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前言
[[躉符鎮土]],此乃一項傳統中華民俗儀式,於土木工程施工鄰近鄉村或祖墳時舉行,意在安撫神靈、平息土煞、保全家宅安寧。
儀式的步驟


步驟 | 儀式名稱 |
---|---|
1 | 躉符 |
2 | 暖符 |
3 | 辭符 |
躉符
- 選擇吉時良日,於主要祠堂或廟宇前設壇
- 壇上擺放沙盆、竹籤、紅繩、金銀葉、香燭三牲
- 請喃嘸師傅作法,燃香祝禱、召喚神將
- 書寫咒文於竹籤上,代表東、南、西、北、中方神靈
- 插釘於雞冠上,灑雞血於竹籤
- 將竹籤分置於四個方位,焚化祈求神祇知曉
暖符
- 於年底前舉行祭拜儀式
- 每年擇日舉行一次
辭符
- 將瓦盆置於指定地點
- 喃嘸師傅逐一進行安符儀式
- 儀式結束後方具法力
其他
- 需聘請資深風水師選擇吉日、吉時
- 準備三牲、果品、金銀葉等祭品
- 豎立大士王像監管孤魂野鬼
- 焚化紙張通知神祇工程動土日期
放符:道教和民間信仰的神秘儀式
放符,在道教和民間信仰中,是一種常見的儀式,透過書寫或繪製特定的符籙,以達到祈福、治病、驅邪等不同目的。
放符的歷史起源
放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方士和巫術活動。相傳黃帝派岐伯撰寫了《內經》,其中記載了各種符籙的用途和用法,這些符籙被稱為「符書」。後世道教承襲了符書的傳承,並將其發揚光大。
放符的種類和用途
道教放符的種類繁多,根據用途的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
類型 | 用途 |
---|---|
治病符 | 醫治各種疾病 |
驅邪符 | 驅除邪靈鬼怪 |
祈福符 | 祈求福運、平安 |
制煞符 | 化解煞氣、厄運 |
鎮宅符 | 保護住家免受邪祟侵擾 |
放符的儀式過程
放符儀式通常由道士或法師主持,過程莊嚴肅穆。步驟包括:
- 淨身齋戒:施放者須淨身齋戒,保持身心潔淨。
- 選吉日吉時:選擇適宜放符的日期和時辰。
- 準備符紙:使用專用的符紙,通常為黃色或紅色。
- 書寫或繪畫符籙:施放者以特製的法筆或符筆,按照特定筆順和格式書寫或繪畫符籙。
- 念誦咒語:在書寫或繪畫符籙時,需同時念誦相關咒語。
- 加持開光:完成符籙後,施放者會進行加持和開光儀式,以賦予符籙法力。
放符的注意事項
使用放符需注意以下事項:
- 正信誠心:施放者應具備正信誠心,不可輕視或褻玩符籙。
- 正確用法:不同種類的符籙有不同的用法,須按指示正確使用。
- 不可濫用:符籙具有法力,不可濫用或作不法用途。
- 妥善處置:使用過的符籙應妥善焚化或埋葬,避免散落或汙穢。
放符與現代應用
隨著時代演進,放符在現代社會仍有其應用價值。除了傳統的祈福、驅邪用途外,某些符籙也被用於保健養生、心理療癒等領域。
結語
放符是道教和民間信仰中的一種神秘儀式,具有悠久的歷史起源。透過書寫或繪畫特定的符籙,人們寄託著祈求福運、消除災難的願望。使用放符時,需秉持正信誠心,並遵照正確的用法和注意事項,以獲得最大的效益。
延伸閲讀…
放符誥 – 台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放符仔- 教育百科| 教育雲線上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