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宮】揭秘!朝中宮的「帝爺鬥媽祖」傳奇之爭
廟宇恩怨,驚動觀音

事件始末

昔日廟宇朝中宮,供奉玄帝、大帝、王爺。因田地紛爭,三莊村民相爭,廟宇遂拆除。帝爺公不喜爭論,對新惠宮媽祖的挑釁怒不可遏。

朝中宮 Play

雙方劍拔弩張,一場大戰一觸即發。忽聞天際清叱,觀音佛祖現身,制止紛爭。

爭議起源

朝中宮

朝中宮原為三村共祠,後因田地糾紛,造成村民反目。抽籤決定神明去處,帝爺公歸中莊所有,大帝後莊迎回,王爺公前莊供奉。

衝突激化

新惠宮媽祖強詞奪理,帝爺公怒火中燒,祭起七星寶劍。媽祖也不甘示弱,暗藏風雷,準備應敵。

化解危機

危急時刻,觀音佛祖前來關切。她從天而降,白蓮飄落,勸阻雙方。

** Aftermath**

帝爺公和媽祖收起兵器,化解衝突。觀音佛祖的現身,使廟宇恩怨得到及時化解。

參與者 行動
帝爺公 祭起七星寶劍
媽祖 暗藏風雷
觀音佛祖 勸阻雙方
三莊村民 爭奪神明
婆婆 不同意宴客
楊女 不滿婆婆
中華男籃 人手不足
劉錚 質疑訓練現況
徐巧芯 要求標案報告

朝中宮:探索台灣中部歷史悠久的廟宇

簡介

朝中宮,位於台灣中部彰化縣員林市,是一座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古廟,供奉天后媽祖。隨著時間推移,朝中宮已成為當地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中心,並吸引許多遊客前來參拜和欣賞其建築之美。

建立與發展

時期 事件
1694年 由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移民建廟,原名「天后宮」
1735年 重建並更名為「朝天宮」
1826年 再次重建並擴建,更名為「朝中宮」
1912年 改建為磚造
1995年 列為彰化縣縣定古蹟

結構與特色

朝中宮是一座典型閩南式廟宇,其結構和特色包括:

  • 三川殿:寺廟的入口,屋頂由燕尾脊裝飾,有精緻的石雕和木雕。
  • 正殿:供奉主神媽祖。
  • 偏殿:供奉其他神祇,如註生娘娘、八仙、十八羅漢。
  • 拜殿:信徒參拜和祈福的地方。
  • 山川門:分隔拜殿和正殿,雕刻有龍和鳳的圖案。
  • 戲台:供奉戲神田都元帥,用於舉辦各種傳統戲曲表演。

文化意義

朝中宮是台灣中部重要的宗教和文化中心。它承載著當地民眾的信仰,並見證了員林市的發展。寺廟舉辦各種傳統節慶活動,例如媽祖聖誕千秋祭和元宵節。這些活動吸引了大量信眾和遊客,促進了當地文化交流和傳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