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指點(引言)
【漢】荀悦《漢紀·宣帝紀一》:“囚人不勝痛,則飾妄辭以示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導以明之。”《漢書·路温舒傳》作“則指道以明之”。周壽昌《漢書注校補》:“指道,言指畫引導也。”


指引
- 唐司空圖《唐盧公神道碑》:及公中第,即又孜孜指導進取,果歲繼捷,皆籍於顯地。
- 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苦於不自知,又無師友指導之耳。
指導
- 顧頡剛《我是怎樣編寫<古史辨>的》:他們對每部書都作了一篇仔細的內容介紹和評論,足為我讀書時的指導。
- 導引
- 唐蘇鶚《蘇氏演義》捲上:自此,始導引為真學。
- 宋楊萬裏《誠齋集》卷五:導引養身事,頗得之師傳。
指點迷津
- 唐李觀《寄張少府》:指點迷津,解我百惑。
- 清袁枚《袁氏隨園全書·隨園詩話》卷一:指迷津,開悟語,亦詩家善用妙境。
指教
- 宋陸遊《劍南詩稿》卷二十五:故劍久沉埃,幸蒙指教磨。
- 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卷五:承先生指教。
引導
- 宋司馬光《資治通鑑·晉紀九》:引導之不善,則民心不悦。
- 章炳麟《中國教革命黨之職分》:革命黨之職分,不徒引導革命,並能指導人民經營國家。
引見
-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卷四:今幸先導引見於尊前。
- 唐李白《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引見君家久,心緒亦悠哉。
指引方向
-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八:夫天降聖人以指引方向。
- 魯迅《華蓋集續編·忽然想到》:要指引方向者,必須自己先有一個方向。
指明道路
- 宋蘇東坡《蘇氏全集》卷二十七:聖人指明道路,賢士踐履實踐。
- 清陳天華《猛回頭》十二:指明道路,令吾民能脱離黑暗之囚籠。
導引修行
- 道教《太上洞玄靈寶度人經》:太上道君垂慈,導引修行。
- 《金剛仙論》:導人修行,離於生死苦海。
時期 | 語詞 | 用法 |
---|---|---|
漢代 | 指道 | 指點引導 |
唐代 | 指導 | 引導進取 |
宋代 | 指迷津 | 引導解惑 |
清代 | 指教 | 教導指點 |
現代 | 引導 | 引領指導 |
指導意思:在教學與學習中的關鍵要素
定義與重要性
指導意思是指在教學與學習過程中,教師提供明確引導和解釋,協助學生理解和應用所學內容。它對於學生有效學習至關重要,因為它能夠:
- 澄清概念和原則
- 提供認知框架
- 促進批判性思維
- 培養問題解決能力
- 提高動機和參與度
有效指導意思的要素
要有效執行指導意思,教師需要具備以下要素:
要素 | 説明 |
---|---|
設立明確的學習目標 | 讓學生清楚瞭解所要達到的目標。 |
使用適當的語言 | 使用清晰、簡潔且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語言。 |
提供具體的範例 | 提供實例和實例説明,讓學生更輕鬆地理解概念。 |
鼓勵互動 | 讓學生參與討論、提問和活動,以加強理解。 |
適時提供回饋 | 根據學生的表現提供建設性回饋,以幫助他們進步。 |
指導意思類型
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需求,指導意思可以分為以下類型:
類型 | 説明 |
---|---|
直接指導意思 | 教師直接提供資訊和指示,適合於初學者或學習複雜概念時。 |
間接指導意思 | 教師提供引導,讓學生在有規範的環境中發現和建構知識。 |
協作指導意思 | 教師與學生合作探索內容,共同建構知識。 |
應用指導意思的實例
指導意思可以在各種教學情境中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