己男子,任性到29歲可以離開上班族生活,達成不用上班財務夢想。
體內具有多種能力:察覺人心觸角、超強邏輯分析大腦、無釐頭執性格、理性與感性兼具質地,會心思到困住自己。
一名任性做自己男子,任性到29歲可以離開上班族生活,達成不用上班財務夢想。
體內具有多種能力:察覺人心觸角、超強邏輯分析大腦、無釐頭執性格、理性與感性兼具質地,會心思到困住自己。
半個打字工,半個心理諮商師,四分之一個心靈舞者,一個全心遨遊世界人。
延伸閱讀…
專注於心靈、情感與思辨文字寫作,愛流浪、寫作和思考。
善於文字揭開人生,精準不失文字引起讀者鳴。
其中《你有點鋒芒》遍兩岸、踞暢銷排行榜,成為近來受歡迎心理勵志作家。
馬鞍山,簡稱“馬”,是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東部、蘇皖交匯地區,是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長三角城市羣成員城市、長江經濟帶沿線城市、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門户城市。
馬鞍山轄3區3縣,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
2017年,常住人口230.2萬人。
馬鞍山橫跨長江、接壤南京,有“金陵屏障、建康鎖鑰”稱。
六朝時期,許多名公巨卿、賢達雅士流駐馬鞍山,留下眾多蹟和文化遺存。
馬鞍山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建設試點城市、全國科技興市試點城市、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首批國家信息消費示範城市殊榮。
馬鞍山是中國十大鋼鐵基地之一,馬鋼所在地,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皖江第一港口,是中國鋼鐵流通基地,馬鞍山鄭蒲港繼上海、南京兩個深水港後,長江後一個萬噸級深水岸線碼頭。
201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發布,2017年馬鞍山市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工資71809元,同比名義增長率13.7%。
馬鞍山地區西周時屬吳國,春秋戰國時期後改屬越國和楚國,秦西晉屬丹陽縣(治所今塗縣丹陽鎮)。
東晉鹹和四年(329 年),淮河之濱塗縣(今安徽懷遠縣境內)流民南徙,於今南陵一帶僑置塗縣,江南始有塗縣名,但非實體縣。
永和元年(345 年),江北豫州(今河南東南部,湖北東部)僑置於牛渚(今採石)。
南朝梁天監元年(502 年),分丹陽縣置南丹陽郡,郡治採石。
隋開皇九年(589 年),僑置於皖南一帶當塗縣徙治姑孰城(今塗城關鎮),此是姑孰塗縣城始,並相沿未變。
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 年)設太平州,治姑孰城,轄塗、蕪湖、繁昌三縣。
元改太平州太平路。
元十五年(1355 年),朱元璋率起義軍攻佔塗,改太平路為太平府,轄縣。
明清府治隸屬不變。
民國裁府留縣,塗縣屬安徽省。
1949年4月,塗解放。
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隸屬塗縣。
1955 年8 月,設馬鞍山礦區政府(縣級),隸屬蕪湖專區。
1956年10月12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馬鞍山市,省轄市。
其間,塗縣先後隸屬蕪湖專區(地區)、宣城地區。
1983年7月,塗縣(大橋鄉外)劃屬馬鞍山市。
轄縣和縣歷陽,“縣南有歷水”而得名。
2011年8月22日,原地級市巢湖市所轄含山縣、和縣(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管轄。
2012 年,撤銷金家莊區、花山區,設花山區;設立博望區,塗縣博望、丹陽、新市3 個鎮劃歸博望區管轄。
馬鞍山市區規劃面積715平方公里,市區建成區面積10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66%。
境內轄3區3縣,市人民政府駐安徽省馬鞍山市太白大道2008號。
城市規劃區範圍界定為:博望區、花山區、雨山區範圍,715平方千米。
馬鞍山市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下游長三角區,地處東經117°53’~118°52’、北緯31°24’~32°02’,區域內長江東西貫穿。
東鄰南京市浦口區、江寧區、溧水區、高淳區,北接滁州市全椒縣,西毗合肥市巢湖縣級市,南泊蕪湖市鳩江區、無為縣,東南連蕪湖縣、宣城市宣州區。
馬鞍山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氣温15.7°C。
市區年降水量1060 毫米,形成大氣降水總量2.9億立方米。
河川徑流總量達1.13億立方米。
長江流市區西部,年過境徑流量高達9794億立方米,境內長江水面達21平方公里左右。
其他河流、湖泊、水庫總面積19平方公里,其中湖泊面積1.51平方公里,池塘面積11.67平方公里,河流水面積5.7平方公里。
地下水資源,其流速0.525釐米/晝夜,流量0.22立方米/晝夜。
地下水深度2米左右含砂蓄水層中,砂層之下為含水量淤泥層。
另外,地下水位隨季節變化而變化,變動幅度0.2-0.5米之間。
地下水總流向,地勢東部向地勢西部流入長江。
馬鞍山市土地總面積16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82萬公頃,林地面積2.49萬公頃,交通用地1403.73公頃,水域7.64萬公頃,利用土地1960.8公頃。
城市生活功能完善,市區綠化覆蓋率達42.6%,市區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3.43平方米 ;市區綜合供水能力達39萬噸/日,污水處理能力20.5萬立方米/日,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81.4% ;市內規模變電100餘座(其中500千伏1座、220千伏9座、110千伏41座、35千伏49座) ;目前天然氣供應量1.1億立方米/年,預計到2015年天然氣契約供應量達5.2億立方米/年。
馬鞍山礦區地處長江下游寧蕪—羅河成礦帶,是中國七大鐵礦區之一,截止到2006年10月,礦區內鐵礦山有馬鋼(集團)控股有限公司所屬南山、姑山、桃沖鐵礦及待開發羅河鐵礦,探明鐵礦產地有31處,伴生礦產地10處,鐵礦總儲量16.35億噸,佔安徽全省鐵礦總儲量57.32%,其中能滿足工業開採10億噸以上。
礦牀規模大中型主,礦體,儲量億噸以上有5處,礦石品位36.55%,多屬易選磁鐵礦石,選別流程可獲得精礦品位53%~64%。
馬鞍山郊區高村、陶村、和尚橋,塗縣境內白象山,廬江縣境內羅河是潛力後備礦山。
硫鐵礦集中分佈馬鞍山郊區山、馬山地區,總儲量2.62億噸。
伴生磷資源儲量大,品位,南山鐵礦山礦採場和尾礦壩中含磷計算,儲量達1427萬噸。
馬鞍山塗縣有良田5萬公頃,盛產水稻、油菜籽、優質棉,是全國重點扶持500個糧棉縣之一。
縣有水面3萬公頃,其中可養水面1萬公頃,盛產魚、蝦、蟹、鱉水產品,列為安徽省沿江水產開發示範縣,全國漁業生產進縣。
全縣水產品產量居安徽省前列,釜山”金腳紅毛”螃蟹為古代皇室貢品。
和縣縣耕地面100.38萬畝,宜林面積19.38萬畝。
含山縣縣森林覆蓋率達25%,活立林蓄積量達68萬立方米。
2015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7.7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46.1 萬人,非農業人口81.6 萬人,市區户籍人口92萬、市區常住人口102萬。
2012 年末,馬鞍山市有居民家庭726627 户,2011年減少9613户,下降1.3%。
年末 2017年末全市户籍人口229.3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11.14萬人,鄉村人口118.21萬人。
抽樣調查,全市常住人口230.2萬人。
城鎮化率67.89%,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全年人口出生率11.03‰,死亡率5.33‰,增長率5.7‰。
馬鞍山市是少數民族居城市,2012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中有43個少數民族,人口近2萬人,其中回族1.3萬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總數65%。
有和縣沈家山、鄭蒲港新區陳橋洲和博望區新祿村3個民族村,16個民族自然村,1所民族國小。
2015年,馬鞍山有1個國家級開發區、1個國家級新材料基地、1個國家級技術產業開發區、1個省級技術產業開發區、6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省級服務外包產業示範園區、1個省級台灣工業園和一批特色園區。
[1]2015年,馬鞍山實現GDP136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00億元,資產投資1876億元,財政收入210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9億元。
2015年,全市人均指標穩居全省前列,人均GDP達9600美元,城鄉居民收入達3.51萬元和1.64萬元;税收收入質量提升,佔財政收入比重達83.1%;生態環境品質提升,萬元GDP能耗下降7.13%;新建各類保障房1.26萬套,五項社保新增參保6.7萬人。
2015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9億元,上年增長12.2%。
金鷹百貨、家建成開業,限上企業帶動力增強,限額以上批零住餐企業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61億元,增長12.7%,拉動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5個百分點。
2015年,實現財政收入210億元,上年增長3.6%;税收收入佔財政收入比重達83.1%。
2017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38.09億元,躍居全省第3位;可比價格計算,上年增長8.7%(見圖1)。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85.16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989.43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增加值663.50億元,增長9.5%。
三次產業增加值比重4.9:56.9:38.2。
2015年,全年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00億元,上年增長9.6%。
新增企業拉動有力,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首次突破一千家,達1053家,本年度新增企業拉動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幅2.9個百分點。
中小企業支撐作用增強,中小企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00億元,增長6%,全部規上工業增幅7.7個百分點。
企業規模持續擴張,工業總產值超億元企業首次突破300家,達397家,佔全部規模以上企業比重達38%。
工業主導,二產比重達68.1%,有639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上市企業、10支股票,現形成鋼鐵、機械、汽車、電力、化工、建材、食品、鑄造一批產業集羣。
重工業是城市固有特質,佔工業比重達到91%,各類加工設備、產業能力。
馬鋼是國內上市公司之一,星馬專用汽車產銷量和市場佔有率居全國第一,泰爾重工、方圓迴轉支承、科達機電一批裝備製造企業同行業具有競爭力。
2015年,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總量迅速,新增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23家、家庭農場104家。
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87.5億元,上年增長4.5%。
糧食產量達110.12萬噸,增長3.6%,實現“十二連增”;肉類產量8.2萬噸,增長2.4%;水產品產量11.53萬噸,增長3.5%;蔬菜產量69.93萬噸,增長2.9%。
2015年,市經開區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列入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機器人產業集聚區建設推進,確立發展軌道交通裝備、高端數控工具機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
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420億元,佔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16.5%,上年提升2.3個百分點。
成為首批省級創新型試點城市。
全年專利申請量6231 件,上年增長17.1%。
承擔實施省級以上科技計畫項目74 項。
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6 家,市級重點實驗室16 家。
新增院士工作站2 家,引進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6 家。
2014年技術產業產值780 億元,上年增長11.3%。
大力培育發展技術企業、技術產品,技術企業達213 家,技術產品1049 個。
民營科技企業達439 家,技工貿總收入120 億元。
現有安徽工業大學各類高等院校6所、中鋼馬鞍山礦山研究院國家級科研院所3所、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4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鋼鐵及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8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3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8個,院士工作站4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0個,擁有國家技術創業服務中心1個、國家示範生產力促進中心1個。
全市科技人才總量達17.4萬人,每萬人擁有專業技術人員820人、授權發明專利數1.6件,全國同等規模城市中居前列,是國家材料技術產業化基地、國家智慧財產權試點城市、全國創業型城市試點市。
另外還是公立醫院改革國家聯繫試點城市、全省城鄉一體化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2015年進出口總額29億美元,上年下降2.4%;外貿出口額和中小企業進出口額持續增長,增幅20%和7.4%。
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9.4億美元。
馬鞍山市委七屆十二次全會決定:實行“1255”城市發展戰略,力爭五年內形成具有馬鞍山特色、城鄉現代化大城市框架。
行政區劃調整後,馬鞍山濱江城市轉變跨江城市。
“1255”城市發展戰略基礎上,推動一江兩岸協調發展,《方案》明確要“組團式、格線化、田園城市發展模式”,做環抱長江主城區,加快副城區建設。
主城區空間結構“兩翼(帶),組團佈局,擁江發展”。
其中,“”即為江心洲綠心,“兩翼”東西兩翼(江東、江西),“東翼”包括中心城組團、姑孰組團、南部示範園區組團;“西翼”包括歷陽組團、姥橋組團、鄭蒲港組團。
城市發展,交通先行。
馬鞍山市有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天主教四大宗教,登記開放宗教活動場367處,宗教教職人員565人,信教民眾約15萬餘人,佔全市總人口6.5%;有4個市級愛國宗教團體:馬鞍山市佛教協會、馬鞍山市基督教三愛國運動委員會、馬鞍山市基督教協會、馬鞍山市天主教愛國會;有10個縣級愛國宗教團體。
2017年起,馬鞍山市多措並舉,完成36公里長江馬鞍山段非法碼頭專項整治,長江幹線82家非法無證碼頭全部徹底拆除。
整治,長江岸線馬鞍山段生態環境進一步得到恢復和改善。
2018年6月5日,馬鞍山市環保局發布2017年馬鞍山市環境狀況公報。
2017年,馬鞍山市空氣品質指數(AQ1)範圍 23~279之間,其中空氣品質狀況優天數有44天,天數有194天。
顆粒物(PM2.5 ) 年均值濃度50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二級標準限值; 可吸入顆粒物(PM10 )年均值濃度83微克/立方米,超過國家二級標準。
馬鞍山市區距南京祿口國際機場30公里。
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是中國十大機場,中國五大國際貨運機場,中國華東幹線機場,是華東地區於上海浦東第二國際空港。
馬鞍山東站是寧安高鐵上一座二等站,隸屬上海鐵路局管轄,距南京南站(特等站、全國換乘站)30公里,乘坐動車18分鐘可達。
馬鞍山汽車站位於紅旗北路,向南步行十分鐘可達馬鞍山老火車站。
馬鞍山汽車站即馬鞍山綜合客運中心樞紐站,毗鄰馬鞍山東站,馬鞍山2016年重點建設標誌性交通項目。
馬鞍山長江大橋全長37公里,於2013年12月31日建成通車,為世界第一座三塔懸索橋,是合過江通道。
,馬鞍山市與江北轄縣聯繫將,加強了合肥經濟圈,了當塗江心洲出行交通交通。
馬鞍山港是長江十大港口之一、國家一類口岸,大陸首批台直航港口之一,是中國鋼鐵流通基地,長江入海口320公里,通航條件。
鄭蒲新港,稱馬鞍山鄭蒲深水港,地處馬鞍山市和縣境內, 鄭蒲深水港是江水道上插內陸深水港,位於長江下游北岸,毗鄰馬鞍山、蕪湖、合肥三市之間,位於國務院批准的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核心區域。
於促進馬鞍山乃至安徽長三角沿江地區實現無縫接,港口經濟促進一輪改革開放使建成安徽“北侖港”、安徽江海聯運樞紐中心,成為皖江城市帶崛起增長。
鄭蒲港新區港興城,港城、加快建設中部地區通江達海和生態型臨港產業新城。
港口規劃1萬噸及以上泊位26個、5千噸級泊位11個、3千噸級泊位14個、1千噸級泊位9個,可實現年通過能力1億噸。
南京捷運S3號線(建設中)稱:寧和城際,是一條過江線路,站位於南京市浦口區橋林新城裏,遠期建設延伸馬鞍山市和縣。
2014年10月18日,馬鞍山市公共運輸集團責任公司掛牌成立,股東馬鞍山市江東控股集團駿馬交通運輸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和市政公用事業投資有限公司,出資比例60%和40%,註冊資本5000萬元。
公司主管部門市交通運輸局。
公司現有營運車輛569輛,營運線路49條,線路總長543.52公里,現有員工1400餘人。
謀劃擬定寧安城鐵公交線路佈局調整方案,正式出台《馬鞍山市城市公共運輸專項規劃(2013-2030)》並通過評審,全力推進三個公交建設。
一是智慧公交。
強化智慧型公交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建立智慧型調度監控系統危駕行為查處平台,實現智慧型調度系統覆蓋戰略目標;蘋果IOS版客户端於4月份上線,手機平台查詢功能全面實現;制定電子站牌建設方案,營運預案納入智慧型調度管理,實現線上監控、科學調度、合理排班、應急指揮。
二是服務公交。
提前完成“公交服務升級”開、調整線路任務;有序做好新購車輛前期準備工作,新購車型和車輛技術結構選擇提供決策;推進公交場站建設,調整寧安城鐵站前廣場周邊新建10座公交站亭,站前廣場周邊道路建設及站台區建設進。
三是品牌公交。
深化星級品牌建設,“微笑服務”載體,抓好星級駕駛員、星級車組、星級線路“三星創”服務品牌建設。
塗民歌是流行於皖東長江兩岸各類民歌統稱。
六朝時期(220-589)民歌記載,劉宋皇帝劉裕主持“歌舞”即是塗民歌演唱之一脈。
生活塗北宋詞人李之儀二十多首《田夫踏歌》和“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吟唱屬於民歌範疇。
清代塗人黃鉞當地風俗民情為主要內容五十多首《於湖竹枝詞》代表了當時塗民歌藝術水平。
1949年後,塗人民創作民歌、傳唱民歌形成了熱潮,到20世紀50年代末期,發展鼎盛階段。
塗民歌語言,結構,曲調多樣,唱法,代表曲目有《打麥歌》、《放牛歌》和《姐田裡薅豆棵》。
桂花是馬鞍山市花,馬鞍山有廣泛的栽植。
馬鞍山雨水多,氣候,適合桂花生長,9月中旬國慶期間,是桂花盛花期。
香樟樹是馬鞍山市樹。
香樟樹深受馬鞍山市居民喜愛,馬鞍山市居民香樟樹看成是樹、風水樹、寓意避邪、長壽、吉祥如意。
馬鞍山精神:聚山納川 一馬,充分展示了馬鞍山移民城市特徵,涵蓋了自強不息民族精神;體現了開放、包容、時代特徵;表達了馬鞍山人堅持科學發展,走全省前列滿懷熱情,切合地方發展實際。
馬鞍山是李白地。
自1989年起,當地於每年農曆九月初九重陽節前後,舉辦一屆馬鞍山中國國際吟詩節(2005年初,經國務院批准,更名中國李白詩歌節)。
1992年,馬鞍山中國國際吟詩節國家列為中國國際觀光年百項旅遊節慶活動之一。
1995年,安徽省政府確定五大節慶活動之一。
馬鞍山中國國際吟詩節、馬鞍山中國李白詩歌節不但形成了自己活動特色,成了馬鞍山城市一個標誌,這座鋼鐵城市贏得了 “詩城”稱號。
東華綠松石:飾品是馬鞍山特產之一。
東華綠松石又名土耳其玉,是一種含水銅鋁磷酸鹽礦物,是古老玉石之一。
東華綠松石質地,有透明天藍色、藍色、藍色、綠色、帶綠白色多種顏色,色彩多樣,手感温潤。
黃池醬菜:產自塗縣黃池鎮,當地物產加上百姓由來醬菜製作習使得黃池產醬菜聞名,華東地區擁有消費人羣。
這裡醬菜用料新鮮,工藝考究,口味。
海獅巾 ;海獅巾是國家5000家重點骨幹企業之一,是安徽省出口創匯定點生產基地。
採石茶乾:安徽是豆腐故鄉,豆腐製作茶乾花,其中名氣屬馬鞍山採石茶乾。
採石茶乾色、香、味具全,是一種老少皆宜營養保健食品,同時是旅遊、飲酒、喝茶最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