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擇日學中的「四離四絕日」
古人將一年劃分為二十四個節氣,其中春季、秋季、夏季、冬季各有一「離日」,分別為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前一日。而春夏秋冬各一的節氣前一日,稱為「絕日」,分別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日。
根據陰陽五行學説,立春木旺水絕,立夏火旺木絕,立秋金旺土絕,立冬水旺金絕,因此這些節氣的前一日被稱為「絕日」。而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的意義則為陰陽分至,因此它們的前一日稱為「離日」。


「四離四絕日」的禁忌
傳統擇日學認為,在「四離四絕日」舉辦重大事件,諸事不利。原因是此時正是四季交替之際,陰陽變化劇烈。
從現代科學的混沌機理來看,當系統達到某個臨界點時,就會出現時而有序、時而混亂的現象。「四離四絕日」正是這種混沌狀態下的日子,因此不宜作為重要的時間節點。
影響吉祥度
民間習俗中,認為結婚等喜事應避免在「四離四絕日」舉行。這主要源於傳統擇日學的觀念,認為這些日子陰陽不調和,不宜辦喜事。
因此,在傳統習俗中,人們普遍會避開「四離四絕日」舉辦重大事件,以祈求諸事順遂、吉祥如意。
四離四絕日具體日期:
時節 | 分至/立節 | 離日/絕日 | 公曆日期* |
---|---|---|---|
春 | 春分 | 木離 | 春分前一天 |
夏 | 夏至 | 火離 | 夏至前一天 |
秋 | 秋分 | 金離 | 秋分前一天 |
冬 | 冬至 | 水離 | 冬至前一天 |
春 | 立春 | 木絕 | 立春前一天 |
夏 | 立夏 | 火絕 | 立夏前一天 |
秋 | 立秋 | 金絕 | 立秋前一天 |
冬 | 立冬 | 水絕 | 立冬前一天 |
- 公曆日期根據陽曆年計算。
忌四離意思:謹慎避免與正人君子、賢士、親戚和長輩離異
定義
「忌四離」出自《呂氏春秋》,指的是君子應當謹慎避免與以下四類人離異:
類型 | 含義 |
---|---|
正人君子 | 指品德高尚、行為端正的人 |
賢士 | 指擁有智慧、才能和美德的人 |
親戚 | 指有血緣關係的人 |
長輩 | 指德高望重、輩分較高的人 |
意義
「忌四離」的目的是強調君子應當重視人際關係,避免與他人產生隔閡和衝突。因為與正人君子、賢士、親戚和長輩離異,會對個人的聲譽、事業和情感造成負面影響。
與正人君子離異
與正人君子離異,會讓他人懷疑自己的品行,並認為自己是一個不值得深交的人。這將會影響自己在社會上的名聲和人際關係。
與賢士離異
與賢士離異,會錯過獲取智慧和經驗的良機。賢士可以幫助我們開闊視野、提升能力,從而實現更好的發展。
與親戚離異
與親戚離異,會破壞家庭和睦,導致親情的淡化,甚至反目成仇。親情是人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應當倍加珍惜。
與長輩離異
與長輩離異,會被視為不孝和無禮,並會影響長輩對自己的印象。長輩是值得我們尊敬和學習的對象,與他們保持良好的關係至關重要。
避免離異的方法
要避免與「忌四離」的人離異,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忌四離」教導我們要重視人際關係,謹慎避免與他人離異。只有維護好與重要之人的關係,才能營造一個和諧共處的環境,促進個人的發展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