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蜂蛇入侵與處理指南
序章
當蜂蛇入侵家庭或公共區域時,可能會引起恐慌或危機感。瞭解這些生物的習性和處理方式有助於保障自身安全並預防緊急情況。
蜂類入侵處理
蜂類是具有護巢本能的社會性昆蟲。受到驚嚇時,它們會集合攻擊。


預防措施:
- 避免在窗户或住宅周圍放置吸引蜂類的食物或氣味(例如水果、香水、肉類)。
- 春季(3-6 月)為虎頭蜂築巢初期,定期檢查住宅周圍(例如陽台、窗台角落),及早發現並移除小型蜂巢。
應對措施:
- 不要揮打或輕舉妄動。
- 迅速離開蜂類活動範圍,疏散較脆弱的寵物和兒童。
- 室內遇蜂,打開窗户並關閉燈光,讓蜂類藉由光線離開。
- 室外發現蜂巢,保持距離,記錄蜂巢特徵(封閉球狀或開放蓮蓬頭狀),並向相關單位(台北市:1999)通報。
虎頭蜂種類與習性
台灣常見的虎頭蜂種類:
- 黑腹虎頭蜂:頭胸部暗紅色、腹部黑色,戒備範圍達 10 公尺,攻擊性強。
- 黃腳虎頭蜂:頭尾紅褐色、身體中段黑色、腳部黃色,戒備範圍較小,常見於都市郊區和山區。
- 黃腰虎頭蜂:腹部前半鮮黃色,戒備範圍較弱,常見於都市,築巢於窗枱或屋簷下。
蛇類入侵處理
蛇類通常會因尋覓藏身處或捕捉獵物而進入住宅。
預防措施:
- 保持住宅環境整潔,消除鼠類(蛇類的主要食物)。
- 封閉住宅周圍的縫隙或洞穴,防止蛇類爬入。
應對措施:
- 發現蛇類時,確保自身安全,先拍照記錄外觀,有助於醫師在咬傷時診斷血清。
- 保持距離,用長竿物輕敲蛇類周遭,將其驅趕出屋外。
- 若為小型蛇,可用掃把簸箕將其掃入有蓋垃圾桶,並聯繫農政單位協助移除。
- 若無法驅趕,觀察蛇類動向並通報相關單位(台北市:1999)。
常見毒蛇種類
台灣常見毒蛇:
- 龜殼花:最常見的毒蛇,常進入住宅捕食鼠類,具有明顯的三角形頭部和波浪狀棕色斑塊。
- 眼鏡蛇:全身黑色,頸部有眼鏡花紋,受威脅時會將上半身仰起並擴張頸部。
- 雨傘節:黑白分明的環狀紋路,遇人類時傾向逃跑或蜷縮,只有受到威脅才會反擊。
- 紅斑蛇:紅棕色外觀,上有大型黑色橫斑,受到威脅時會發出腥臭味。
- 南蛇:橄欖綠或黃褐色,搭配黑白雜斑,體型龐大但無毒,受到威脅時會發出惡臭。
- 黑眉錦蛇:深褐色帶不規則橫紋,大眼睛是特徵之一,屬於第三級保育類野生動物。
毒蛇咬傷處理
台灣針對常見毒蛇備有特定血清,正確處理和及時就醫可降低死亡率。
錯誤處理方式:
- 切開傷口:增加感染風險。
- 以嘴巴吸出毒液:徒勞無功,反而增加風險。
- 冰敷:阻礙循環,導致組織壞死。
結語
瞭解蜂蛇習性和處理方式不僅有助於自身安全,也有助於保護野生動物。正確的應對措施,能有效應對蜂蛇入侵,避免事故發生。
家裡有蛇找誰?各種管道管道報你知
當發現家裡有蛇出沒時,恐慌和不知所措難免會襲上心頭。以下提供各種管道,協助民眾處理家中有蛇的情況:
單位 | 管道 | 電話 |
---|---|---|
消防局 | 119 | 是 |
動植物防疫所 | 各縣市動植物防疫所網站 | 否 |
民間除蟲公司 | 網路查詢 | 否 |
裏長 | 裏辦公室 | 是 |
社區管理委員會 | 社區管理委員會辦公室 | 是 |
管委會 | 管委會辦公室 | 是 |
消防局(119)
消防局提供免費的協助移除蛇類服務,但並非所有地區皆有此服務。建議民眾事先向當地消防局詢問。
動植物防疫所
各縣市動植物防疫所負責處理動物疫情,也提供移除蛇類的服務。民眾可透過網站查詢各地動植物防疫所的聯絡方式。
民間除蟲公司
民間除蟲公司擁有專業的除蟲技術和設備,可以協助移除蛇類。民眾可透過網路查詢當地除蟲公司,但需注意挑選信譽良好、有專業認證的公司。
裏長、社區管理委員會、管委會
裏長、社區管理委員會或管委會等單位通常瞭解當地環境和資源,可以提供協助或推薦相關服務。
延伸閲讀…
捕蜂抓蛇找誰民眾霧煞煞新北市動保處:若緊急可先請消防局 …
抓蛇的通報機關為何?是否有分平日假日?
注意事項
- 保持冷靜:發現蛇類後,不要驚慌失措,以免激怒蛇類。
- 隔離區域:關閉房門、窗户,阻止蛇類逃逸或進入其他區域。
- 觀察蛇類:從遠處觀察蛇類,注意其種類、大小和位置。
- 拍照或錄影:若有可能,拍下蛇類的照片或錄影,有助於後續處理和辨識。
- 避免直接接觸:不要嘗試自行捕捉或驅趕蛇類,以免遭到攻擊。
- 尋求專業協助:聯絡上述管道尋求專業協助,切勿輕舉妄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