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勞倫斯.卜洛克筆下不朽名作:馬修.史卡德回歸
悠長的四十年,自史卡德初次亮相,以及十年漫長的沉寂,《聚散有時》中,這位美國重量級推理大師筆下的傳奇私家偵探終於回歸。身經歲月洗禮,史卡德已逾退休之齡,深知時光流逝的痕跡。清醒的日子逐漸取代酒精麻醉,然而,對人生的意義追尋並未因此減退。
某日,史卡德的伴侶伊蓮提及其從事性工作的同伴間的互助聚會,意圖協助成員脱離這項職業。一位與會者向伊蓮訴説一位偏執客户的糾纏,讓她無法抽身。聞言,史卡德意識到自己或許可以伸出援手。


《聚散有時》不僅是一部扣人心絃的推理小説,更是一位老練偵探面對無情時光的掙扎與對抗。卜洛克以不捨的情懷勾勒出這位落魄的紐約私家偵探,透過熟稔的身手證明,即使歲月流逝,其偵查能力依舊不減當年。
對於史卡德全球的忠實粉絲而言,這部作品猶如一則意外驚喜。這位標誌性人物的告別演出,將永遠銘刻在讀者腦海中。
迴光返照,惺惺相惜
「《聚散有時》,中文書名也道盡了我的心聲。」推理評論人冬陽如是説。
作為一部勾勒陪伴、時光與成長的小説,《聚散有時》提供了一座跨越時空與距離的橋梁,讓讀者重逢史卡德,在懷舊與新的探索中,一同享受這段成熟的冒險旅程。
名偵探的謝幕
六秩歲月的淬鍊下,史卡德已不同昔年的意氣風發。然而,面對挑戰,他仍毫不退縮。
如同網球場上的傳奇人物,史卡德的每一次現身都可能成為謝幕之作。他的故事裡不僅有著罪案的破解,更傳遞著歲月的滄桑與人生的沉澱。
細數史卡德的傳奇
馬修.史卡德,一位虛構的偵探,陪伴著讀者見證了他的成長與蜕變。他的酗酒與戒酒、他的愛情與失落、他的老邁與堅毅,都串聯成一部感人至深的傳奇。
如今,這位傳奇人物將謝幕,是時候再次重温他的故事,不僅是回顧過去,更是一個道別:告別一位陪伴已久的朋友。
附錄:馬修.史卡德探案集
作品名稱 | 出版日期 |
---|---|
行過死蔭之地 | 1991 |
沉默證人 | 1993 |
死亡紅顏 | 1994 |
地獄之門 | 1995 |
焚燒的十字架 | 1996 |
最後一程 | 1999 |
我要復仇 | 2001 |
黑夜中的眼淚 | 2002 |
下一個你是誰 | 2004 |
鐵血神探 | 2006 |
驟雨過後 | 2008 |
聚散有時 | 2017 |
散聚有時
佛教經典《傳道書》中提及:「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物都有定時。生有時,死有時;栽種有時,拔出所栽種的,也有時;殺戮有時,醫治有時;拆毀有時,建造有時…」(傳3:1-8)
古今中外,哲學家、文學家、宗教家們探討「聚散」議題,留下許多膾炙人口的語句與著作。其中,「散聚有時」不僅是人生無常的體現,更是修身養性的智慧。
聚的時刻
聚的類型 | 特質 |
---|---|
命聚 | 出生後與父母、兄弟姊妹的相聚。 |
緣聚 | 因工作、興趣、志向而結緣的人際關係。 |
情聚 | 基於親密、友情、愛情的關係。 |
德聚 | 因共同的價值觀、志向而聚集的團體。 |
財聚 | 累積的資產、財富。 |
散的時刻
散的類型 | 特質 |
---|---|
命散 | 死亡與親人的離別。 |
緣散 | 因緣分盡而結束的人際關係。 |
情散 | 親密、友情或愛情的關係破滅。 |
德散 | 團體因理念不合或目標達成而解散。 |
財散 | 資產、財富的流失。 |
修身養性,聚散無礙
面對人生無常的聚散,如何修身養性,做到聚散無礙?
- 正視無常:接受聚散是生命常態,不執著於得失。
- 珍惜當下:聚時珍惜相處時光,散時坦然放下。
- 求同存異:聚時求同存異,不強求完全一致。
- 放下執念:對於散,放下執念,不強求挽回或永遠擁有。
- 培養正知正念:保持覺知,冷靜應對聚散帶來的喜樂與哀傷。
- 建立正向關係:與人建立在真誠、尊重、互惠基礎上的關係,聚散自然水到渠成。
總結
「散聚有時」是人生的常態。唯有正視無常、珍惜當下、求同存異、放下執念,才能在聚散中保持自在。培養正知正念,建立正向關係,才能讓人生中的聚散無礙,獲得身心安寧與幸福。
延伸閲讀…
聚散有時
聚散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