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一代梟雄張作霖之陵
引言
張作霖,昔日的東北王者,其悲慘遭遇令人扼腕嘆息。皇姑屯事件奪走他的性命後,靈柩暫厝帥府東門,久久未能安葬。而其子張學良的墓地,與父親的陵寢形成鮮明對比。


陵寢概況
張作霖之陵位於遼寧錦州凌海市石山鎮南驛馬坊村。青磚圍牆環繞,莊嚴肅穆。長達64米的青磚甬道,兩側亭台樓閣,氣勢恢宏。陵寢為圓拱形水泥結構,一座為張母王太夫人之墓,另一座為張作霖與趙氏夫人合葬墓。
歷史淵源
1928年,張作霖北返途經皇姑屯時遭日軍炸死,靈柩停放於瀋陽東關珠林寺。隨着九一八事變爆發,元帥陵工程被迫擱淺。上世紀90年代,張學良意欲回國掃墓,卻未能成行。2001年,少帥安息於美國夏威夷神殿谷。
文物保護
1984年,錦州市人民政府將張作霖陵園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立有花崗岩標牌,銘刻“張作霖墓園”。
陵園格局
64米青磚甬道直通墳前,兩座圓拱型水泥墓。王太夫人墓東側,張作霖與趙氏夫人合葬墓西側。陵園周圍果樹環繞,綠草成蔭。
人物生平
張作霖出身寒微,曾參與甲午中日戰爭。投身綠林後,逐漸壯大,受清政府安撫成為東北軍閥,奉系首領。因拒絕與日軍合作,出賣東北利益,致使日本人策劃皇姑屯事件。
特徵 | 張作霖陵墓 | 張學良墓地 |
---|---|---|
地理位置 | 遼寧錦州 | 美國夏威夷神殿谷 |
結構 | 圓拱形水泥墓 | 圓拱形水泥墓 |
甬道長度 | 64米青磚甬道 | 不詳 |
周圍環境 | 青磚圍牆、亭台樓閣 | 果樹環繞 |
墓碑 | 花崗岩標牌,陰刻“張作霖墓園” | 不詳 |
保護等級 | 錦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不詳 |
張作霖墓:近代中國的時代見證
張作霖墓,位於中國遼寧省瀋陽市北郊的大北陵。它是近代軍閥頭子、中華民國東北大元帥張作霖的陵寢,見證了近代中國的動盪與變遷。
陵墓建築
張作霖墓於1929年動工,1931年建成。墓園佔地面積廣大,佔地約50萬平方公尺,包括祭堂、陵墓、墓道等建築羣。
建築 | 説明 |
---|---|
祭堂 | 仿清式建築,為祭祀張作霖之處。 |
陵墓 | 覆鬥式建築,由漢白玉砌成,內葬張作霖遺體。 |
墓道 | 連接祭堂與陵墓,長約200公尺。 |
陵墓周圍設有護城河,並有士兵守衞。整體建築雄偉壯觀,氣勢恢宏。
張作霖生平
張作霖(1875-1928),字雨亭,奉天省海城縣(今遼寧海城)人。早年為土匪,後投軍,崛起東北,成為奉系軍閥首領。1928年,擔任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同年,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
日本侵華與張作霖墓
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張作霖墓成為日軍侵華的象徵。日本人在陵墓附近建立神社,強制當地百姓參拜,以抹殺中國歷史和尊嚴。
1945年,蘇聯出兵東北,擊敗日軍,解放瀋陽。張作霖墓得以重見天日。
文物價值
張作霖墓是近代中國重要文物古蹟,反映了近代軍閥割據、日本侵華和東北解放的歷史。陵墓建築具有較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被列為瀋陽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景點
近年來,張作霖墓成為瀋陽市重要的旅遊景點。遊客可以參觀祭堂、陵墓,緬懷歷史,瞭解近代中國的風雲變幻。
結論
張作霖墓不僅是一座陵寢,更是一個歷史見證。它記錄了中國近代一段動盪坎坷的歷程,警醒人們勿忘歷史,珍惜和平。同時,張作霖墓也是瀋陽市的重要文化遺產,具有重要的旅遊和教育意義。
延伸閲讀…
張作霖墓(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實探張作霖之墓一代梟雄可悲可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