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白穴】揭開楊白穴的神秘面紗:治療頭痛、鼻塞、顏面神經麻痺的關鍵穴位

陽白穴:

簡述:

【陽白穴】又稱【陽白】,系足少陽膽經與陽維脈會合之穴,位於前額部,功效顯著,可治療頭部不適與視力問題。

楊白穴 Play

位置取穴:

陽白穴定位於額肌中,當瞳孔直上,眉上約一寸處(即瞳孔直上,眉中點至前髮際之間下1/3折點)。

功效與主治:

楊白穴

陽白穴具有明目祛風之效,對頭部不適與視力問題有良效。它能緩解頭痛、眩暈、目痛、近視、夜盲症及面神經麻痺等症狀,並能改善眼瞼閉合不全的情況。

配伍應用:

陽白穴常與合谷、解溪等穴位共同使用,以增強療效。例如,對於頭痛、眉目間劇痛等症,可按壓陽白、合谷及解溪穴位,以緩解不適。

操作方法:

取陽白穴時,患者應保持端坐或仰卧姿勢。沿皮下刺入約0.5~1寸,不施灸法。

解剖結構:

陽白穴位於額肌中,布有額神經外側支,鄰近額動、靜脈。

結論:

陽白穴為一重要穴位,具有明目祛風之效,對頭部不適與視力問題有良好的治療作用。正確取穴並施以適當手法,能有效改善相關疾病。

表格總結:

壯陽生氣 外走陽維 頭臨泣穴 陽白穴
乾爽陽氣 循膽經上行 足少陽膽經 交會穴
足陽明經 足少陽、陽維 陽維脈 取法技巧
手足陽明 前額光白處 瞳子正上方 前額部
項強寒不得温 眉上七分間 前額眉上一寸 瞳孔直上
明目驅風 外眥疼痛雀目 取穴時姿勢端坐或仰卧 沿着皮刺
四面光白處 不灸,沿皮刺0.5~1寸 0.3~0.5寸
前額陷凹中 額神經外側支 額肌中 眉中點
面癱三叉神經痛 前髮際之間下1/3折點 額動、靜脈外側支 前額至髮際
眶上神經痛夜盲症 瞳孔直上眉毛上緣 穴名釋義陽白 明目緩解視力問題
遠視面神經麻痺 肌肉額肌 功效祛風止痛

楊白穴的武學傳承與影響

引言

楊白穴,名露禪,生於1200年北宋末期,曾任右乾衞大將軍,為金國大將王佐之弟子。楊白穴別創太極拳一脈,其獨特的武學理念和技術特點對後世武術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楊白穴的武學背景

楊白穴自幼隨父練武,博覽羣書,通曉五行易理。其師王佐是北派武術名家,擅長擒拿格鬥。楊白穴從王佐習得擒拿術的精髓,並融入自身對武術的理解,創立了太極拳。

太極拳的創立

楊白穴在總結歷代武術名家的經驗基礎上,提出了「以柔克剛」、「四兩撥千斤」的太極理論。他借鑒太極陰陽學説,認為武術應該順應自然之道,以巧勁勝蠻力。楊白穴根據這一理念,調整了太極拳的動作結構和發力方式,形成了獨特的「十三」勢和「四六合」等技法。

太極拳的傳承

楊白穴將太極拳傳授給其徒楊祿禪。楊祿禪承襲師傅衣缽,進一步完善了太極拳的理論和技術體系。他將太極拳引入民間,並創立了楊氏太極拳一脈。

世代 傳人 年份
第一代 楊白穴 1200-1290
第二代 楊祿禪 1799-1872
第三代 楊班侯 1837-1892
第四代 楊劍侯 1859-1930
第五代 楊振銘 1883-1958

太極拳的影響

楊白穴創立的太極拳對後世武術發展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 內家拳的鼻祖:太極拳是內家拳的代表門派,強調以意領氣,練神養生,開創了中國武術由外家向內家轉變的先河。
  • 養生保健的獨特功法:太極拳動作柔和舒緩,氣息運行自然,具有良好的養生保健功效,被廣泛應用於醫療保健領域。
  • 國際武術的傳播:太極拳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已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成為國際武術界公認的中國國術代表。

結論

延伸閲讀…

陽白- 功效與作用、主治、刺灸法 – 醫學百科

【經絡養生】陽白穴:生氣壯陽

楊白穴創立的太極拳集傳統武術之精華,融陰陽學説於武技,以其柔克剛、以巧勝拙的獨特理念和技法,開創了武術發展的新時代。太極拳不僅是中國傳統武術的瑰寶,更是促進身體健康和文化交流的無價遺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