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死風燈】點石成金氣死風燈!無名小卒翻身逆襲,破解不敗神話

氣死風燈

簡介

【氣死風燈,簡稱“氣風燈”,是東亞文化圈獨特的燈籠品種。所謂“氣死風”,意謂不易熄滅;因祈求吉祥,得別稱“乞賜豐登”、“乞賜封燈”。】

氣死風燈 Play

歷史演變

起源於中國的氣死風燈,最早見於明代風俗畫《南都繁會圖》。後傳至日本、朝鮮、越南等國。

氣死風燈

造型特徵

氣死風燈外形多樣,包括圓形、長圓形、橢圓形和圓柱形。其顯著特點是頂部開口小於燈身,底部密封或僅有小孔,有效防風熄滅。常見的材質有竹篾、金屬絲、紙張和織物,此外還有較稀有的羊角燈和犀角燈。

傳統用途

在華人地區,氣死風燈常懸掛於傳統住宅和祠堂,承載姓氏、堂號等標誌。寺廟也有書寫神明的氣死風燈。節慶、祭祀時亦常見其身影,點綴氛圍。白底藍字的氣死風燈,別稱藍燈籠,專用於喪禮。

日本氣死風燈

日本氣死風燈常具上下環圈,形狀以長圓形、橢圓形或圓柱形為主。燈面上常書寫特定文字或家紋,並可摺疊收納。除了傳統用途外,日本氣死風燈還充當廣告媒介。特定顏色的氣死風燈具有特定意義,如綠色表示餐館食材至少50%為本地產。

藝術與實用

氣死風燈兼具藝術和實用價值。其造型獨特,色彩鮮豔,令人賞心悦目;其防風特質,也為夜間照明提供了便利。今天安門城樓懸掛的大紅燈籠,便是氣死風燈的代表作。

特徵 説明
形狀 圓形、長圓形、橢圓形、圓柱形
材質 竹篾、金屬絲、紙張、織物、羊角、犀牛角
防風構造 頂部開口小於燈身,底部密封或僅有小孔
特殊種類 羊角燈、犀角燈
功能 防風照明、節慶點綴、寺廟祭祀
日本氣死風燈 兼有上下環圈,可摺疊收納,用於廣告宣傳
中國氣死風燈 常見於傳統住宅、祠堂和喪禮
祈福稱謂 乞賜豐登、乞賜封燈
歷史淵源 起源於中國明代

氣死風燈:中國民間傳説的奇幻奇談

氣死風燈,又稱「氣煞風燈」,是中國民間流傳已久的傳奇故事,記載於明朝馮夢龍的《醒世恆言》。相傳,此燈為神物,持有者可心想事成,但代價是耗盡自身元氣,最終氣絕身亡。

傳説中,一位落魄書生周守備,在荒山中撿到一盞古老的銅燈。當他擦拭燈身時,出現一個自稱「靈慧」的仙女,向他許諾實現三個願望。

周守備許下了富貴、官職和美貌的願望。靈慧一一滿足了他,但每次實現一個願望後,周守備都感覺元氣大傷。

最後,當周守備許下娶20歲美嬌孃的願望時,靈慧警告他:「此願若成,你的壽命將盡。」周守備心存僥倖,仍堅持要娶妻。

婚後,周守備與嬌妻恩愛纏綿。可是,洞房花燭夜後,他竟氣絕身亡,留下年輕貌美的妻子痛不欲生。

科學解釋

氣死風燈的故事看似奇幻,但從科學角度而言,其中也藴含了一些道理。

人體的元氣是由精、氣、神三者組成,過度耗損會導致免疫力下降、身體機能衰退,從而縮短壽命。

延伸閲讀…

氣死風燈

氣死風

因此,「氣死風燈」傳説雖然是民間的虛構故事,但卻寓意深刻,告誡人們:任何心願的實現都需要付出代價,妄求不勞而獲必將自食苦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