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水:流淌的象徵
在漫長的歷史文化中,”水”,這個字形始終如一,不曾改變。最早出現在商代甲骨文中,宛如水流蜿蜒的形狀,兩旁的點綴猶如水滴飛濺,勾勒出水花的動態。


金文字形更顯渾厚,彎曲的斜線象徵著河道,四點水花點綴其間。小篆延續金文,將水花水珠化為四條弧線,描繪出河流的曲折之美。
隸書卻發生了變異,中間的書寫符號取直,四點變成了橫撇和撇、捺,從線條化轉為筆畫化。楷書承襲隸書,中間的豎訛變為豎鈎,字形簡潔為”水”。
“水”的本義為河流,泛指一切水域。它代表著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也指某些液態物質。更進一步,”水”還延伸出水準、用水測平的涵義,以及與水相關的生物和五行之一的屬性。
《説文解字》中記載:”水,準也。北方之行。象眾水並流,中有微陽之氣也。”《釋名》則雲:”水,準也。”天下莫平於水,故而工匠建國必水地。《白虎通》補充道:”水位在北方。北方者,陰氣,在黃泉之下,任養萬物。水之為言濡也。”
五行學説認為,水代表北方的屬性。字形宛如眾水同流,中間的一豎表示藏在水中的微陽氣息。山水中的水,是指江河湖海。五行學説將宇宙萬物劃分為五類,並對其性質和特徵進行了界定。
五行最早見於《尚書·洪範》記載的箕子與周武王的對話:”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潤下(滋潤),火曰炎上(燃燒),木曰曲直(彎曲,舒張),金曰從革(成分緻密,善分割),土爰稼穡(意指播種收穫)。潤下作鹹,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五行學説將宇宙萬物進行了分類,並對每類的性質與特徵都做了界定。
表格:五行屬性
元素 | 性質 |
---|---|
木 | 生長 |
火 | 發熱 |
土 | 承載 |
水 | 流動 |
金 | 堅固 |
水的象形文字:象形文字的起源與演變
水的象形文字是象形文字系統中重要的象形符號,它描繪了水的形象,表現水流淌、飛濺等狀態。水的象形文字在不同文化和時期的象形文字中都出現,呈現出豐富的演變和應用。
不同文化中的水的象形文字
文化 | 象形文字 | 意義 |
---|---|---|
古埃及 | 水波 | |
古蘇美爾 | 流動的水 | |
古中國 | 水滴 | |
古印度 | 波浪 | |
古巴比倫 | 河流 |
古埃及水的象形文字
古埃及的水的象形文字起源於對水波的觀察,象形符號描繪了水波的波紋狀。這個符號在古埃及象形文字中用於表示「水」、「河流」、「海洋」等概念。它還可以用於表示與水相關的動詞,如「流淌」、「澆灌」等。
古蘇美爾水的象形文字
古蘇美爾的水的象形文字描繪了從容器中流出的水。這個符號在古蘇美爾象形文字中主要用於表示「水」、「流動」等概念。它還可以用於表示與水相關的物品,如「水壺」、「水渠」等。
古中國水的象形文字
古中國的水的象形文字最初描繪了水滴的形狀。這個符號在甲骨文中出現,後演變成小篆和楷書中的「水」字。它在古中國象形文字中主要用於表示「水」、「水流」等概念。此外,它還可用於表示與水相關的物品和形容詞,如「水杯」、「水性」等。
水的象形文字的演變
水的象形文字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經歷了演變。在不同的文化和時期中,水的象形文字的形狀、意義和用法有所不同。這種演變反映了人類對水的認識和利用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