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太陽能屋頂:建案新趨勢,民眾準備好了嗎?
政府為解決能源危機,於今年五月底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要求新建、增建或改建一定規模建物,其屋頂設置一定比例太陽光電設備,將成為未來新建案標準配備。然而,民眾是否做好準備?
其實類似法案去年底已提出,雖具備良好意願,但政府資訊不足,且法條未廣泛達成共識。半年後三讀通過,產官共識仍待磨合,甚至認為過於粗糙。由於部分法條與現行建築法規恐有衝突,且缺乏配套措施,引發眾多爭議。


建築師潘冀指出,政府未深入考量配套措施,恐將問題轉嫁給建商和消費者。他認為,此事具有積極意義,但需從多角度思考配套。現階段法規過於粗糙,後續衍生問題仍無解決方案。
至於法案提及的「一定規模」建物,目前尚未公佈具體坪數標準。然而,依現況,小於25坪的屋頂空間由於利潤微薄,多數廠商不願承包。
屋頂空間用途廣泛,包括屋突、水箱、機房及綠化等,法案實施後,空中花園、空中泳池等設施恐遭淘汰。建商和建築師也反映,如台北市的建築物綠化施作規則規定,屋頂平台綠化面積應達50%,未來光電屋頂恐將與綠屋頂爭取覆蓋面積,兩者法條如何並存將成為一大考驗。
民眾擔憂未來強制安裝太陽能光電板後,成本會轉嫁到房價上,限縮屋頂活動空間,並產生鄰棟低樓建物眩光反射問題。建商和建築師則憂心技術問題以及法條延伸問題,導致未來房子更難興建,甚至出現亂象。
針對成本轉嫁,潘冀團隊表示,目前新建案納入太陽能光電板,一般基本每瓩建置成本約4.5萬至5萬元,攤到整體建案約2至5%,可忽略不計。因此,新建案以反應設備成本為由提高售價恐與事實不符。
政府自2000年起已陸續推動太陽能光電板相關專案,過去主要以鼓勵性質為主,未來將「強制」執行,包括新建建物和既有建物增建、改建,都須強制安裝,除非受光條件不足或有其他可免除情形。
目前太陽能光電板光電轉換效率約為15至18%,最高可達21至23%,表示吸收100%的太陽能僅能轉換成15%的電。此外,太陽能光電板壽命約20年,每10年耗竭約10%,因此若無地方政府鼓勵方案,恐難以推廣。
目前模組回收基金已成立,業者預繳每瓩1000元回收費用,每片模組編號及列管。然而,過往廢棄太陽能光電板回收防治措施尚未配套,恐引發非法回收或任意丟棄等環保問題。
過去屋頂酷似鐵皮的醜陋天際線,是台灣都市獨特景觀。然而,城市天際線構成都市認知地圖的重要元素。設計師張基義認為,每個時代應留下一座令人感動的建築,象徵城市名片。因此,建築師擔心此修法將對城市市容造成影響,未來台灣城市天際線恐淪為密密麻麻的光電板。
潘冀建議,政府應在研議子法細則時,優先考慮建物創電效能,而非以粗略的坪數作為計算標準。過去鐵皮屋頂凌亂的天際線曾被視為台灣都市特有問題景觀,但城市天際線應令人感動,代表城市名片。更應評估結構安全,訂出基本城市天際線規範。
台灣新建案中,兩成案子的屋頂面積佔整體屋頂總面積八成。政府將採八二法則管理,並按不同級距範圍規範不同管理辦法,以創造較大的社會效益。
業者認為,安裝太陽能光電板不僅有設備成本,還有日照分析、方位討論等相關評估費用。鄰近超高樓層建物也可能影響日照效果,導致太陽能光電板無法充分發揮效益。業者建議,政府至少應提供2%容積獎勵。
能源局組長林文信回應,強制修法的主要考量,是未來新建建物將太陽能光電納入必然趨勢,因此希望在新建階段規劃太陽光電設備。如此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升建築安全和美觀。
至於增建和改建部分,目前雖有列入條文,但仍以新建建物為優先。林文信表示,希望透過新建建築累積管理經驗,再擴及增建和改建措施。
林文信談到屋頂面積「一定規模以上」的定義,目前每年新建案「請照」總數兩成建案屋頂面積達每年新建案屋頂總面積八成。政府將依八二法則管理,並按不同級距範圍規範不同管理辦法。
商總主席賴正鎰認為,此修法有助於落實綠能政策。他建議政府加速訂定子法,並給予建商至少2%容積獎勵。
有人擔憂修正後法案實施將面臨問題,賴正鎰指出,太陽能板建置成本高,還需要日照分析等相關評估。此外,鄰近超高建築物也可能影響日照效果。賴正鎰認為,相關子法仍需與建築法規整合,例如雜項執照放寬,以及太陽能設備相應配套計算方式。
儘管母法已修正,具體子法尚未訂定,其複雜性不容小覷,可能涉及營建法規。太陽能設備屬於屋頂附加設施,須考量空間限制。如果強迫在多數建商尚未準備妥協時實施,恐增加開發商營建成本,進而轉嫁到房價上。
賴正鎰建議,政府應與建商和開發商討論,考慮給予建商至少半年的緩衝期,讓各界逐步配合新法規。此外,若能提供裝設獎勵金或太陽能收入的税收抵免,將能提高全民配合意願。
新建案太陽能:低碳生活與節能減碳的雙贏方案
新建案採用太陽能系統已成為近年來一股趨勢,透過將太陽能板安裝在屋頂或外牆上,將陽光轉化為電能,打造綠建築,享受節能減碳的雙重好處。本文將深入探討新建案太陽能的效益、常見種類、安裝價格,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系統,引領讀者踏上低碳生活的綠能之路。
太陽能新建案的效益
1. 節省電費:太陽能系統可自行產生電力,有效降低電費支出,降低每月生活成本。
2. 增加物業價值:配備太陽能系統的新建案往往更受購房者青睞,較高能源效率評分可提升物業價值。
3. 環保永續:太陽能取自陽光,是潔淨且可再生的能源,安裝太陽能系統可減少碳足跡,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常見太陽能系統類型
系統類型 | 優點 | 缺點 |
---|---|---|
屋頂型太陽能 | 空間利用率高,系統穩定度高 | 美觀考量,建物法規限制 |
外牆型太陽能 | 不佔用屋頂空間,美觀性佳 | 採光效果受影響,安裝地點受限 |
車棚型太陽能 | 同時具備停車與發電功能,美觀且實用 | 造價較高,適用於有停車空間的建物 |
太陽能新建案安裝價格
太陽能系統的安裝價格會因系統規模、設備種類及地形環境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每千瓦的造價約為新台幣 30,000 至 50,000 元。
- 電能需求:估算新建案的用電量,以確定安裝容量大小。
- 屋頂或外牆面積:確認可安裝太陽能板的可用面積。
- 法規限制:留意當地建築法規或社區規定,避免安裝違規系統。
- 預算:考量整體預算,包含系統造價、補助金額和維護費用。
結語
新建案採用太陽能系統不僅能節省電費,提升物業價值,更重要的是為地球永續盡一份心力。透過本文的介紹,讀者可以更深入瞭解太陽能系統的效益、種類、安裝價格和選擇要領,踏出低碳生活的綠能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