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費不斐】「天價」消費!一字之差差很多,「收費不斐」連記者也寫錯

語言癌與錯字橫行:文字精準化的重要性

在現代社會的語言環境中,「語言癌」與「錯字」蔚為風潮,令人擔憂。

「語言癌」一詞,形容慣用贅字、表意不清的語言表達,如「給我一個點餐的動作」、「幫我排一個隊伍的動作」,此類冗長的語句不僅破壞了語法的精準性,也影響了溝通的順暢程度。

收費不斐 Play

相較於語言癌,錯字問題更為顯著。例如將「腹」誤為「裹」,變成「食不裹腹」;將「斐」誤為「菲」,導致「要價不斐」的荒謬錯誤;更有甚者,將「粗曠」誤為「粗獷」,連讀音都錯得離譜。

「已」字在華語中應作動詞,意指停止或停止動作,但許多人誤用為「自己」,如「不能自已」,造成詞義的錯用與語句的不通暢。更令人驚訝的是,「第」字(音ㄗˇ)原本意指牀蓆,在漢語中卻被誤用為「第」(音ㄉㄧˋ, поряд序號)的同音字。

收費不斐

此外,對「戛然」一詞的誤用也極為普遍。「戛然」本指突然停止,但報章雜誌常將其誤植為「嘎然」,不論讀音或字形都錯誤百出。

「罄」字作動詞,有耗盡或用盡之意。成語「罄竹難書」的意思是罪行多到寫不完,但許多人卻誤解為竹子可以用完,導致語義的扭曲。

錯誤的語言表達與錯字的使用,不僅破壞了文字的精準性,也降低了溝通的品質。國文老師對於學生的錯字錯詞往往感到痛心,但也有論者認為,語言文字乃隨時代變遷而演化,不應過於嚴肅看待。

然而,此種放任錯誤的態度並非教育下一代的良策。語言文字的變遷應以創造性的挪用為依歸,如《詩經》將「逃之夭夭」比喻為逃跑得不知所蹤,雖然不同於字面上的解釋,但仍具備一定的藝術性與可接受性。

相反地,若將「要價不菲」誤認為「要價不斐」,或將「來不及」誤寫為「來不急」,卻硬要扯上「文字演變」的説法,不僅不合邏輯,也很難讓人認同。

收費不斐,背後藏著多少辛酸血淚?

醫療費用不斷上漲,讓許多人聞之色變,深怕一場大病就傾家蕩產。有民間團體統計,台灣健保支出平均每月超過10萬元,其中又有將近一半的費用是自費負擔。這些收費不斐的醫療費用,背後藏著多少辛酸血淚?

健保制度面臨挑戰

台灣的全民健保制度,一直以來備受推崇,然而近年來卻面臨重重挑戰。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新藥、新技術不斷問世,健保支出也逐年攀升。同時,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慢性病患者人數增加,對醫療體系的負擔愈來愈大。

那些被犧牲的選項

為了控制健保支出,政府不得不調漲患者的自費負擔,例如提高掛號費、診察費和藥品費用。這對於經濟弱勢族羣無疑是一大負擔。他們為了節省醫療開銷,只能忍痛放棄必要的治療,甚至拖延就醫,最終導致病情惡化。

醫療項目 自費負擔比例
住院安寧病房 10%
加護病房 20%
核磁共振檢查 30%
抗癌標靶藥物 50%

健保制度的改革之路

面對收費不斐的困境,健保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政府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 控制藥品和醫療耗材支出:透過與藥廠和醫療器材供應商協商,降低藥品和耗材的價格。
  • 加強預防保健: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預防慢性病發生,從源頭減少醫療需求。
  • 尋求創新的財源:探索多元化的財源,例如實施健康税或增加煙酒税,以彌補健保財務缺口。

醫療倫理的省思

收費不斐的醫療費用,也凸顯了醫療倫理的省思。當醫療資源有限時,究竟應該優先保障哪些病人的就醫權?是收入較高的病人享有優先權,還是經濟弱勢的病人有優先考慮?這是一個需要社會共同思考和討論的議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