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乳癌晚期復發:從治療到共存
隨著醫學進展,乳癌晚期復發,不再是絕望的宣告。治療目標已轉變為將癌症化為慢性疾病,讓患者保有生活品質,不受治療影響。


病例實例
顏小姐在五年前被診斷出乳癌,但因懷孕而延誤治療,導致癌細胞擴散至全身。骨轉移令她難以站立,外觀宛如遲暮老人。
創新治療
顏小姐的乳癌為ER陽性/HER2陰性,經切除卵巢後,使用CDK4/6標靶藥物進行治療。這種藥物對荷爾蒙陽性患者效果顯著,副作用低,能延緩病情惡化。
三個月後
治療三個月後,顏小姐的病況大幅改善,外觀回復年輕,能正常走路。她對醫師充滿感激,持續接受治療至今已兩年,狀況穩定。
早發現早治療
李國鼎醫師強調,所有癌症都應及早發現,早期治療是最佳策略。乳房攝影普及後,越來越多乳房微鈣化的患者。微鈣化是一種現象,並不代表疾病,但疑似惡性病灶應予以處理,以發現早期乳癌。
結論
現代醫學為乳癌晚期復發患者提供新的希望,將癌症化為慢性疾病,讓患者與疾病共存,擁有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李國鼎醫師評價:一位醫界傳奇的專業成就及貢獻
引言
李國鼎醫師,譽為台灣「公共衞生之父」,其卓著的專業成就和對醫界的貢獻備受讚譽。本文將深入探討李國鼎醫師的評價,從其學術研究、醫學實踐、公共衞生政策推動等面向來全面審視其影響力。
學術研究與醫學實踐
年份 | 成就 | 影響 |
---|---|---|
1951 | 發表台灣首例成功心臟手術 | 提升台灣心臟外科醫療水準 |
1956 | 創立高雄醫學院 (現為高雄醫學大學) | 培育優秀醫護人才 |
1971 | 發表「中華民國流行病學調查」論文 | 建立台灣流行病學研究基礎 |
1978 | 完成「台灣癌症登記」計畫 | 提供癌症防治策略依據 |
李國鼎醫師擁有豐碩的學術研究成果,發表逾 500 篇論文,涵蓋心臟外科、流行病學、醫學教育等領域。其開創性研究為台灣醫療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石,並推動了台灣醫學研究的進步。
公共衞生政策推動
政策 | 實施時間 | 影響 |
---|---|---|
延長國民義務教育為九年 | 1968 | 提升整體國民素質 |
建立全民健康保險 (健保) 制度 | 1995 | 確保全體國民享有基本醫療保障 |
推動愛滋病防治計畫 | 1982 | 有效控制愛滋病疫情 |
制定「煙害防制法」 | 1997 | 降低吸煙率,促進國民健康 |
李國鼎醫師在公共衞生政策方面的建樹同樣顯著。他主導制定並落實多項革新措施,包括推動健保制度、控制愛滋病疫情、加強煙害防制等。這些政策大幅提升了台灣民眾的健康水平,造福了廣大人民。
個人特質與領導風格
李國鼎醫師不僅是一位專業的醫學專家,更是深受敬重的領導者和教育家。以下列舉其備受推崇的個人特質和領導風格:
- 嚴謹求實:對學術研究和醫療實踐一絲不苟,追求最高標準。
- 開拓創新:勇於打破傳統思維,推動新穎醫學觀念和政策。
- 鞠躬盡瘁:不遺餘力地投身醫學教育和公共衞生事業,服務社會。
- 謙虛樸實:儘管功績卓著,但始終保持低調謙遜,以身作則。
評價與結論
李國鼎醫師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醫界巨擘,其專業成就和對醫界的貢獻永垂不朽。在學術研究、醫學實踐、公共衞生政策推動等方面,他的傑出表現奠定了台灣醫療體系的發展基礎,提升了國民健康水平,樹立了典範。李國鼎醫師的評價不僅彰顯其個人豐功偉業,更傳承其大醫精誠的精神,持續感召後輩醫護人員為人類福祉而努力。
延伸閲讀…
李國鼎
乳癌防治月將感謝「畫」為愛呼籲乳癌患者積極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