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 勒 佛】揭秘彌勒佛的神秘面紗:笑口常開的未來佛

彌勒者,乃慈氏也,即未來佛,當於龍華菩提樹下,度化九十六、九十四、九十二億眾生,令人開悟,證得阿羅漢果。

彌 勒 佛 Play

彌勒信仰源自印度,後傳入中國,演化為民間宗教,信者眾多,發展出《彌勒救苦真經》等經典。

彌勒法門因牽扯政變與起事,逐漸衰微,然仍傳承不絕。

彌 勒 佛

唐代後,民間信仰彌勒下生為號召,發起動亂,故彌勒信仰受朝廷打擊,至明清時期,讓位於彌陀淨土信仰。

五代時,彌勒像發展出笑臉歡喜的慈悲形象,稱為大肚彌勒佛。

五代前,彌勒像分為菩薩形和如來形,現於山頂或天王殿中。

彌勒曾為求名,受佛陀教化,改稱彌勒,他現居兜率天內院,修行説法。

瑜伽行唯識學派傳説彌勒作五部論書,稱為「慈氏五論」。

表格式(根據經文整理)

經典 內容
長部14經 未來人壽八萬歲時彌勒佛出世
長部26經 未來人壽八萬歲時彌勒佛出世
中阿含經 未來人壽八萬歲時彌勒佛出世
長阿含經 未來人壽八萬歲時彌勒佛出世
彌勒上生經 彌勒五護法:寶幢大神、華德大神、香音大神、喜樂大神、正音聲大神;彌勒下生人間
彌勒下生經 彌勒下生人間
惟曰雜難經 阿羅漢入定請教彌勒
現觀莊嚴論 彌勒所傳,中觀派和瑜伽行兩派的調合論
彌勒救苦真經 彌勒菩薩救渡眾生
大雲經 宣揚武則天是彌勒下生
大史 錫蘭王臨終時往生兜率天
兜率龜鏡集 彌勒法門修行者事跡

備註:

彌勒佛:歡喜自在的歡喜佛

彌勒佛的由來

彌勒佛,也稱「彌勒菩薩」,是大乘佛教中的一位未來佛。根據佛經記載,彌勒菩薩現居於兜率天,等待時機成熟後,將下生人間成佛,成為釋迦牟尼佛的繼承者。

彌勒佛的形象

彌勒佛的形象通常為:

特徵 意涵
笑口常開 給人歡樂自在之感
大腹便便 象徵包容萬物
布袋 代表財富與福氣
手持禪杖 象徵除魔降妖
坐於蓮座 表示清淨無染

彌勒佛的信仰

彌勒佛在民間信仰中廣受歡迎,被視為財神、幸福之神。信眾們相信,拜祭彌勒佛可以帶來福運、財富和健康。

彌勒佛的典故

關於彌勒佛的典故,最著名的有兩個:

  • 布袋和尚:唐代的一位禪師,因其總是背著一個布袋,被稱為「布袋和尚」。相傳他是彌勒菩薩的化身,以笑口常開、樂善好施聞名。
  • 韋陀尊天:佛教中的護法尊者,傳説是彌勒菩薩的護法。據説韋陀在兜率天保護彌勒菩薩,等待其下生人間。

彌勒佛的教義

彌勒佛的教義主要強調:

  • 慈悲:對一切眾生慈悲為懷。
  • 忍辱:對逆境和磨難心懷忍耐。
  • 佈施:施捨財物和善行,幫助他人。
  • 禪定:修習禪定,明心見性。

結論

彌勒佛是佛教中一位重要的菩薩,代表著歡喜自在、忍辱慈悲。其信仰在民間廣泛流傳,成為人們祈求福運、財富和幸福的寄託。彌勒佛的教義,也指引著人們向善修行,追求解脱之路。

延伸閲讀…

彌勒菩薩-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彌勒佛_百度百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