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找房子才發現,台灣的房價真的貴到嚇死人,隨便一間20平米的套房就要上千萬,難怪大家都說買房是人生最難的成就之一。不過說到平米這個單位,其實很多人在看房時都搞不太清楚實際大小,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跟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單位吧!

說到房屋面積,台灣最常用的就是「坪」和「平米」兩種單位。1坪大約等於3.3058平米,這個換算真的要記起來,不然看建商廣告很容易被數字迷惑。我朋友上次就鬧笑話,看到廣告寫30平米以為很大,結果實際去看才發現不到10坪,整個傻眼貓咪。

單位 換算比例 常見用途
1坪=3.3058平米 台灣房地產
平米 1平米=0.3025坪 國際通用
平方英尺 1平米≈10.764平方英尺 香港常用

其實不光是買房,裝潢時更要搞懂平米計算。像是我家上次重新裝修,設計師報價說「每平米施工費2000元」,聽起來很便宜對吧?但換算成坪數就變成每坪要6000多,整個預算直接爆表。建議大家不管是買房還是裝修,都要隨身準備計算機,隨時換算才不會被話術騙到。

說到這裡,不得不提香港朋友來台灣看房的有趣經驗。他們習慣用平方英尺,看到台灣的平米數字都會自動乘以10來想像大小,結果進到屋內才發現「怎麼比想像中小這麼多」。這種單位差異真的會鬧出不少笑話,所以跨國看房前一定要做好功課啊!

現在很多新建案都會同時標示坪數和平米數,算是比較貼心的做法。不過我發現有些建商會刻意把公共設施面積用平米標示,讓數字看起來很大,這點真的要特別注意。畢竟在台灣,實際能使用的「主建物坪數」才是重點,其他都是虛的啦!

平米

台灣人買房必看!1平米到底有多大?這個問題看起來簡單,但實際看房時很多人還是會搞不清楚。畢竟台灣習慣用坪數計算,突然聽到建商用「平米」報價,腦袋真的會打結啦!今天就來幫大家搞懂這個買房一定要知道的單位換算,下次看房才不會被銷售話術搞得霧煞煞。

先說最基本的,1平米其實就是1平方公尺,而台灣人熟悉的1坪大約等於3.3058平米。這樣講可能還是有點抽象,我們直接用日常空間來舉例比較快。像是標準的雙人床大概佔1.5平米,所以1平米差不多就是三分之二張雙人床的大小。如果以常見的電梯大樓來說,主臥室通常會有8-10平米,等於放得下5-6張雙人床的空間。

這邊幫大家整理常見空間的平米數對照表,看房時可以隨身參考:

空間類型 大約平米數 台灣人熟悉的對照物
標準車位 12-15㎡ 1.5個停車格
小套房 20-25㎡ 1間教室的1/3大小
兩房一廳 40-50㎡ 2間教室大小
三房兩廳 60-70㎡ 半個羽球場

要注意的是,現在新建案很愛用「虛坪」手法,把公設面積也算進去。比如說標榜30平米的房子,實際室內可能只有20平米出頭,其他都是走道、電梯這些公共空間。建議看房時一定要問清楚「主建物面積」和「附屬建物面積」各是多少,才不會買到一堆用不到的虛坪啊!

最近身邊好多朋友都在問:「裝潢新手如何計算家裡有幾平米?」其實這個問題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啦!只要掌握幾個小技巧,自己量測完全不是問題。首先準備捲尺、紙筆和計算機,記得要把家裡每個空間都分開來計算,這樣後續規劃裝潢才會更準確。

量測的時候要注意,要從牆面最外緣開始量,不要漏掉樑柱或凹凸不平的地方。如果是台灣常見的公寓大樓,通常陽台和雨遮是不計入權狀坪數的,但實際裝潢時還是要算進去比較好。這邊分享一個簡單的換算表:

單位 換算方式 備註
平方公尺 長(m)×寬(m) 台灣常用單位
平方公尺×0.3025 1坪約3.3058平方公尺
平方英尺 平方公尺×10.764 香港常用單位

量完每個房間後,記得要把走道、玄關這些過渡空間也加進去。像我們家當初裝潢時就發現,原本以為客廳有8坪,實際量完才發現只有7.2坪,差這0.8坪在規劃家具擺設時就差很多了。特別是現在小宅當道,每寸空間都要精打細算啊!

如果是比較不規則的空間,可以把它分割成幾個長方形或正方形來計算。比如說L型的房間,就分成兩個矩形來量測再相加。遇到弧形或斜角這種特殊造型,建議還是請專業設計師來評估會比較準確。自己量的時候要特別注意,不要站在家具旁邊隨便目測,這樣誤差會很大喔!

平米

為什麼台北的房價每平米這麼貴?這個問題困擾著不少想在台北定居的年輕人。其實背後的原因很複雜,跟台北的特殊條件和台灣整體經濟環境都有關係。台北作為台灣的首都,集中了最多的就業機會、最好的醫療資源和教育資源,這些都讓大家搶破頭想在這裡買房。加上台北的土地就這麼大,能開發的空間越來越少,房價自然就水漲船高啦。

說到台北房價高的具體原因,我們可以用這個表格來簡單分析一下:

主要原因 具體影響 現況
土地稀缺 台北可建地有限,供需失衡 新推案越來越少,價格居高不下
資金湧入 低利率環境,投資客炒作 預售屋市場熱絡,價格被墊高
公共資源集中 捷運、名校、醫院都在台北 家長和上班族搶購學區房
都更困難 老舊社區改建進度慢 供給量無法有效增加

除了表格列出的這些因素,台北房價高還跟都市規劃有關。台北的捷運網絡雖然方便,但沿線的房價早就被炒到天價,像信義區、大安區這些精華地段,隨便一坪都要破百萬。再加上這幾年建材成本上漲、工資提高,新建案的開價根本降不下來。另外啊,很多有錢人把房地產當成保值工具,資金一直往房市塞,這也是為什麼政府打房效果有限的原因。

其實仔細觀察會發現,台北不同區域的房價差異也很大。像是萬華、文山區的價格就相對親民一些,但離市中心越近就越貴。現在連蛋白區的房價都跟著漲,讓很多小資族只能往新北或基隆找房子。這種現象短期內真的很難改變,畢竟台北就這麼點大,想要住在精華地段的人永遠比房子多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