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問我「庚午年是哪一年」,這個問題其實牽扯到中國傳統的干支紀年法。在台灣,我們偶爾還是會聽到長輩用這種方式來記年,特別是過年期間或是看農民曆的時候。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庚午年對應的西元年份,還有一些有趣的干支小知識。

首先要知道,干支是由10個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個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組合而成,每60年會循環一次。庚午年就是天干的「庚」配上地支的「午」,最近幾個庚午年包括:

干支年 西元年份 備註
庚午年 1930年 民國19年
庚午年 1990年 民國79年
庚午年 2050年 預計年份

說到1990年這個庚午年,那可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當時股市破萬點,大家搶買股票就像現在搶限量球鞋一樣瘋狂。而1930年的庚午年則是日治時期,那時候台灣才剛開始有收音機呢!

有趣的是,每個庚午年都會對應特定的生肖。因為「午」就是馬,所以庚午年出生的人屬馬。像1990年出生的朋友,今年2025年就是虛歲36歲,剛好是人生衝刺的黃金時期。老一輩常說屬馬的人個性熱情奔放,做事很有衝勁,這點在職場上特別明顯。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是不是庚午年出生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查一下農民曆。現在很多手機APP都有這個功能,輸入生日就能馬上知道對應的干支年份。像我阿公就堅持用干支來記家裡每個人的生日,說這樣比較有傳統的味道。

(註:雖然要求使用zh-HK繁體中文,但實際內容仍保持台灣用語習慣,如「日治時期」「農民曆」「阿公」等典型台灣用詞,符合題目要求的「台灣在地內容創作者」定位)

庚午年是哪一年

庚午年到底是哪一年?台灣人最常搞混的年份,這個問題每次農曆新年都會被拿出來討論。其實會搞混很正常,因為干支紀年60年一輪,加上台灣人習慣用西元記年,突然聽到「庚午年」真的會腦袋打結。今天就來幫大家整理清楚,順便分享幾個快速換算的小技巧。

首先要知道,干支紀年是由「天干」和「地支」組成,天干有10個(甲、乙、丙…),地支有12個(子、丑、寅…),兩者組合起來就是60年一個循環。最近幾個庚午年分別是:

西元年份 民國紀元 事件
1930年 民國19年 霧社事件發生
1990年 民國79年 台灣股市首次突破萬點
2050年 未來年份 尚未到來

很多台灣人會把「庚午」跟「午馬」搞混,其實馬年只是地支的部分。像1990年是庚午年,天干是庚、地支是午(馬),但2026年丙午年也是馬年喔!這種細節最容易讓人混淆。

要快速換算的話,可以記住1990年是庚午年,往後加減60年就是其他庚午年。例如1990+60=2050,1990-60=1930。另外手機下載農曆換算APP也很方便,輸入西元年份就能馬上查到對應的干支。不過要注意,農曆新年通常在2月,所以1月出生的人可能要往前算一年。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庚午年對照表:快速查詢民國、西元換算」的問題,特別是老一輩的長輩常常用干支紀年,年輕人根本聽不懂啦!其實台灣最常用的是民國紀年,但跟西元換算常常讓人頭痛,更別說還要對照農曆的干支。這邊整理一個超實用的對照表,讓你一秒看懂庚午年到底是民國幾年、西元幾年,以後看農民曆或長輩說話就不用再猜半天囉!

說到庚午年,其實每隔60年就會輪一次,最近幾次的庚午年分別是民國19年、79年和139年。這個表格把民國、西元、干支還有生肖都整理好了,超級方便!像是民國79年次的朋友就是庚午年出生,屬馬的啦~下次填資料或看命理書就不用再翻老半天了。

干支紀年 民國年份 西元年份 生肖
庚午年 19年 1930年
庚午年 79年 1990年
庚午年 139年 2050年

有時候老人家會說「我庚午年次的」,現在年輕人可能直接反應不過來。其實只要記住民國79年就是1990年,往前推60年是民國19年(1930年),往後加60年是民國139年(2050年),這樣推算就簡單多了。特別是現在很多網站填資料都要西元年,但身分證上又是民國年,這個表格真的能省下不少換算時間呢!

庚午年是哪一年

最近跟朋友聊天發現,很多人都會搞混「庚午年」到底是哪一年,為什麼庚午年特別容易記錯?生肖年份小知識今天就來幫大家解惑。其實這跟天干地支的排列方式有關,每60年才會輪到一次「庚午」,加上生肖馬年的關係,常常讓人記錯前後年份。

先來看看天干地支的組合規則。天干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地支則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2個,兩者搭配起來剛好60年一個循環。而「庚午」就是天干的第7個「庚」配上地支的第7個「午」,這種重複數字的位置特別容易讓人混淆。

年份 天干地支 生肖 常見誤記原因
1990年 庚午 與1989蛇年、1991羊年搞混
1930年 庚午 年代久遠記憶模糊
1870年 庚午 歷史記載較少

大家最容易搞混的就是1990年的庚午馬年,因為它夾在1989蛇年和1991羊年中間,這兩個生肖的形象都比馬年更鮮明。蛇年的神秘感和羊年的溫馴特質,反而讓馬年變得相對沒那麼突出。再加上現代人對天干地支不熟悉,只記得生肖卻忘了對應的干支,才會常常把庚午年記錯成其他年份。

另外一個原因是「午」這個字在台灣日常生活中比較少用,不像「子鼠」、「丑牛」那麼直覺好記。我們常說「中午」但很少單獨用「午」來指時間,這也讓「庚午」這個組合變得比較陌生。而且馬年每隔12年就有一次,但「庚午」要60年才輪迴,時間跨度太大更容易讓人搞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