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説到聯想到迷信,這是錯誤,換句話説,它是中國古代所有學科理論基石。
例如:中醫,筮術,占卜,風水、算命,武術,音律,哲學,儒家,道家,法家,天文,曆法,地理,兵法、陣法、哲學諸多學科是其演化下來分支。
説算命占卜這只是他其中一個分支學科。
例如迷信儒家孔子還為其注寫十翼,後世儒家易經尊四書五經之首,或羣首,可見其影響力。
目前現代經分兩派,易理派(是指講理論哲學這方面),玄學派(各種算命占卜風水實際運用)。
上面我説了術數分支學科、比如我要學習中醫、古代兵法、古代天文學、古代曆法(日曆)、哲學、占卜算命是中國古代所有學科會涉及到易經、術數知識,學習後會自己喜歡古代某學科會有幫助。
因為經、術數算是這些學科基石,學了小學數學,後才能當會計、測量、編程、函數、積分、買菜算賬。
三種易的説法很多,其一説法是夏商周三朝版本經,但前兩易以失傳。
目前我們看到是周易部分,可以俗稱易經。
一種是意義上迷信,大多稱其(鬼神論)。
第二種是誤解、、未知、瞭解誤納入迷信範圍,比如批鬥算命、占卜、中醫。
實算是第二種範疇吧,因為頭到尾談鬼神論事物,談是什麼呢?白話文我個人理解是講事物規律變化。
這我要強調一點,雖然我不是學中醫,但基礎知識是,某些人會認學中醫算是迷信,比如中醫會説某人上火,火重類問題。
這裏指火是五行裏面火,並非是人看見燒出來火,而是火做一個類象,病症類似於火,有一些生髮、、外浮症狀而已,不是説你肚子裏面燒火。
套用百度百科解釋:數術,寫作術數,是中華古代文化主幹內容。
數術特徵是數行方術;基礎是陰陽五行、天干地支、河圖洛書、太玄甲子數。
“術”,指方術;”數”,指氣數、數理;即陰陽五行生剋制化數理。
術數就是指經理論基礎,包括或含有陰陽、五行、六親、天干地支各種文字或符號成立經類子學科。
説直白點,八字、六爻、大六壬、奇門遁甲、風水算是經子學科,是我們常指的術數學,因為他們需要運用易經卦或有沒有卦外,還用五行(金木水火土)、六親、天干地支等易經書中有或沒有一些基礎性知識。
術數學包括它們,但他們如八字和六爻是學科體系,但需要運用術數學知識比如陰陽五行天干地支。
現代人能理解話,術數類似於數學。
而會計、測量、積分、函數是建立數學上子學科,這樣能明白了嗎?1、算命其實應該是術數學中命理類裏面學科,這類裏面有:八字(四柱)、微鬥數。
算命其實看一個人命運程階段變化。
易經是一門學問總稱,而且這門學問古老,是世界上古老學問,沒有之一。
中國傳統的説法是,經是“羣首大道源”。
這個説法際上全球範圍成立,人類學問、哲學源頭經,這個話題後會專門去講。
《周易》只是周代以及後來戰國這個歷史階段,人們對易這門學問理解和闡釋,並且這個基礎上文字化了,定型成為一本書,是現存記錄易經經文唯一文本。
所以,《周易》屬於經,但是歷史階段經。
歷史階段經,兩者並完全重合,存在諸矛盾地方。
經古老,起源於伏羲時代,然後歷經了和經歷着以下九個歷史階段:包括神農、祝融、五帝夏商、西周、春秋戰國、漢、兩晉南北朝唐、宋明、清、民國現代。
共計十個歷史階段,下一講會來講。
每一個歷史階段,會有文化元素和思想潮流出現,這些文化和思想會直接混入經,會讓那個歷史階段人們對易經產生理解。
然而,歷史階段出現文化和思想,往往經自身核心理念相矛盾,這樣導致歷史階段,會有經自身相矛盾內容混入經。
所以,從形式上看,易經是一個隨歷史階段變化而變化過程。
每一次變化會混入矛盾。
但歷經了如此歷史,跨越了那麼多歷史階段,混入如此多矛盾,經之所以叫經,是儘管形式地變,卻存在一個超越歷史階段,恆定不變內核層。
第二個特徵是抽象性和超脱性。
經之所以經,於其內核層,而於其形式層。
學習易經,關鍵學習其內核層,通過其形式層感悟其內核層。
做到能夠識別和排除形式層幹擾,每個歷史階段混入內核層相矛盾內容欺騙,而直指和把握其內核。
然而,是,內核層形式層區分,只是邏輯上,而非現實上,只能靠感悟感知,而不能靠直接觀察。
只要用心去學習和研究經,能覺知到這一邏輯,覺知到其內核存在。
現實上,歷史階段形式而構成,內核隱藏形式之中。
説,內核層形式層實際上是。
內核離不開形式,形式離不開內核。
它們之間區分,是邏輯上,只是靠我們感悟感知。
這如一個人性格和行為。
性格是他內核層,行為是他形式層。
通過其行,可以感悟感知其性格。
但是,性格行為是,性格寓於行之中,行為是性格展開。
性格是不變,而行為是變化。
一個人,我們只有通過其變化行為,去感知和總結其變性格;然後通過其變性格,去推知其變化行為。
內核層是經性格,形式層是經行。
這繫辭傳中説“形而上者謂道,形而下者謂器”。
道內核層,性格,器形式層,行為。
道器是合一,道不離器,器離道。
《周易》是經周朝戰國這段歷史時期內,經形式表現。
所以,《周易》是一個歷史階段形式,包含經內核。
但同時,內核層形式層之間有存在很多矛盾。
所以,《周易》是經,不是經。
絕不可《周易》這本所有字句,所有觀點直接經。
既然,每一個歷史階段會有矛盾混入,會導致易經形式層中存在偏離內核層內容。
所以,經初始階段,形式層能表達內核層。
經初始階段是經卦階段。
經卦分為“經卦”和“卦”。
經卦是三畫卦,卦是兩個三畫卦上下而組成六畫卦。
23次方是8,6次方是64,所以,經卦共有8個卦象,卦共有64個卦象。
經卦和卦是經早期兩個發展階段,而經卦階段重卦階段之前。
所以,經卦階段是經史上階段,是經階段。
歷史時期是伏羲加神農時代。
神農時代是農業時代早期階段,而伏羲時代是農業之前野生糧食時代。
伏羲時代人們開始採集野生小米來做食物。
藉現代考古學和人類學資料,可以確定,伏羲時代存在時間16000年前-10000年前之間,神農時代時代存在時間10000年前-5500年前之間。
所以,整個經卦時代持續時間,10000年左右。
關於易歷史十大階段情況,包括斷代,下一節詳細地來講。
經卦以及接着重卦時代,合起來可以稱為卦象時代。
這個時候經記載形式上只有卦象,而無文字,沒有文字化卦爻辭。
經文字化,文字化卦爻辭出現,是西周開始。
經古老歷史中,這是晚。
卦象時代,是經卦時代,形式上,經完全是通過卦象來表達。
經內核完全表達經卦象之中。
即便文字出現後,卦爻辭開始出現後,這種格局並沒有發生改變。
從上説,文字只是對卦象釋讀和説。
《周易》一書內容包括三個部分:卦象部分、卦爻辭部分和易傳部分。
這三個部分在出現時間上是有後順序,卦象古老,卦爻辭次之,易傳最晚。
從接近接近內核程度看,卦象接近,卦爻辭次之,易傳。
可以説,經內核存在於卦象之中。
理解了卦象理解經99%,理解卦象,那麼你《周易》倒背如流,你是一個經門外漢。
對卦象,要是,它們是數字,而非符號。
卦畫和卦象是數字,易經成卦過程是一個數學運算過程,函數求解過程。
每個卦畫是一個數學運算結果,一個函數值。
所以,技術上講,徹頭徹尾數學。
卦象是數字另一個證據來自碑銘學和考古學。
碑銘學和考古學資料顯示,陰陽符號去表達卦象做法是春秋後才出現。
春秋之前卦象,是“數字卦”,是有數字組成,是個數字組合或數字編碼,可整體上看成一個數值。
數字卦解讀和破譯上,歷史學家張政烺做出了突出貢獻,時間是上世紀80年代。
經卦象數字變為陰陽符號,是受春秋戰國時期出現思想衝擊和影響結果,這種思想陰陽思想。
陰陽家是諸子百家中一家。
所以,陰陽思想經思想,經內核。
從上説,陰陽思想是反易經。
説,號稱為“易大傳”《周易》繫辭傳,裏混入了很多經內核相矛盾觀點。
“一陰一陽謂道”這句話出自繫辭傳。
關於這一點,以前專門寫過一篇文章,公共號“歷史心性學派”裏,大家可以參考,後會專門講到。
卦象是數字,成卦是數學運算,這意味着,伏羲時代,中國人就出現了數學思維,開始數學模型去模擬和指代世界秩序。
伏羲人眼中,世界一個數學化世界,世界變化可以數學運算來模擬。
卦象系統是世界建立一個方程式,一個函數,一個數學模型。
數學具備三個特徵。
第一個特徵是定性。
數學運算是,譬如1+1於2。
象深處是數,數處是陰陽。
數字是對現實事物抽象,現實世界中是存在數字。
這種抽象使得數學具備對現實世界超脱性,能夠超脱於現實世界,而獨立存在。
第三個特徵是人性和設性。
現實世界是存在數字和數學,數學是對現實世界觀察思考結果。
所以,邵雍説,數學本質上是心學,源自人心。
數學不是一種存在,而是一種人假設,人設定。
所以,數學,數學超脱,是人設定,人心對世界思考感悟結果。
這意味着,遠古伏羲時代,中國先人世界有了整體秩序概念,這個秩序不僅超級,值得人去完全信賴,而且這個秩序具備抽象超脱性,超越於現實。
即便,現實中出現了麻煩,人們可以這些麻煩帶來痛苦,排除幹擾,對世界秩序信賴,保持信心。
數學是一種人假設意味着,此時人類不是完全動地服外部,而是主動地順應和服從自己。
經技術上,和思維方式上是數學,而中國文明中佔源頭和核心地位。
因此,中國可以稱為經文明,可稱數學文明。
數學思維中國出現,而且中國文明同時出現。
中國是數學文明一個體現語言,很多語言是數學化。
譬如中國管占卜叫“算命”、“算卦”,一個人命運是可以計算出來;管謀劃叫“計劃”、“運籌”,“計”算,“籌”是計算工具;管點子,叫“計謀”、“計策”、“心生一計”;管預測叫“算”,“掐指一算”,“人算不如天算”;紅樓夢有一句話叫“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管命運、天道直接叫“數”,“氣數”,“天數”;管一個人叫會“算計”;有時候“算”可以替代“是”,譬如“你算幾”,“這算啥”;……。
中國這種語言數學化現象全球文明中是有。
即便是現在,中國人西方一個印象善於學習數學。
美國中學數學中國差一大截。
國際奧林匹克競賽中,中國學生成績應該是總體上。
這是中國文化數學基因當代體現。
經卦象是數字,經技術上是數學,這一點我們了。
但是,我們要是,經數學現代數學是本質。
千萬不能拿現代數學思維去附會和曲解經數學。
現代數學是一種數學,數字是數。
所謂數,是其他數學形態中數而言。
整個人類文明中,一共出現過四個類型數學,或四種數學形態。
出現是經數學,其產生時間10000年之前,是其他數學形態母體;其次出現是古巴比倫數學,出現時間5000年前;第三位出現是古希臘以及後來基督教數學,出現時間2500年前;後出現是現代數學,時間是19世紀中後期,150年前。
這四類數學形態中,唯有現代數學是數學。
現代數學中數是數。
而其他三類數學形態中,數不是數,而是着另外東西。
古巴比倫數學中,數字是和物是捆綁一起,譬如一隻羊是一個數字,一公斤油是另外一個類型數字,1和一隻羊是捆綁一起,1和一公斤油是捆綁一起。
數字1並沒有事物中抽象地分離出來。
所以,古巴比倫數學是“有物數學”。
而希臘-基督教數學中。
數字是和神是捆綁一起,是“有神數學”。
西歐人認為畢達哥拉斯是數學“創始人”,他們井蛙見,其實只是希臘-基督教這個形態數學“創始人”。
畢達哥拉斯眼中,數字神,他認為世界起源於數字,他數學學派是一種宗教教派,他數學實質上是神學。
到基督教時代後,情況有一些變化。
數字本身不是神,而是神工具,神智慧。
唯有全能上帝才是神,它數學工具,創造和維持世界。
儘管數字神變成神工具和智慧,但是數學神學本質並沒有變化。
基督教世界中,研究數學研究神智慧,探測神意,是神學。
無論是牛頓,是萊布尼茨,他們研究數學目的是神學,是接近上帝。
經數學是古老,但也是最複雜,奧懂。
簡要地説,經數學中數字是和道捆綁一起,數學目的是模擬和預測天道。
所以,經數學是“有道數學”。
解讀完現代數學後,我們再回過來解讀經數學,解讀卦象。
總結一下,人類文明史中存在四種數學形態:中國易經“有道數學”、古巴倫“有物數學”、希臘-基督教“有神數學”、現代“數學”。
前三個數學形態有瞭解後,我們下面開始解析現代數學。
後“有神”、“有物”、數學背景,進一步解讀經數學,解讀卦象。
關於數學四個形態,我以前寫過幾篇文章,公共號“歷史心性學派”中,請參考。
研究周易時候,我越感覺易經八卦和計算機編程語言中函數相似,但存在區別,計算機函數往往只能賦值一個或少數,,計算機語言只能做計算機事情;而經八卦每一個卦代表意象可以理解其賦值,這樣組合卦象是包羅萬象。
我們佩服祖先智慧,計算機語言底層二進制——陰陽爻組合,到卦,卦本身或組合可以表達世間萬物狀態趨勢。
相比卦意象,計算機函數賦值落後了,是,你看錯,是落後。
計算機語言賦值,假如函數intnumber(),它往往只能代表語言賦予它固定值,這個值可能是可以變換成數據內容,但它是機械。
我們看卦,兑卦舉例,兑可以代表嘴,飲食,沼澤,泥地,口舌,有缺口東西,金,金融,教師……乃至現在有後出現很多具有兑卦特點事物。
八卦包羅萬象,同一卦象時間,不同人,場景可以解釋內容,這一卦。
我之前了幾篇文章,嘗試説明白經數學模型,思路是沒錯,好像方法錯了。
聯繫現實物理世界,事實證論沒有完全建立,而去加現實,是會。
於是這裡換一種辦法,詳細分析一下經數學原理,將易經數學模型完全建立起來。
國學不是數學,但經是可以數學化。
毫無疑問是,易經於太極陰陽,所謂一陰一陽謂道。
那麼陰陽之間關係是怎呢,設用0和1來表示陰陽,0和1二進位上有個取反關係,0取反得1,1取反得0。
但是陰陽上,不是這樣取反關係了,我們知道陰陽之間有對立制約,互用,交感互藏,消長,轉化五種關係,可以説複雜。
但這種關係可以歸納一下,我一個黑盒子這種關係封裝起來,取數學上函數作為這個黑盒子,記做ƒ()。
於是可以不管裡面多麼複雜,有1=ƒ(0),0=ƒ(1),有可能是=ƒ(0),1=ƒ(1),這些可以作為中基本數學變換。
有了上面所述變換,進行進一步拓展,八卦看做是陰陽堆疊,比如乾卦看做111,坤卦看做000。
什麼是堆疊呢,乾卦理解太陽時候,陽氣鼎盛,所以陽爻集中堆疊起來,這樣思路,數學上可以理解為集合,所以八卦陰陽集合。
假設八卦之中有某種相關力量,使原本分立陰陽單元集合化,數學上加上大括號{}表示集合。
八卦記做{111},{000},{010},{101},{110},{001},{011},{100},於是整個基礎有了,但是八卦之間關係如何表示呢,下面仔細探討一番。
實際上八卦之間關係是陽變換,但八卦作為集合整體變換時,考慮三爻。
如此,可以肯定變換是爻位置有關關係式,爻位置取作字母n,n取值範圍八卦中是0到2,代表初到三爻位置,六十四卦中取0到6,代表到爻位,6取值只有在乾和坤才有。
取爻位公式∇(n)來表示,這裡n取值可以是單一,表示卦中單個陰陽變換,可以取多個值,表示多個陰陽變換,比如八卦裡面{111}變{000},n取=0,=1,=2。
延伸閱讀…
取爻公式陰陽變換結合起來,可以有∇(n)ƒ()這樣公式,表示一卦到另一卦變動關係。
例如從{111}變為{000},可以表示為{000}=∇(n)ƒ({111})其中(n=0,1,2)。
那取卦有沒有公式呢,傳統上有很多取卦方法,比如衍法,梅花法,銅錢法,我總結下來,不過是取數,有取,有時間取,有各種取法。
所以我認為不管怎麼取都行,每個人可以有自己辦法,拿來説,可以random()函數,生成一個數,生成數8求餘能得到卦,6求餘能得到變動爻位n,所以整個易經總結起來公式∇(random()%6)ƒ(random()%8)。
這個公式上來説,有幾個疑惑是研習易經需要解決。
第一,取數,即是如何取卦,衍法是隨機性,時間是我們人概念。
第二,變動爻並陽變陰,陰變陽,陰陽變換關係,爻位變動可能還是會是陰,陽是陽。
第三,卦象現實,這些是需要解決問題。
國學追究,經探求本源,任何真理應該不怕推敲,得起推敲。
角度去深入研究,看看是不是那麼回事,有利於去偽存。
爻本義是「交」、「效」,綜橫之交、陰陽交,「效」是通過「交」所產生「效用」,可以通過全局計算來衡量,方法、體系、定位立極,有相應解釋。
易經是中華文明歷史中一部經典,且説隱匿無蹤山,歸藏,周易譽羣首,影響了整個國學體系,造就了華夏璀璨文明。
所以,糾結研究多麼高深,自己學到了,願意付出一些時間精力來研討,是足夠了,過程結果。
其中醫藏象學説影響可兩個方面:一是,《周易》象論影響;二是,河圖洛書五行藏象學説影響。
洛書八卦圖 古人狩獵,打魚,採集,農耕日常生活中,接觸,各種現象有自己直觀感受。
海岱視點:説到周易,是令人嚮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算命先生八卦,風水大師忠告,其中玄妙得諦,對周易有著多年深入研究豐銘,易解方式為大家掃盲,讓我們得以走進這本譽萬經之母書。
《經》中「象」有三種含義:一是八卦及六十四卦形狀。
「數」有三種含義:一是表示卦中各爻屬性數,二是表示爻位數,三是占卜過程中一種計算方法。
**國學系統裡面,經是經典,然而是。
雷電九天之上,生於水雲之中,所以是「100」,風天地之間,於地,所以為「011」,水澤大氣磅礴,但於地,所以是「110」。
斷卦思路實則只有五句話概括:「意氣觀爻,爻導象,象成觀卦,次分體,後論五行。
」意氣觀爻這類思想上篇「讀懂這篇文章,學《周易》迷茫!」中闡述過,氣思想。
所以「爻導象」方面論起。
爻位關係出自周易,是陰陽思想。
目前絕大部分人《經》認知侷限於第一個層次,停留第一個境界,認為《經》嘛,算卦書。
有少部分人結為徹底迷信,而不屑。
然而,《經》和人類文明史中其他任何占卜術有,因為《經》占卜道具是“象數”,是“象數”來占卜。
而這個“象數”並非任何之物,而是來自八卦符號,來自卦象,這些是人造符號。
一根橫線是“陽”,兩個並排橫線是“陰”。
一根陰線或陽線叫一爻,三爻成三畫卦,即八正卦。
六爻成六畫卦,即64卦。
其他任何占卜術占卜道具是之物,而非人造符號。
譬如古巴比倫的髒卜術,是動物肝臟做道具。
更準確地説,是肝臟上血脈紋路做道具。
中國甲骨占卜術,使用道具是龜甲和骨頭,更準確地説,是煅燒這些甲骨所產生紋路。
《經》使用人工符號做占卜對象,説《經》基本思維脱離了物,超脱了物,物中解放出來。
這是一場人類文明影響“意識革命”、“思維革命”,使得人意識和思維開始獨立於物世界,變得起來。
人類知道獨立和是《經》。
所以,《經》是徹底“無神論”,她是通過模擬大道,來預測未來。
而其他任何占卜術是“有神論”,他們認為世界和人類是受控和決定於某類神,神意會通過某些之物變化來顯示。
占卜探測神意。
另外一個副產品是,八卦符號是文字始祖和起源。
歐美人一度認為人類文字起源於古兩河文明,然而證據增多,現在他們開始懷疑這種説法,因為很多文字符號其他地區發現。
但是,可以是,賦予價值和意義系統性人工符號《經》八卦。
第二層,《經》是象學瞭解一點會知道,研究《經》有兩個路數,一個是象數派,一個是義理派。
象數派眼裏,《經》象數學。
象數實際是兩層意思,象是象,數是數。
但是,大多數象數派是象數,而且重象而輕數。
象數學成了象學。
所謂象學,認為經八卦符號是人世間事物模擬和象徵,這樣方法來講道理。
要明白《經》道理,搞清楚每一卦、每一爻是如何取象。
這樣,象數派《經》弄成了一套複雜且玄妙象徵系統,其實大多是牽強附會、故弄玄虛。
後陷溺於象,知象而不知理,衍生發展出看相學、風水學、讖緯學。
第三層,《經》是數學。
儘管象數,但事實上,象數分屬兩個系統,而且這兩個系統矛盾,象數化《經》可能是兩套相矛盾占卜系統融合結果。
宋朝邵雍而敏鋭地意識到這一點,他堅稱《經》有數而無象,是數學,而非象學。
他區分出《經》中存在兩套系統,一套是先天八卦,一套是後天八卦,前者是基於數邏輯,而後者含有象邏輯。
我本人邵雍,最初《經》是數學,八卦符號是數字、數值,是計算出來,而不是對任何事物形象模擬。
我認為,象是後來受另一種占卜系統衝擊而混入。
這套系統甲骨占卜術,他傳入中國時間是考古學上龍山文化時期,歷史記載中五帝時期。
並商代大行其道,壓制了本土《經》占筮。
因此,《經》大量吸收了甲骨占卜元素,即象學元素。
一個證據是,現在弄清楚,一根橫線,兩根橫線來表示一爻做法,是戰國時期才出現。
之前並非如此,而是數字表達,一個數字表示一爻。
一個六畫卦自上而下排列六個數字表示。
目前不僅以前發現商周時期大量數字卦,而且發現了5000年前數字卦,來江蘇青墩遺址。
説到這裏,我們應該感謝一個人,作古古史學家張政烺(1912-2005)先生。
是他破譯了這些數字卦,《經》研究推向了一個高度。
韓愈説,“文以載道”。
象數是《經》之文,是載道工具。
何謂道?《易傳》説,“一陰一陽謂道”。
象深處是數,數處是陰陽。
延伸閱讀…
《經》產生時代,即伏羲時代,中國先人洞察到,萬物有,且對立雙方相剋生、轉化,謂陰陽。
世界一個陰陽轉換過程,任何事物是一個陰陽體。
人生在世,關鍵體察和適應這種陰陽轉換和陰陽。
這大道。
之所以要數字來占筮,於我們先人觀察到,數學運算過程是一個陰陽轉換過程,可以模擬和指代大道。
如果奇數看成陽,偶數看成陰,數字1開始累加過程一個奇偶轉換過程,是一個陰陽轉換過程。
《經》占筮中,每一爻生成是一個數學運算過程,每一爻是一個數值。
《經》基本原理是,大道可以數學來表達和模擬,這樣可為宇宙建立一個數學函數,一個數學模型,以此來計算和預測未來。
《經》是數學函數和數學模型思維始祖。
但是,《經》數學中,重視不是數字本身,而是它們奇偶性,因為它們代表陰陽。
所以,稱陰陽學。
上面説,象和數是載道工具,事實上,陰陽是載道工具。
上面引用了《易傳》“一陰一陽謂道”,但這句話並沒有傳達出《經》真義,造成了很多誤解,誤導了很多人。
因為它強調了“一陰”和“一陽”,而事實上,《經》認為陰陽本身是,認為存在靜態陰和陽。
陰和陽只是在表達兩種動態狀態,這兩種狀態地轉化。
説到時,它包含了向陽轉化意;説到陽時,包含了向陰轉化之意。
《經》強調不是陰陽,不是任何一種定態,而是陰陽間一刻不停息變化、轉化。
世界是變換,沒有定態,那麼人該如何面?答案是靜制動,人不能盲目環境無休止地變化而變化,不能執着和迷信於某種外定態,那樣你會身心俱疲,或者上當受騙。
方法是,不管外界如何變,自己不能變。
這“貞”。
《經》卦辭中反覆出現“貞”、“貞吉”,不厭其煩地告訴世人,任何情況下,不管世界怎樣變換,“吉”也好,“兇”也罷,你要保持“貞”這一種狀態,保持這一種狀態夠了。
只要你“貞”了,時能逢凶化吉,吉時能讓吉。
1990年10月,筆者參加中國河南省安陽市召開國際周易與自然科學討論會,作成兩件意義工作,一件是大會呈交並簡介作者所寫《洛書數學研究》三篇論文,一件是會議討論中談到中國哲學家如馮友蘭多《經》理解為“宇宙代數學”,但説不出它代數符號和數目字,這兩件事巧合對作者啓發出一種決定性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繼承、重整,發揚工作中,第一件要事如何建立“周易宇宙代數學”;而這件事的啓蒙研究工作,作者完成對《河圖》和《洛書》數學內涵研究後繼續。
本文這一啓蒙研究工作成果報告。
此獻中國及世界專家和學者們,敬請指教和批評。
世界人類文化眾多,但歷史學家公認有四大古老文化,即巴比倫文化、埃及文化、印度文化,中國文化;四者現代科學文化有影響貢獻,一種民族文化形成,所需構成因素甚多,諸如人民、血統、語言、文字、地理、政治、經濟、科學、工藝;但是要形成一種光輝燦爛、綿延,並能人類作出貢獻民族文化,基本必需因素該民族“數學思維”,世界人類文化史中典型範例中華民族原始文化,它主流發源於黃河臨近洛水地區,中國史籍所稱“河洛文化”。
“河洛文化”雖然流長,但它原始基本內涵是數及其加、減、乘、四種演算所衍生人類“數學思維”,它表徵傳説中上古龜甲上所刻畫《河圖》、《洛圖》和《易卦》三類符號圖型,三者不是直接數字或其演算式來表達,而是人類數學思維結晶出來數學符號模型。
史傳,《河圖》出現伏羲時代,(3332 BC)《洛書》出現夏禹時代,(2100 BC)而《易卦》伏羲畫卦開始到成書《經》3000年。
河圖和洛書只是兩種數型圖陣而無文字説,即《周易 · 繫辭傳》所稱:“河出圖,洛出書,聖人”,易卦是爻陽爻兩種符號形成層次排列組合,主為占卜記事之用。
易卦夏、商兩代演進,直到文王作卦辭,周公作爻辭,孔子人作《繫辭》傳文,於是一部居“六經”首,開中國文化源《經》《周易》名義下流傳於中國,現並擴及到全世界。
綜合講,《周易》內容包括三大部分:《易卦》、《經》、與《易傳》,《易卦》起源到《經》成書,中國3000年時空發展,《經》成書到《易傳》論釋,中間500年時空發展,所以《周易》—書藴涵着中華民族三千餘年歷史洪流中所溶匯而成原始文化,中國文化史上,周易孕育了各種學術萌芽、成長和發展,中國傳統文化秦漢到明清周易有關,直到今日,所有研究易卦符號及闡釋周易內涵各種學術形成一門、包羅萬象學術系統,通稱“易學”。
《周易》是一部熔合哲學、數學和科學於一爐古籍,它不只孕育出中國傳統文化成長發展,影響着近代世界科學家思維創作,中國傳統觀點,易學研究可劃分為三大學派,像數派、數理派、義理派。
現代科學觀點,易學研究內容可概括三大範疇:科學、數學、哲學。
到了今日,於中外學術交流與融合,易學中藴涵自然法則及其科學、數學、哲學義理,影響着未來整體人類思維方式、法則運用。
這驗證了中國古語:“周雖舊邦,其命維新”;而周易生命力確是彌堅了。
數學是一切科學基礎和語言,作者研究,河圖、洛書和卦三者可統屬人類數學思維結晶出來數學模型,代表中國傳統文化生長數學基礎。
漢代以來,中國學者此三類圖型理解並通稱謂,“河、洛、數”。
宋代理學家朱熹此三圖型同置於《周易本義》一書首,表示三者間有演化關係存在。
但二千年來,易學發展歷史洪流中,能建立“河、洛、數”數學體系,很少學者現代數學理論闡釋卦符號系統數學內涵。
作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繼承、重整發揚工作中,如何建立“周易宇宙代數學”一件有意義基本研究命題。
顯然地,《河圖》是數,《洛書》是數,因為二者是點代表數所構成數型圖陣,作者此二圖陣數學內涵已有三篇論文闡釋,關於河、洛、數三者演進關係文論述,本文只論如何建立“周易宇宙代數學”,或簡稱曰“代數”。
因為卦只是陰爻陽爻兩種符號構成層次排列組合。
其中既無數字,無運算法則,所以歷代習易者有“數”感。
現代易學研究論著中,所有關於易卦符號數學論述,全都侷限於陽兩爻排列順序,方位、稱、置換、性質描繪,迄未能建立易卦符號系統數學定義,數值單位演算法則。
所以要卦現代數學掛鈎基本問題是,如果“”是敗話,“數”是什麼?“”開宗明義:“一陰一陽謂”,要建立“周易宇宙代數學”啓蒙核心問題有三:(一)或爻代數定義,符號數目是什麼?(二)陽或陽爻代數定義,符號數目是什麼?(三)或卦代數定義、符號數目是什麼?於篇幅所限,作者假定讀者掌握了《周易》和《代數》基本知識,本文將引述周哲學科學內涵,現代數學理論,研究易卦符號系統數學內涵,建立“周易宇宙代數學”。
了行文精簡起見,本文作者研究結果,採用開門見山及貫通方式,列出建立周易代數學基本命題。
並命題中給出函、陽與易代數定義,然後推導建立定義數學理,後,敍述了建立周易宇宙代數學三個理論基礎。
1. 作者設立陰,陽與易英文符號前提建議。
(A)或陰爻英文符號:作者建議或陰爻英文名詞現時通用Ying改作Xin,以取其陽字字首符號。
例如陰爻符號“- -”,其英文符號表作X或x,如坤卦系三個陰爻組成,下到上寫作?,其英文符號左到右表作XXX或xxx,如艮陰陽符號?,其英文符號寫作XXY。
(B)陽或陽爻英文符號:陽或陽爻英文名詞Yang。
例如陽爻符號“一”,其英文符號表作Y或y,如乾卦系三個陽爻組成,下到上寫作?,其英文符號左到右表作YYY或yyy,如巽陰陽符號?,其英文符號寫作XYY。
(C)或卦英文符號:作者建議《經》英文翻譯定作Yi-Ching而不用I-Ching,即採用Yi作為英文符號。
將易或卦作為易數時,作者建議周易之周(Zhou)字,其英文符號Z或z表示。
作者建議、陽與易英文符號X、YZ代表,乃是三者代數定義研究結果而定,如下節所述。
建立“周易宇宙代數學”首要研究命題建立陰、陽與易代數定義,更具體點説,要建立陰、陽與易代數定義,研究建立易卦陰陽符號體系所數域(即數字系統)是什麼?因為自然界中每一物理系統成立,建築一個對應數域上面,以致二者代數運算中可以建立一一應關係,如此吾人能物理體系性質描繪轉換成數量計算。
解答上述問題,讓我們複習一下數論中數域形成原理,作者前文中討論過,現代數學中所用數系是數集基礎,衍生出整數集,有理數集,實數集、直到廣的複數集。
,現代數學中數理邏輯公理植基於數集結構、性質算術運算,並用以來説宇宙中各種需證明現象事實。
再回顧一下易學發展歷史過程。
第一層次、陽符號數字建立應聯繫創始人是孔子,他《繫辭傳》中説,“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
”天指陽爻,地指爻。
地,他用陰陽兩爻代表十進制數系中基數,陽表奇數,陰表偶數。
這樣數集區分為兩個子集:一奇數或陽數子集,一偶數或陰數子集,兩者互為一、應關係。
但是,孔子陽奇陰偶概念,只能建立兩個數系一一應關係,而不能建立兩者互換恆關係,這不能符合周易體系“陰陽二重性”特質。
(有關周易體系陰陽二重性特質在下文中闡述)。
事實證明,孔子後學家們未能“陰奇陽”概念而建立起一套整體周易數學體系。
第二層次數學符號代替陰陽兩爻符號創始人推德國數學家萊本尼茲,他是十進制創立二進制數系人。
他於18世紀初提出0代替陰爻“- -”1代替陽爻“—”,這樣可每個卦二進制數碼表示,各卦位序亦可十進制數序排列出來。
現代全世界學家大都接受了卦陰陽符號二進制算術一致性這一概念,而萊本尼茲闡釋卦結構功績永志史冊。
但是,作者需指出,卦陰陽二重性原理來解析,萊氏零陽一關係成立,侷限於01作為兩個數符以置換“- -”與“—”兩個爻符,它只是一個二進制符號系統,並不能01構成二進制數值系統,作為陰陽兩爻卦代數定義建立起一套整體周易宇宙代數學。
可以認為,筆者開發了第三層次且建議現代數域系統代替易卦陰陽符號系統。
建立陰爻,陽爻卦代數定義,筆者擬定了兩個研究命題,一周易體系及其數學理建立,一建立周易宇宙代數學理論基礎研究。
此二項研究結果,筆者得出以下結論:(2)每一卦代表一個數,每數一個複數,其代數式Z=X+Yi,式中X實部,Y虛部,i虛數單位。
(8)陰爻實數單位,表作Re=√1=±1。
(4)陽爻虛數單位,表作Im==√-1=±i。
這四個定義,周易宇宙代數學建立形成現代複數代數學基底,説,數衍生複數域數衍生實數域應。
周易體系是人類文化史中一種思維體系,它具有、綜合抽象三種特質,易卦本體原只是一種陰、陽兩爻符號系統或體系,但人類此符號系統理解闡釋,形成一種思維體系,周易內容及歷代學者論述,筆者周易體系劃分三大屬體系,並推導每個屬體系建立其數學理則於下:(A)周易陰陽符號體系及其數學理:《周易 · 繫辭傳》稱:“易有太,是生兩儀,兩儀生四像,四像生八卦”。
這義是瞭解釋八卦衍生順序而定。
這義,吾人可譜出八卦符號體系結構組織如圖1。
作者圖中、陽兩爻符號其英文符號並列於括號中,並八卦符號代表自然界應形象列圖中下方,如乾表天、坤錶地是。
圖1所示八卦生成原理,讀者如法推演出十六,卅二,及易經中所論述全部六十四卦。
因為讀者掌握了周易基本知識,作者建議讀者參考王贛著《古易編》中伏羲六十四卦次序圖今譯簡表,該圖周易陰陽符號體系全部構成及六十四卦二進制爻位十進制數值全部示出。
伏羲創立卦陰陽體系所數學理一個幾何級數序列,他採用了比值2比級數,作者建議此級數命名為伏羲級數,表作符號Fs,集論,Fs建立公式Fs={1,2,4,8…}={20,21,22,23…}={2n:n=0,1,2,3…}這一Fs“數集”或簡曰“數”公式,現代學家稱此伏羲數集為“太極序列”。
數集Fs基本性質結構藴涵着三數學質,(一)它構成元只是一個數2,構成元間數學操作是自乘即平方,平方逆向操作是開方。
(二)2n序列亦可寫成(1+1)n,由此可推導出二項式定理(x+y)n。
(三)2n數值序列可用作整數域中二進制系統,二者完全吻合,吾人Fs藴涵上述三大數學特質,可推導出易卦陰陽符號體系全部數學內涵,包括周易體系陰陽二重性,將在下面專節中討論。
作者此處解答首要問題:如何上述Fs第一項數學特質推導出陰陽兩爻符號代表數值單位?數論,自然界中線性系統是數集和整數集來描繪,其中基本代數方程式x+1=0,其解生出x=-1負數。
Fs數集建立可描繪自然界中非線性系統,它引入了代數中二次方程式平方和開方操作,其中基本代數方程式y2±1=0,其解生出實數單位,y=√1=±1虛數單位y=√-1=±i。
作者此乃定義爻代表數值單位實數單位±1、陽爻代表虛數單位±i,符合周易體系陰陽二重性特質。
各類數集中,虛數單位i=√-1物理意義雖瞭解,但它描繪非線性系統中必需數值單位。
因為非線性系統主要數學特質性性,而i=√-1建立規則數字或數字典型範例。
(B)周易天、地、人三才體系及其數學理:傳辭稱:“易之書,悉備,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中國古代學人卦陰陽體系自然界事物比擬互釋,建立了天、地、人三才體系。
根繫辭下傳二章解釋:“古者庖犧氏王天下,仰則觀象於天,俯觀法於地,觀鳥獸文地宜,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通神明之德,類萬物情。
”這段話説卦陽符號是象徵天地間前事萬物人類生命交織構成像、數、理系統模型。
作者應用現代文化語言,可譜出周易天地人三才應用體系,如圖2所示。
天、地、人三才有機結合產生出三者中所含像、數、理互釋,再進而衍生出人類社會環境間構成數、理、哲學交織合成總體系,並形成人類文化中各種信息系統科學。
周易三才體系結構,吾人可解析出建立此體系數學理有三:(一)它是陰陽二元系統(即太極)天、地、人三大範疇中作用而建立。
吾人如陽統—體太作為元始單體,它發揮應用範疇構成一個三維體系。
(二)周易像、數、理應系統衍生是準照比值三等比級數而形成,筆者建議此級數命名為文王級數,表作符號Ws,它建立公式Ws={1,3,9,27,…}={30,31,32,33,…}={3n:n=0,1,2。
3,…}(三)易卦本體是昍二元體系或二重結構,但卦作用空間是天、地、人三才系統。
體用兼備,易卦應用體系數學結構採用2,3兩基數結合。
這形成了建立易卦體系數學公式二項式定理中三次冪六次冪。
這説瞭文王訂定卦時,只用八(23)卦六十四(24)卦(不用十六或卅二)衍生結果。
周易三才體系形成數學理《説卦傳》中載有生動的説:“昔者聖人作易,順性命理。
是立天道,曰陰與陽,道,曰柔;立人道,曰仁義。
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劃而成卦;分陰分陽,迭用,故易六位而成章”。
這裏我們論陽二元各種科學哲學含義,卦數學結構論,這段話闡釋了由(X+Y)3而生8卦,(X+Y)6而生64卦,吾人此二項式展開定理,可推導出易卦一封閉陰、陽循環系統,其中陰爻陽爻符合排列組合公式,並遵守置換、守恆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