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音律之總稱
一、樂之定義
樂,音律之總稱。涵蓋五聲八音,涵養心性,移風易俗。孔子雲:「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樂舞合一,彰顯德性,崇敬祖先,與天地和諧共鳴。
二、樂之構成


樂有其器物,如鐘鼓瑟琴。其樣式豐富,包括屈伸俯仰、舒緩急促等變幻。樂之音節遵守音律,合於聲依永和律。
三、樂之作用
喜悦感源於內心,而樂無所不覆。樂者處世從容,知天命,與民同樂。仁德之人樂山,君子以樂育德,益者三樂。
四、樂之種類
樂有樂王相馬之樂,伯樂識馬之樂,喜樂之樂,勞苦之樂,姓氏之樂。樂之種類繁多,各具特色。
五、樂之歷史
上古之時,夔命官司樂,教誨子弟。樂在歷史長河中不斷發展,融入詩歌舞蹈,成為禮制文化的載體。
六、樂之意義
樂具有豐富的內涵。它陶冶情操,促進和諧。禮記雲:「樂之本,在於和。」樂能傳遞情感,表達意志,撫慰人心。
七、樂之分類
按性質分類,樂可分為:
類型 | 特點 |
---|---|
雅樂 | 隆重典雅,用於宮廷祭祀 |
俗樂 | 歡快熱鬧,用於民間娛樂 |
燕樂 | 輕鬆舒緩,用於宴會場合 |
武樂 | 雄壯激昂,用于軍事徵戰 |
八、樂之應用
樂廣泛應用於社會各界:
領域 | 用途 |
---|---|
宮廷 | 祭祀典禮 |
民間 | 娛樂活動 |
軍營 | 軍事訓練 |
寺廟 | 佛教儀式 |
九、樂之影響
樂對社會產生深遠影響:
方面 | 影響 |
---|---|
心理 | 陶冶情操 |
文化 | 豐富內涵 |
政治 | 穩定社稷 |
社會 | 促進和諧 |
十、樂之傳承
樂作為中華文化瑰寶,代代相傳。樂器製作、演奏技法、音樂理論不斷創新發展。樂之傳承,彰顯中華文化的生生不息。
樂的繁體字 ─ 樂
樂,這個字在繁體中文中寫作「樂」,由「忄」和「樂」兩部分組成。其中,「忄」部首表示與心相關的事物,「樂」部首則表示快樂、歡喜之意。
樂的字源演變
時期 | 字形 | 説明 |
---|---|---|
甲骨文 | ![]() |
甲骨文中,「樂」字寫作一個「又」形,表示「人靠在器物上」,引申為舒適、安逸之意。 |
金文 | ![]() |
金文中,「樂」字在「又」形的基礎上,又加了「人」形,表示人靠在器物上享受,強調了「舒適、安逸」的含義。 |
小篆 | ![]() |
小篆中,「樂」字的「人」形進一步簡化,整體結構更加規整。 |
楷書 | ![]() |
楷書繼承了小篆的寫法,但筆畫更加方正。 |
樂的繁體字讀音
- 注音:ㄩㄝˋ
- 漢語拼音:yuè
- 威妥瑪拼音:yüeh4
樂的部首和筆畫
部首 | 筆畫 |
---|---|
忄 | 18 |
樂的異體字
樂有兩個異體字:
- 快樂
- 享樂
- 音樂
- 歡樂
- 娛樂
結語
「樂」這個字,從其字源演變可看出其與「舒適、安逸」的含義緊密相連,而其繁體字的結構也形象地表現了這一含義。在繁體中文中,「樂」字既是一個重要的漢字,也是一個承載着美好情感的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