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信縣】揭秘廣信縣:從漢代古縣到近代革命重鎮!

廣信、廣東與廣西的淵源

引言
[[蒼梧縣誌]]、[[漢書·地理志]]等史書記述了古廣信城的歷史淵源,並表明其地理位置在灕水與西江交匯處。後世地名「廣信」,即今梧州市,而其「廣府河」也見證了「廣」字之起源。

「廣東」、「廣西」命名由來

廣信縣 Play

秦始皇統一嶺南後,在廣信置州治九郡。為感念漢武帝之恩德,廣信城內小河被命名為「廣府河」,將城區一分為二:府河以東曰「廣東」,以西為「廣西」。然而,彼時「廣東、廣西」僅為縣名,並非行政區。

清朝「廣信」與「廣州」

[[讀史方輿紀要]]、[[中國歷史地圖集]]皆將廣信定為梧州,而[[辭海]]也記載廣信縣位於梧州市。然而,《漢書·地理志》記載「離水東南至廣信(漢蒼梧郡治),入鬱林」,疑似廣信與廣州市存疑。

廣信縣

先秦「廣」字涵義

先秦史料將嶺南地區稱為「百越之地」,「廣」意涵廣袤。趙佗建南越國,漢武帝滅南越後劃分九郡,「廣信」州治由此而設。

郡名演變:從「廣信」到「廣州」

宋代施行「路制」,改廣南路為「廣南東路」與「廣南西路」,劃分以廣信縣為界的廣東、廣西。[[廣南東路改為「廣東路」,「廣南西路改為「廣西路」,後演變為廣東、廣西省份。

時代 行政區劃 中心 地理位置 備註
先秦 「百越之地」 不確定 嶺南
漢代 交州廣信縣 廣信縣 梧州市 交州州治
唐代 嶺南道廣州 廣州市 廣州市 道治
宋代 廣南路 廣信縣 梧州市
宋代 廣南東路 廣州府 廣州市 廣州路演變
宋代 廣南西路 桂州 桂林 廣西路演變

廣信縣:江西歷史名縣

引言

廣信縣,是江西省上饒市轄下的一個縣,自古以來便是歷史名縣。自漢代設縣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曾為歷代封國、府州所在地。現存眾多古蹟名勝,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觀光。

歷史沿革

時期 沿革
漢代 設懷安縣
三國 改名南昌、新淦、寧州、南新安
西晉 復名懷安
南朝 改名新安
唐代 沿用新安
元代 升新安為信州
明代 信州降為廣信府
清代 改廣信府為廣信縣
中華民國 沿用廣信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初期仍為廣信縣,後劃歸上饒縣,1981年復建廣信縣

地理位置

廣信縣地處江西省東北部,位於上饒市中部,鄰近浙江省和安徽省。縣境總面積1530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2萬人。境內多為丘陵地帶,最高海拔555米。河流眾多,以信江為主,還有東陽江、玉山江等支流。

經濟

廣信縣的經濟以農業為主,盛產水稻、小麥、大豆等穀物。同時,工業也有較快發展,主要產業包括機械、電子、食品加工等。此外,旅遊業也逐漸成為重點產業,著名的景點有玉山景區、西河古村等。

文化

廣信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歷代名人輩出,包括南戲大師高文秀、清代名臣曾國藩等。縣內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信戲」和「廣信剪紙」,以及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廣信竹編」等。

旅遊

廣信縣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包括:

  • 玉山景區:國家5A級旅遊景區,以奇山秀水著稱。
  • 西河古村:古村落,保存完整,保留有大量的明清建築。
  • 廣信古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始建於明代,至今仍保留有部分城牆和古建築。
  • 梅林渡國家濕地公園:以濕地生態為特色,有豐富的鳥類資源。
  • 白塔湖度假區:人工湖泊,提供水上休閒活動。

結論

延伸閲讀…

廣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廣信(漢代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廣信縣是一個文化古縣,歷史悠久,自然風光秀麗,文化底藴深厚。縣內有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了無數遊客前來觀光。隨著時代的發展,廣信縣在經濟、文化、旅遊等方面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未來發展前景令人期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