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水仙
簡介
水仙,又稱中國水仙,為多花水仙亞種,分佈於東亞温暖沿海地區。自古以來,水仙以其馥郁芬芳和吉祥寓意倍受推崇。
栽培與養護
水仙歸類為鱗莖植物,從鱗莖開始培養,需時三年方能開花。夏季進入休眠期,需將鱗莖帶土挖出,剪除葉片,放置陰涼處儲藏,秋季再種植。陽光和温度對水仙至關重要,陽光不足或温度過高,將導致葉片異常生長。
雕刻與開花

水仙植株可進行雕刻,形成形態優美的蟹爪水仙。雕刻原理在於削弱葉緣和花梗,造成機械損傷。生長時,受損區域癒合遲緩,而另一側正常生長,故而葉片和花梗彎曲矮化。
温度對水仙花期影響顯著,温度越高開花越早,花期越短。北方室温條件下,水培水仙通常需45-50天才能開花,一般於春節前50天開始培養,以期在節日期間綻放。通過雕刻可縮短開花時間,例如南昌需24-25日,廣州只需21-22日。土培水仙開花則需約35日。
品種與特性
優質水仙鱗莖應直徑超過8釐米,形狀扁圓,色澤明亮棕褐,頂部圓鈍,根盤寬厚。內部柱狀物越多,花芽越多,開花率更高。
水培與土培
水仙常見栽培方式有土培和水培。中國多採用水培方式,水培水仙需定期換水,開始階段每日一換,隨後每三換一次,花期前一週換一次。陽光照射有助於抑制葉片過度生長,促進花芽發育。
延長花期與繁殖
水培水仙一般經過一次開花後,鱗莖需要三年培育方能再次開花。為延長花期,可於花蕾分化期加入磷酸二氫鉀溶液,於花期加入少量葡萄糖。水仙可通過分球、播種和組織培養等方式進行繁殖。
文化象徵與藝術
水仙象徵重生和不屈精神,在中國文化中被視為吉祥如意之花。其獨特的造型和芬芳,使其成為著名的觀賞植物。雕刻水仙更是藝術形式,其美觀雅緻聞名中外。
雕刻方法
最常見的水仙雕刻方法包括:
| 雕刻方法 | 特點 | 效果 |
|---|---|---|
| 一刀切 | 在花梗上割一刀 | 花朵自然下垂 |
| 二刀切 | 在花梗上割兩刀 | 花朵成平展狀 |
| 弓背式 | 將花梗貼平,用刀削弱 | 花朵向後彎曲 |
| 齊腰斷 | 在花梗中部截斷 | 花朵筆直挺拔 |
| 懸崖式 | 將花梗削弱至底部,僅連接鱗莖 | 花朵自然下垂,如懸崖之姿 |
水仙
水仙是一種多年生的鱗莖植物,屬於石蒜科水仙屬。其英文名稱為 Narcissus,源自希臘神話中一位自戀的少年。水仙花盛開於早春,花朵姿態優美,清香淡雅,深受人們喜愛。
形態特徵
水仙植株高度通常為 20-50 公分。葉子狹長,呈線形,基部包裹著鱗莖。花朵單生或數朵簇生於花莖頂端。花冠由 6 片花瓣組成,形狀類似喇叭,花瓣邊緣常呈波浪狀或皺褶狀。花色主要有白色、黃色和橙色。
品種繁多
水仙花品種繁多,常見的種類包括:
| 品種 | 特徵 |
|---|---|
| 黃水仙 | 花瓣金黃色,花冠較大 |
| 白水仙 | 花瓣白色,花冠較小 |
| 西班牙水仙 | 花瓣黃色或橙色,花冠較大,花莖高 |
| 重瓣水仙 | 花瓣多於 6 片,花冠層層疊疊 |
栽培技術
水仙花喜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環境。鱗莖應種植在深度約 5-10 公分處,鱗莖頂端露出土面。澆水時避免過度,保持土壤微濕即可。水仙花容易養護,栽培得當可連續多年開花。
藥用價值
水仙花除了觀賞價值外,還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其鱗莖中含有石蒜生物鹼,具有催吐、鎮咳、祛痰等作用。不過,石蒜生物鹼有毒,應謹慎使用。
文化象徵
水仙花在不同文化中具有不同的象徵意義。在中國,水仙花象徵吉祥如意、團圓美滿。在西方,水仙花代表重生與希望。
- 李白的《水仙》:”洛浦江東一尺波,黃筌水上畫仙娥。翡翠簾籠吹細雨,不曾沾腳踏春羅。”
- 王維的《水仙》:”玉作仙郎蠟作花,前身應是水邊家。寄香長逐水流去,鬥落殘花滿江涯。”
水仙花以其獨特的花姿和清雅的香氣,成為人們喜愛的觀賞植物和文化符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