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疾病、災禍損傷。
《醒世恆言.卷二九.盧太學詩酒王侯》:「倒下聖旨,汪公罷官回去,院供職,陸公安然無恙。
「安然無恙」指沒有疾病、禍患、憂慮事故。
」反禍燃眉英語 safe and sound (idiom), to come out unscathed (e.g. from an accident or illness)沒有疾病、災禍損傷。
《醒世恆言.卷二九.盧太學詩酒王侯》:「倒下聖旨,汪公罷官回去,院供職,陸公安然無恙。
」清.紀昀《閲草堂筆記.卷二一.灤陽續錄三》:「知非處,然入居,姑宿一夕,安然無恙。
」恙,禍患、疾病、憂慮。
《風俗通義》上記載:「恙,噬人蟲,食人心。
語本《戰國策.齊策四》。
《戰國策.齊策四》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後。
書發,威後1>問使者曰:「歲無恙2>耶?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使者説,曰:「臣奉使使威後,今問王,而問歲民,而後尊貴者乎?」威後曰:「不然。
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故有問捨本而問末者耶?」〔註解〕(1)威後:戰國趙人,生卒年。
趙惠文王後,惠文王卒,孝成王即位初年幼,威後執政。
延伸閱讀…
(2)恙:音|ㄤˋ,禍患、疾病、憂慮。
一説傳説中的一種嚙蟲。
「恙」是傳説中的一種嚙蟲。
《風俗通義》上記載:「恙,噬人蟲,食人心。
延伸閱讀…
人每患苦,故俗問者雲『無恙』,病。
」於古人居住環境衞生,被恙咬傷,引發疾病,所以「恙」成了疾病、災禍代名詞。
有小病話,稱為「微恙」、「小恙」,沒有病「無恙」。
《戰國策.齊策四》記載了一個故事:有一次趙威後接見齊王派來使者,沒有國書拆開,趙威後問齊國使者道︰「齊國今年收成嗎?百姓們嗎?齊王也好嗎?」使者聽了,高興地説︰「我奉大王命令出使貴國,威後您問收成和百姓,然後問大王好不好,尊卑顛倒了嗎?」趙威後回答説︰「你説。
如果沒有收成,那百姓怎麼能過好日子?如果沒有百姓,哪裡來國君?道你要我捨本問末嗎?」此處《戰國策》原文就用了「無恙」,可見「無恙」一語通行。
後來演變成「安然無恙」這個成語,用來表示沒有疾病、禍患、憂慮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