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樓中樓規劃設計注意事項
原則 1:設計分區,保有挑空


樓中樓空間規劃中,下層通常規劃為公區,上層為卧室,藉此區隔休息和娛樂區域,避免幹擾。此外,建議依全屋比例營造複層空間,保留下層挑高優勢,垂直線條拉寬空間感。
原則 2:層高考量,注重適宜性
樓中樓設計中,優先考量下層空間高度,應至少 2 米以上。上層高度若僅 1.6 米,可規劃為卧室或儲藏室。錯層設計可分散不同區域高度,緩解壓迫感,並取代隔間牆,擴展視野。
原則 3:合法性確認,避免違規
設計樓中樓前,須確認其合法性。依建築法規,樓中樓僅限於一樓及頂樓,且夾層總面積不得超過該樓層地板面積 1/3 或 100 平方公尺,且需與房屋本體同時施工。
原則 4:層高限制,合理運用
建築法規定屋高 3.6 米以上可做樓中樓。但為確保上下樓層均能舒適使用,建議選擇房型高度 4.2 米以上,以利上下樓層高度均超過 2 米。
原則 5:選擇方案,兼顧層高
因樓高限制而需選擇時,建議以以下層空間的高度為優先考量。下層應至少有 2 米高度,上層如僅 1.6 米較為矮小,建議規劃為卧房或儲藏室使用。
原則 6:空間佈局,提升舒適度
樓中樓規劃中,利用錯層手法分配不同區域的高度,設計較為靈活多變。透過適當的尺度分配,可有效減緩樓高帶來的壓迫感。錯層高度差亦能作為隔間,營造開闊視野,增添空間趣味性和層次感。
樓中樓裝潢設計:打造垂直空間的美感與機能
樓中樓裝潢設計在住宅空間中逐漸流行,其獨特的垂直空間利用方式,不僅能拓展居住面積,更能營造出與眾不同的美感與機能。本文將深入探討樓中樓裝潢設計的優點、類型、規劃與裝潢技巧,提供讀者打造理想樓中樓居家的實用資訊。
樓中樓裝潢設計優點
- 擴充居住面積:垂直空間的充分利用,能有效擴充居住面積,滿足不同家庭成員的需求。
- 創造獨特美感:層次分明的空間結構,能營造出空間的立體感與視覺層次,豐富居家的美感。
- 優化採光通風:樓中樓通常具有較大的採光面積和通風空間,帶來明亮通透的居住環境。
- 機能分區明確:可將不同機能分區安排在不同的樓層,減少空間動線的衝突。
樓中樓裝潢類型
樓中樓裝潢類型可分為以下幾種:
類型 | 特點 |
---|---|
獨立式樓中樓:在單層式建築中,透過挑高樓層的方式,在空間內建置一個獨立的樓層。 | |
複式樓中樓:利用建築本身的兩層樓結構,將其中一層樓挑高,形成樓中樓的空間格局。 | |
錯層式樓中樓:不同樓層的部分區域錯開,創造出階梯狀的空間效果,賦予居所更多趣味感。 |
樓中樓裝潢規劃技巧
- 樓高規劃:規劃樓中樓樓層的高度時,應考量整體空間的比例與採光通風需求。建議淨空高度至少達到2.4公尺以上。
- 樓梯設計:樓梯是樓中樓的關鍵構成,應考量安全性、空間配置與美觀性等因素。
- 空間分區:依據不同家庭成員的需求,將樓中樓空間劃分為不同的功能區,如客廳、卧室、書房等。
- 採光與通風:善用自然採光,搭配人工照明,打造明亮通透的空間。適當規劃通風口,確保空氣流通。
樓中樓裝潢技巧
- 善用空間垂直高度:透過收納櫃、層板架等垂直收納元素,充分利用空間高度,擴大儲物空間。
- 營造視覺穿透性:運用玻璃、鏤空隔間等元素,增加樓層間的視覺穿透性,創造開闊的空間感。
- 協調不同樓層配色:各個樓層的配色應協調一致,營造整體空間的和諧感。
- 採用多元式照明:結合自然光、人工照明與間接照明,打造有層次的光影效果,豐富空間氛圍。
結語
樓中樓裝潢設計提供居住者更彈性、更多元的空間選擇,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透過合理的規劃與適當的裝潢技巧,能打造出既美觀又實用的樓中樓居所,讓垂直空間展現出無限的生活可能。
延伸閲讀…
樓中樓設計改造6原則,這些搞定空間才舒適
31款樓中樓和夾層設計!激發更多創意靈感@ 帝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