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桃花源的命名秘辛
桃園因桃樹繁茂而得名,而昔日開墾先民則稱之為「桃仔園」。


桃園舊稱「大坵園」,意指大片旱田,後簡稱「大園」。「蘆竹」源自開墾初期遍佈的蘆竹;「龜山」則取自於境內的平埔族社名「龜崙社」。
八德最初為「八塊厝」,據傳因清乾隆時期有八户人家居住而得名。霄裡、大湳、缺子、月眉皆反映當地自然地貌,而烏塗窟則因擁有煤礦產業而得其名。
內柵源於漢人設置的防禦柵欄,三層取自於河階地形,照鏡因池塘水面清澈如鏡,橫山則因位於老街溪與新街溪間的橫崗上。
許厝港曾為開墾先民的登陸點,牛稠意謂牛舍,新屋則因漢人移居而得名。
中壢因位於新街溪與老街溪間的低谷而得名,芝芭裏源自原住民部落,青埔則因曾有大量青菁生長。
興南得名於墾户鐘興南,內壢可能與澗谷地相關。平鎮曾稱「西勢」,後因音似客語「死屍」而改為「安平鎮」。
雙連陂因村落旁有兩座相連水塘,社子意指平埔族居地,龍岡則因地形似龍卧而得名。
桃園地名由來
「桃園」地名緣由
桃園地名的由來,源自於平埔族語中的「taoyuan」,意指「平原上的茅草地」或「廣闊的草原」。在十七世紀,漢人移民來到此地時,見到廣闊的原野上生長著茂盛的茅草,便以「桃園」作為這片土地的名稱。
區名 | 地名由來 |
---|---|
桃園區 | 漢人移民定居於桃園草原之地,故名。 |
中壢區 | 平埔族語「中裏」的閩南語音轉,意指「中間的村落」。 |
平鎮區 | 地勢平坦,鎮守四方的地理位置。 |
楊梅區 | 因盛產楊梅而得名。 |
八德區 | 八位閩南籍的先民共同開墾而成,因此得名。 |
大溪區 | 位於大漢溪上游,地勢高聳,形似溪谷。 |
龍潭區 | 因地勢如似龍潭而得名。 |
龜山區 | 地形狀似烏龜,因此取名「龜山」。 |
復興區 | 1991年恢復其原本的行政區劃,故名。 |
蘆竹區 | 平埔族語「蘆竹」的閩南語音轉,意指長滿蘆葦的沼澤地。 |
觀音區 | 供奉觀音菩薩的寺院眾多而得名。 |
新屋區 | 新建屋舍聚集之地。 |
大園區 | 漢人移民最早開發的地方,規模較大,故稱「大園」。 |
龜山區 | 地形狀似烏龜,因此取名「龜山」。 |
蘆竹區 | 平埔族語「蘆竹」的閩南語音轉,意指長滿蘆葦的沼澤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