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 黃石公】張良終遇神人,黃石公相贈兵書,解讀流芳千古的張良與黃石公傳奇

黃石公傳奇的再探

黃石公,秦末漢初的人物,相傳有著授予兵法的才能。歷來流傳的《素書》和《三略》尊稱為其著作,然亦有假借之説。

初會與授書

張良 黃石公 Play

張良化名逃亡至下邳,偶遇黃石公。公穿著布衣,遺鞋橋下,命良拾取。良大為驚異,但隱忍不便發作,遂下橋取鞋。公又命良穿上,良心感其意,跪地遵從。公大笑而去,步行裏許,復返言道:「賢才應受教誨,五日拂曉,再此相會。」

三次約見

張良 黃石公

良依約赴會,公已先至,故作愠怒之狀,責備其遲到。良跪拜認錯,遂約五日後再會。良愈加恭敬,寅時便前往,仍被責備。公稱再約五日,然良夜半便至。公見良誠懇,甚喜言曰:「如此甚佳。」於是授予一冊,言及十年後可顯達,十三載後將於穀城山重逢。

《太公兵法》與輔佐功績

良謹記公言,日夜熟讀所授之《太公兵法》。輔佐劉邦定天下後,果如公言。野史傳奇中,故取黃石公授書的情節,寄以「啟發智慧」之義。然而實則不盡然。

歷史記載與後世演義

史記所載多取民間傳説,黃石公的故事亦不例外。若公素未識良,安能得知其名?且倘若公常以遺鞋試人心,當早為他人所不容忍。由此觀之,此段記載乃後世附會,為塑造良的高人緣和神秘感而為之。

秦末亂世,羣雄並起,一場波瀾壯闊的爭霸拉開了序幕。在這紛亂的年代中,張良與黃石公的偶然相遇,開啟了張良傳奇的一生,也改寫了漢室的命運。

奇遇鴻溝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東巡行至沛郡豐沛縣,志得意滿的按照「祖龍」之説刻石於鴻溝之上。當時,還是少年的張良聽聞這一盛景,便前往鴻溝觀看。當秦始皇的車隊浩浩蕩蕩地經過時,張良忍不住嘆道:「彼可取而代也!」

這句話傳到了秦始皇耳中,秦始皇震怒,派人尋找張良,欲將其捉拿處死。張良聞訊,倉皇逃亡,躲避追捕。

一天,張良途經一座橋,一位身穿黃衣的老人在橋上拾遺。張良上前主動幫助老人將遺物取回,老人卻不以為意,將一隻石履賞賜給張良,並囑咐他:「五天後早早到這裡等我。」

仙人授秘訣

五天後,天未破曉,張良便來到了約定的地點。沒過多久,黃衣老人如約而至。見張良已到,老人將一張帛書交給他,説道:「讀罷後再拜,願你成就大業!」説完,便拂袖而去。

張良展開帛書,上面寫著「太公兵法」十三篇。張良日夜研讀,如獲至寶。從此,他韜光養晦,等待時機。

相助漢高祖

漢高祖劉邦起義後,張良聞訊,立即投奔劉邦帳下,成為其軍師。張良運籌帷幄,決策千里,為漢高祖滅秦統一中國立下了汗馬功勞。

在劉邦與項羽的楚漢相爭中,張良更是用計勸説項羽放走劉邦,導致項羽錯失良機,最終兵敗垓下。

修身養性

天下大定後,張良被封為留侯,功成身退。他專心修身養性,深居簡出。後人將他與蕭何、韓信、曹參並列為漢初「三傑」。

黃石公的身份之謎

黃石公究竟是何人?至今仍是一個謎團。有人認為他是仙人授予張良「太公兵法」的化身,也有人認為他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但史書中並無記載。

延伸閲讀…

黃石公_百度百科

黃石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人物介紹

人物 事蹟
張良 漢初名將,幫助劉邦建立漢朝,被稱為「三傑」之一。
黃石公 贈送「太公兵法」給張良的老人,身份不明。

時序表

年份 事件
公元前210年 張良在鴻溝橋遇見黃石公。
公元前207年 張良投奔劉邦帳下。
公元前206年 漢高祖劉邦滅秦稱帝。
公元前202年 劉邦擊敗項羽,建立漢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