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遊戲教育 |7個互動遊戲推介有系統地提升幼兒能力發展 |遊戲學習對兒童的重要性 |【幼兒遊戲的名字及作用】

香港大學(港)教育學院融合與特殊教育研究發展中心(教研發展中心),推行期三年賽馬會「玩學相長」計劃,旨在支援家長、教師、園和社會機構成為「遊戲教育」推動者。

團隊培訓老師和家長幼童玩一些好玩、安全、「遊戲」,讓他們掌握玩遊戲技巧,輪流領袖,學會關愛和別人;同時可發揮創意,變化遊戲。

以下計劃採用學習概念模型和互動遊戲例子,供各位家長、老師參考。

(所有插圖賽馬會「玩學相長」計劃提供,插畫師Fiona Sin)計劃採用了遊戲教育名譽顧問廖秀卿博士「社交閃星星」(Social Star Mirror Model)學習概念模型,令家長和老師可有系統地運用互動遊戲去提升幼兒社交、學習自律和紀律能力。

集體互動遊戲性質需要合作和遊戲規則才能地玩遊戲,它可以作為一種篩選工具,讓教師識別未能合作完成遊戲兒童,介入提供多支援,讓兒童於互動遊戲中學習人際社交和加強自我控制能力。

兒童能透過觀察別人、模仿學習、認同和反思來發展其社交行為。

當兒童在玩集體遊戲表現社交行為時,得到成人或同儕描述讚許和回應,他們可明瞭到自己優點並加以鞏固。

培訓家長成為遊戲導師,成為教師夥伴,不論是學校或家庭環境,能發揮作用。

家長會學習運用即時、明確、探問、引導和鼓勵策略,兒童一起玩集體遊戲時,直接瞭解兒童問題,提升其學習社交能力。

當兒童習慣玩互動遊戲後,他們會自行創作自己遊戲,能夠互動玩耍,家長幹預和協助角色,可以減少。

社交課程在校園內舉行,改進和評估效果。

兒童會輪流帶領遊戲,學會、接納和包容。

遊戲活動讓特質能力兒童可以玩,這種共融處境才是現實環境,課堂情況,兒童便可以轉化他們遊戲環節中學到遵守規則和自我調適到校園活動,以及應用於社交生活中。

家長和教師需要為每位兒童建構一個體驗機會。

每位兒童必需活動中經驗成就一刻(突破)。

這個突破點只是適用於兒童身上,適用於成人,因為兒童遊戲過程中,增強他們遊戲技巧和能力。

於一些缺乏社交技巧兒童,這個突破是需要成人協助才可以。

所以作為引導兒童學習教練,一個任務便是協助兒童找出他們潛質和強項去建構經驗,並加以協助他們達到突破點。

當突破後,要繼續強化行為,繼續加強兒童羣體活動自信心和自尊感。

這5P 扣扣,以面對面互動遊戲引導學童學習社交技巧。

瞭解過背後學習概念後,以下為一些互動遊戲例子,供各位家長、老師參考:請小朋友扮魚仔(小魚手勢:雙手合上放在胸前)導師告訴小朋友他們是魚仔,可魚塘內地遊,但要指示作出相應動作。

開始 > 可以遊停止 > 要馬上停下來小提示:明白遊戲玩法後,可輪流選出做得好小朋友作領袖,並鼓勵説出揀選該位小朋友原因 (欣賞正面行為)變奏版: 家長教師可更改遊戲元素而改學習重點。

例如遊戲變為兔子跳過來。

小朋友可扮兔子,指示跳、停下蹲下。

小提示:方式行,增加1. 雙手平舉兩側 (呈T字型) 向前行2. 雙手平舉兩側 (呈T字型) 後行3. 雙手垂直放身旁向前行4. 雙手垂直放身旁後行5. 雙手伸直舉起合掌 (手臂貼耳朵旁) 向前行6. 雙手伸直舉起合掌 (手臂貼耳朵旁) 後行7. 雙手伸直舉起反手合掌 (手臂貼耳朵旁) 向前行8. 雙手伸直舉起反手合掌 (手臂貼耳朵旁) 後行* 可放安全物件頭頂行,增加及挑戰度* 如可以,眼望前方,不要垂頭看雙腳變奏版:學校、家庭和公園可進行,並加入其他元素。

枱面擺放物件或顔色但物件,一人説出要拿取什麼,其他人要鬥去取。

準備:繩子一條,貼畫若干,計時器一個玩法:孩子家一組,兩組可開始遊戲。

」「磁力腳」站姿和坐姿設立了規範, 令孩子掌握。

(非「你我企!」)它同時能訓練孩子有需要時候能馬上做出姿態,使遊戲過程。

「磁力腳」讓孩子幻想身體帶有磁力, 磁力「吸」位置,既形象化,記。

學習重點:最佳站姿 + 最佳坐姿遊戲是促進學齡前兒童心理發展活動形式。

遊戲活動中,兒童心理過程和個性品質發展能夠得到發展。

通過遊戲我們可以培養幼兒想象力、創造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積極主動性;以及同伴關係和處理問題能力,是遊戲可以促進幼兒和諧全面發展。

遊戲應該是符合幼兒特點,能滿足幼兒需求,並能引發幼兒發展。

遊戲不但培養了孩子、、和關心集體個性品質,而且有助於幼兒神經系統和大腦發育,從而促使智力發展,還有利於幼兒綜合能力增強。

因此遊戲幼兒發展有着不可估量作用。

現在獨生子女在家一個人玩遊戲,到了幼兒園同伴一起玩,要得懂謙讓、合作、分享,以及解決遊戲過程中問題和同伴間矛盾問題。

這種矛盾來兒家庭環境、幼兒想象力、創造力和個別差異,那麼遊戲可以幫助幼兒擺脱自我為中心傾向,社會合作性發展。

幼兒遊戲過程中選取遊戲相關物品。

由此,幼兒經驗中,這些物品得到鞏固,幼兒思維提供了材料和工具;遊戲使幼兒創設了很多情境,各種情境中會產生各類問題,這幼兒創設瞭解決問題機會,提高了幼兒解決問題能力。

智力遊戲中進行比賽,提高了幼兒思維速度、程度,促使孩子思維發展。

開展遊戲活動有利於培養幼兒探索精神,激發幼兒好奇心和求知慾。

富有探索精神人,往往他們遇到問題時候會尋根問底弄清楚明白地方,而發現、解決問題能力是適應生活、適應未來發展一種基本能力,遊戲活動是培養這種能力途徑。

語言本身是一種概括化符號,是代表一類事物象徵。

幼兒不是地學習語言,而是學習用組合方式語言作為思想和行為工具。

遊戲提供了語言表達環境。

遊戲中同伴交流使他們能夠表白,學會表達,詞彙。

而遊戲中兒歌趣味性強;有節奏性;郎朗上口。

如遊戲“紅花紅花幾月開”,“拍手歌”,幼兒唱着兒歌做動作,他們心情愉快,同伴間情感交流和語言表達能力可以得到增進。

幼兒如果缺乏獨立性,那會產生他人依賴,這樣幼兒缺乏自信心。

自信心缺乏於發散性思維培養,於創造力培養,而開展有趣味遊戲有利於讓幼兒產生獨立活動意識,從而培養幼兒獨立性及克服依賴情緒。

幼兒園舉辦親子活動,家長和孩子參加,於不是早教出身幼師來説,確是挑戰,很多幼師擔心辦。

其實,親子活動關鍵於親子遊戲設 計,讓家長和幼兒體驗到課堂氛圍,能學到東西,這一節課。

讓老師們組織親子活動得心應手,這裏整理了105個幼兒園親子遊戲,。

1. 請幼兒三個三個組成一組,扮成螞蟻。

(第一個幼兒站立,兩手作觸角;第二、第三個幼兒彎腰,雙手抱住前面一個孩子腰)2. 請一組組“螞蟻”排好隊行走,注意配合,摔跤,踩到別人。

  3.設置距離,放置一些物品作“豆子”。

請“螞蟻”起點到,返回,比賽搬豆,看誰搬得。

玩法:將家眼睛蒙上,原地轉三圈,請小朋友語言指揮家長鼻子貼到動物位置即獲。

玩法:每個家庭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請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相應家長蒙上眼睛站圈內,幼兒手拉手邊唱歌繞着家長轉,唱完歌曲,然後請家去尋找自己寶寶。

要求:幼兒不能發出聲音,去找父母,父母通過觸摸找到自己寶寶。

玩法:每個家庭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讓幼兒認識家長鞋子,然後讓家長鞋子脱下後放入圓圈內,老師鞋子打亂,遊戲開始,幼兒圓圈內找出自己爸爸(媽媽)鞋子,並幫家穿,穿為勝利者玩法:每個家庭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老師每個家庭發一個氣球和一根細繩,請家長氣球吹綁自己腳腕,身背幼兒。

聽到老師口令遊戲開始,家揹着寶寶踩其他家庭氣球,氣球踩爆即淘汰,比一比誰是冠軍。

玩法:每個家庭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幼兒雙腳踩在家腳上,家長和幼兒手拉手,聽到口令後,家長帶着幼兒向前跑,幼兒雙腳不能離開家長腳,看看誰到。

玩法:每個家庭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家長孩子抱懷裏,幼兒屁股上掛一條尾巴,聽到口令後開始遊戲,保護自己尾巴同時別人尾巴揪下來。

玩法:一家一幼兒相鄰兩條腿繩子綁一起,聽到口令後,兩人向前跑,看誰跑到勝。

玩法:家長抓住幼兒兩條腿,幼兒雙手撐地,聽到口令後,幼兒雙手向前爬,看誰到勝。

玩法:讓幼兒抱緊家長脖子,雙腿夾家腰,像小袋鼠地掛在家胸前,家長彎下腰,雙手雙腳着地向前爬,到終點者勝玩法:幼兒抱緊家長脖子,雙腳夾緊家長腰,背在家背上,家長雙手着地做俯卧撐,看哪個家庭堅持勝。

玩法:一名家長一名幼兒參加,家長脱下鞋子坐在場地另,幼兒穿上家長鞋子站另,聽到口令後,幼兒出發家長走去,走到家長那,幫家穿上鞋子,家長背起幼兒跑場地另幫助幼兒穿鞋子,看誰完成。

玩法:家長蒙着眼睛,勺子散落桌上棉花球舀入碗中。

(手不能碰棉花球)孩子勺子一個碗中玻璃珠舀入另一個碗中。

三十秒鐘後一個家庭棉花球和玻璃珠相加。

家庭獲勝。

玩法:參賽媽媽手舉玩具簍站場地一端,幼兒扮成哪吒,爸爸後面抱着腰部,站場地另一端,中間有“海浪”間隔,主持人發令後,爸爸和小哪吒跑“海浪”邊,“海中”尋找“寶貝”(報紙團)每找到一個媽媽玩具簍中扔,主持人説停,哪個家庭玩具簍中“寶貝”多勝!人數:八個家庭(每個家庭)一組,每組分兩排面站(間距十米)兩組。

玩法:幼兒面家,雙手抱住家長脖子,雙腿勾住家長腰。

家長雙手不能碰幼兒,跑到面接力棒傳給後一位家長。

哪組傳遞完即勝利隊。

玩法:一名家長,幼兒起點,哨聲響起時,幼兒拿起衣服跑,其家穿上衣服,拉上拉鍊後,家長背起孩子迅速跑起點,到者勝。

玩法:一名家長孩子手拉手,一個球放在上面,身體側迅速前進,先將球運到終點者勝。

爬過“暗道”-然後凳併攏,凳下爬過後站到凳子上。

兩名家背靠背一條繩子套住,兩個幼兒站在家對面一條線後,遊戲開始,每組家長使勁自己孩子那靠攏,當一方家長靠近自己孩子線上時,孩子家臉上貼上貼畫,規定時間內,哪位家長臉上貼畫多,後獲勝者。

規則:1、家腳踩到線時,寶寶才可以貼。

2、貼畫只能貼臉上。

3、小朋友不能超出線外。

玩法:幼兒背其家,兩腿纏在家腰上,家長雙手托住幼兒胸部,幼兒手臂側平舉,家長迅速跑,到者勝。

1)紙板上畫三條大小魚,魚是1分,中等大小魚是3分,魚5分。

然後它們剪下來。

2)魚塗上顏色。

它們晾乾後,另外顏色畫上魚鱗、嘴巴和眼睛。

3)將紙夾用膠帶粘貼魚背面鼻子尖上,這樣紙夾魚上露出,中等大小魚身上露出一點,小魚身上沒有露出多少。

這樣魚是捕捉到。

4)幾張報紙捲起來做一個堅釣魚竿,然後膠帶粘貼起來,塗上顏色。

5)將線繩一端一個紙夾上。

然後小心地將紙夾展開,做成一個魚鈎。

將線繩另外一端粘釣魚竿上。

注:可以紙板盒子中釣魚,或者乾脆地上釣魚。

給自己記時,看看五分鐘之內可以得多少分。

玩法:家長和幼兒面面站相距距離起跑線上。

遊戲開始後,家長騎坐羊角球幼兒方向跑去,然後將球交給幼兒。

幼兒騎坐羊角球家長起跑線跑去。

誰到誰勝。

玩法:家長和幼兒面面站規定位置。

遊戲開始後,幼兒籃子中5只沙包家長手中簍子投去。

家長配合接沙包。

後比一比誰投中簍子沙包獲勝者。

玩法:每個家庭一名幼兒和一名家長組成,編上號碼掛上數牌。

然後規定範圍內,雙手抓住自己一隻腳,單腳跳着去碰撞他人,腳着地即淘汰,餘下人繼續,堅持到後者獲勝。

玩法:親子兩人遊戲。

2聽口令,幼兒手執接力棒起跑,到達站立中線處家長那兒,交給家長,家長執跑。

速度一組獲勝者。

玩法:幼兒抱球起點跑點,將球交給家長。

家長將球夾腿間跑回,快者勝。

如球掉需撿回球夾住,繼續走。

目的:要求幼兒能用語言指揮家長,正確判斷出方向。

準備:聖女果若干,碟子四隻,遮眼布四條。

人數:共12個家庭,每個家庭三人組成,四個家庭一組,3組進行預賽,每組勝出者參加決賽。

玩法:媽媽手持聖女果,站指定位置,爸爸蒙上眼睛,揹着孩子,原地轉三圈,孩子語言提醒下,去尋找媽媽手中,並嘴吃掉,吃完者勝。

規則:爸爸媽媽發出任何聲音,任何人手碰,違者取消遊戲資格。

玩法:幼兒家長面面站立;幼兒拿球送面家,家長將球乒乓球拍託着走到點。

規定時間球不掉下來即為勝。

目標:培養幼兒成人合作能力,發展幼兒平衡感。

準備:氣球若干,大箱子四隻,跑道四條。

玩法:爸爸媽媽和小朋友站起點處,遊戲開始,爸爸嘴氣球吹鼓並打結(可以於氣球),媽媽和小朋友背靠背,夾住氣球運至指定地點,遊戲反覆進行,規定時間內,氣球數量多者勝。

規則:手碰球,途中掉落或爆破。

玩法:每人手裏拿一個圈,站指定位置上。

把手裏套圈套前面瓶子裏。

誰套得多誰獲勝。

目標:學習兩人相互配合三條腿跑步,增進親子情感交流。

規則:爸爸雙手背後,媽媽帶子繫。

玩法:場地兩端畫一條起跑線和一條終點線,請幾對父子站起跑線上,媽媽一根長帶子爸爸和孩子相鄰一條腿綁一起,爸爸雙手背後,聽到口令後,爸爸和孩子一起出發關跑,到終點線後反回,反回到起跑線者勝。

媽媽爸爸和孩子解開帶子。

玩法:幼兒在腳上系四個氣球,家長去踩其他幼兒氣球(一分鐘),後看誰剩下氣球多勝利,得星。

目標:訓練孩子耐力,增強肺活量,增添家庭氣氛。

延伸閱讀…

10個小朋友室內團康遊戲推薦!互動遊戲促進認知發展

【幼稚園遊戲教育】7個互動遊戲推介有系統地提升幼兒能力發展

規則:桌沿下放塑料筐,桌上放幾隻乒乓球。

爸爸、媽媽和寶寶輪流吹球進筐。

看誰進球多。

建議:家長可以指導孩子吹球時,要掌握方向和力度。

玩法:家長孩子利用三塊紙板,速度過小河,家長孩子腳不能接觸地面。

三個家庭一組,過小河勝利,得星。

準備:自制高爾夫球棍4條,皮球2只,拱門兩個。

玩法:家長和幼兒各拿一條棍子,交替趕小球向前走。

可以是寶寶豬趕家長,家豬趕寶寶;可以家長、寶寶並列一起趕豬向前走,穿過拱門那組為勝。

玩法:地上擺放若干小動物木偶,每個木偶之間間隔20釐米,遊戲者站規定地方,幹木偶扔圈圈,扔中多少獲得禮物。

玩法:親子站起點,遊戲開端家長兩張報紙粘地上,讓幼兒報紙上走到面,速度獲得禮物。

玩法:媽媽(爸爸)幼兒指定地位,兩人拿着棍子夾西瓜球準備,兩人夾着西瓜球繞過汽水瓶然後沿路返回,誰回來那組為勝。

玩法:4個小朋友同時加入遊戲,繩索套腰部,面向圈外,各自想措施自己方向用力拉,拾前面禮物勝。

玩法:幼兒每人5個沙包,站在線後,師説:開端!幼兒用力將沙包“敵人”投往,沙包完後,記載各自投準情形,幼兒發放小粘貼。

準備:彩色礦泉水瓶3組(每組10個,瓶子上貼上祖國各地地名);皮球幾個(情形而定)。

玩法:幼兒指定地位,用力轉動皮球,將礦泉水瓶子擊倒。

(可嘉獎粘貼一個或其手臂上蓋一個小印章。

)準備:黑板一塊,上面畫有娃娃頭兩個;粉筆;眼罩兩個。

玩法:幼兒間隔黑板適合位置,戴上眼罩,教師或家長引領到黑板前,黑板上娃娃頭中填畫上娃娃五官。

畫得嘉獎小粘貼或其手臂上蓋一個小印章。

準備:雪碧瓶或鮮橙多瓶10個,給瓶子灌好水,間隔着擺成兩條,紅綢帶兩條。

玩法:爸爸或媽媽和小朋友站起點處,遊戲開始,爸爸或媽媽綢帶蒙眼睛,小朋友牽着爸爸或媽媽手繞着瓶子走S路線。

走到終點後瓶子倒下勝。

規則:腳不能碰倒瓶子,途中碰倒。

玩法:幼兒當小袋鼠套進老師準備袋子了,袋鼠爸爸或袋鼠媽媽站“小袋鼠”後面捏住袋子兩角孩子一起起點跳到,五隊一組進行比賽,前三名得五角星。

規則:寶寶圈內,出圈者犯規。

玩法:每組選4——5名家長,站入繩圈內。

孩子站在家有距離處。

聽令後,家長去爭奪自己寶寶,奪到家長勝。

規則:一次活動後如沒有家庭出局,摺一次報紙,繼續遊戲,直到有家庭出局為止。

玩法:參賽家庭進場後,找到一張報紙旁邊站,遊戲開始後聽音樂踏步,音樂停止時馬上站到報紙上待老師來檢查,如果腳報紙外家庭出局。

玩法:家長和孩子兩人執一張平鋪報紙,上面放若干海洋球,報紙運海洋球籮筐處,規定1分鐘內搬得勝。

玩法:孩子刺球夾膝蓋處往前跳,跳家,將球交給家長,家長將球夾膝蓋處往回跳,完成任務且球掉下家庭優勝。

材料:5幅100cm*120cm印有福娃KT版,分割成10-12塊拼圖。

規則:參賽者規定時間內,打亂福娃圖片,正確率高和速度快勝。

材料:竹竿10馬(竹竿頂部裝飾上馬頭),布條10條當尾巴。

規則:每次遊戲10人一組。

遊戲開始前,每人身後繫上“尾巴”,騎上“馬”,聽到“開始”口令,規定範圍和時間內騎馬走動去揪他人“尾巴”,同時要保護自己尾巴,遊戲結束時揪“尾巴”幼兒獲勝。

材料:黑板一塊,上貼有奧運五環,每個五環中間有一枚金牌(銀牌或銅牌);矇眼布(或面具)若干。

玩法:幼兒蒙上眼睛,轉三圈,到達指定地點(黑板)後,摸到金牌,摸到銀牌8分,摸到銅牌5分。

目標:發展幼兒跳躍能力,培養幼兒競爭意識。

玩法:參賽幼兒分成二組。

場地上放兩組各15個五色環(一個兩個一個兩個圈放置)參加遊戲幼兒起點出發,雙腳併攏、分開跳進圈內,15個環全部跳完,速度者勝。

玩法:幼兒踩走拾各種“貝殼”,時間半分鐘。

半分鐘內採10個以上,類推。

雙腳不能離開,中途掉下記分。

玩法:十人一組,單腳站梅花樁上,計時15秒,規定時間內單腳或雙腳沒有落地得分,反之得分。

規則:爸爸媽媽雙手交叉,孩子坐在上面,中轉處放下孩子,孩子投球,爸爸媽媽拿桶子接球,投中1個後,爸爸媽媽手拿木棒,孩子雙手吊木棒上返回,返回到起跑線者勝。

規則:聽到口令後,孩子拿筷子盤子裏夾起豆豆喂到媽媽嘴裏,時間5分鐘,數量多者勝。

規則:放輕音樂遊戲開始。

聽到命令兩組隊員迅速地爬過“地道”凳下爬過。

鑽過雙層“地道”凳兩個兩個疊起來,凳子之間隙中爬過。

爬過“暗道”-然後凳併攏,凳下爬過後站到凳子上。

延伸閱讀…

遊戲學習對兒童的重要性

在家這樣簡單又好玩!潛能開發的6大統合遊戲

然後開“火車”。

教師凳橫間隔0.5米左右擺成一排,幼兒要肩搭肩長凳上迴走過“橋”遊戲讓幼兒自我選擇縱向放置一個凳、兩個並排長凳、兩個並排但左右分開長凳上可以使用各種方法走過“橋”。

然後一旁塑料弧形積木拼成“彎曲橋”上走回來。

遊戲結束。

勝利一組得到相應獎品。

沒有勝利一組進行節目表演。

規則:喊數抱團,師説到某一個數字寶寶時候例如3,你找到最近一個小朋友抱一起,類推。

圓圈線上找到一個自己位置,一起圍着圓圈走,聽到鼓聲響起時候,抱起來組成團.後數數檢驗其正確。

鼓聲停止,找不到隊伍孩子,進行節目表演。

規則:教室四周掛着燈籠,燈籠下面有燈謎,幼兒在家陪同下猜出謎底。

猜出後請小朋友告訴教師相應題號謎底如:第5題謎底是。

猜後教師會遊園表上相應地方貼上小貼片以作獎勵。

玩法:十人一組,單腳站梅花樁上,計時15秒,規定時間內單腳或雙腳沒有落地得分,反之得分。

規則:每次只能拾一塊,拾起後握在手裏繼續拾。

玩法:有家方塊撒地上,將沙袋拋起,同時迅速方塊拾起,然後拋沙袋拾起第二塊,直至拾完第五塊為止,然後五塊方塊交給孩子跑到放入圈內,放入圈內勝。

準備:12張板凳(分兩組,每組各放6張)、鼓。

玩法:(分年級幼兒進行,家長可參加)板凳擺成一個圓圈,每組10人站一張板凳旁邊。

裁判敲鼓,參賽者裁判敲鼓時,要圍着板凳轉,裁判説停,參賽者坐到板凳上,沒有坐到或坐地面積淘汰。

後一輪剩4人和3張板凳,誰搶到了後3張板凳誰勝利了。

獲勝者可得印章一次。

準備:(1)一張紙板,紙板上面上人頭形輪,可加上頭髮類,使頭形生動。

(2)製作好活動、可貼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

玩法:將家眼睛蒙上,原地轉三圈,請(中、班)小朋友語言指揮家長五官貼到人頭位置即獲;(小班及小班)小朋友可牽着家長手,家長領到貼人頭位置,貼即獲。

玩法:孩子拋吸盤球,家長來接,接住5個為勝規則:年齡段,設有間距,間拋接。

規則:每組一名家長和寶寶組成,在家長身上夾上若干夾子,家長抱起寶寶,圓圈來回跑,讓寶寶去取別的家長身上夾子,夾子家庭獲勝。

材料:樂球若干,小椅子6~8,小筐6~8個。

玩法:家長坐在小椅子上,幼兒手持小筐(每個小筐中歡樂球數相等)站椅子後,隨音樂樂球一個一個放在家長背後。

家長用力後靠,樂球擠破。

遊戲結束,筐中球少者勝。

後優勝者能獲得一份禮物,其餘幼兒得一個氣球。

建議:遊戲可分為兩組,3~4個家庭一組。

玩法:請幼兒圍上花牀(不露腳),戴上大帽子,隨音樂扭動。

家長通過看表演,判斷誰是自己寶寶。

找家長孩子臉上貼一朵小紅花,找錯家長表演一個節目。

規則:幼兒背向家長,不能出聲。

建議:遊戲可分成兩組進行,3~4個家庭一組。

規則:大家評評哪個爸爸,他孩子可得到禮物。

玩法:請幾位爸爸和孩子上場,幼兒可自己意願爸爸化妝。

爸爸撕掉膠紙遞給孩子,孩子給爸爸貼眉毛、臉蛋。

遊戲可反覆進行。

規則:成人可場地交換位置,但不能摘下娃娃頭飾。

玩法:邀請6個家庭參加,家長戴上大頭娃娃頭飾,聽音樂場地中央跳舞。

音樂停,家長站場地兩端。

主持人幫助幼兒原地轉三圈後,讓幼兒找自己爸爸媽媽。

規則:鼓聲可有意毛絨玩具傳到過生日小朋友手中時停止。

注意每次完卡片拿出,以免複抽到。

玩法:幼兒圍成一圈,聽鼓聲傳毛絨玩具。

鼓聲停,毛絨玩具誰手中,誰家長大轉盤中抽幸運卡。

卡片內容可設: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吹一根羽毛,5秒鐘落地,獎勵蛋糕一塊,要求雙手背後5秒內吃完,大家倒計時;或家長唱歌幼兒伴舞。

玩法:先教孩子繩子4或8折打成結。

爸爸離孩子2米處手持一塑料筐,鼓勵孩子投繩進筐。

開始時,可移動腳步,提高興趣,後移動,提高技能。

孩子拋進,爸爸拋出,孩子接住繼續筐內,拋説:“拋繩結嘍。

”玩法:學鴨走路。

先教孩子將繩兩端各打一個結成繩圈,爸爸媽媽和孩子每人兩個繩圈,雙腳各踩住一個圈,雙手各拉一個繩圈,一步一步鴨搖搖擺擺向前走路。

父母做鴨媽媽鴨爸爸。

玩法:3個繩圈放在一起或間隔距離,跳方法可以變化,雙腳跳或交替跳;繩圈排列方法可變化,如直線、三角形,繩圈可變化成半圓形、三角形、梯形。

套繩圈。

父親説:“看誰套繩圈套得。

”三人繩圈腳套入,通過身體,頭上套住,可以上往下,展開比賽或進行。

“鑽山洞了”2人將繩子套於腰間或腋下,表示山洞,另一個人可鑽過或爬過山洞。

爬過者坐山洞,第2人鑽山洞,輪流進行。

玩法:踩水浪――繩子打開平放在地上,大人抖動繩子,讓幼兒踩着另一端前進。

跳雙杆――爸爸媽媽各持繩子兩頭,面對面蹲下,兩繩平行,或或變化。

幼兒跳到兩繩中間,跳出,不能踩繩,踩住輸,輪換進行。

後,可3人跳繩,2人跳,跳動,或短繩結成長繩讓孩子中間跳。

要求:幼兒不能發出聲音,去找父母,父母通過觸摸找到自己寶寶。

玩法:每個家庭一名家長和一名幼兒參加,請幼兒手拉手圍成圓圈,相應家長蒙上眼睛站圈內,幼兒手拉手邊唱歌繞着家長轉,唱完歌曲,然後請家去尋找自己寶寶。

玩法:遊戲前,先教孩子學會念兒歌。

五人一組進行遊戲,五張椅子背靠背一圈擺好。

遊戲者站椅子旁。

遊戲開始,遊戲者邊念兒歌繞椅子走,説到“他”時,找椅子坐下,沒有搶到椅子小熊。

爸爸媽媽家長進行此遊戲找出大熊。

幼兒組進行找出小熊。

後家長幼兒一起混合進行這個遊戲。

附兒歌:“一個娃娃一個家,小熊小熊沒有家,小熊小熊是誰呀?小熊小熊他。

”目標:發展手腳協調能力,培養躲閃能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