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亨利貞,用有攸往,利建侯。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
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
君子幾不如舍。
。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貞。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
屯如邅如,乘馬班如。
(圖:配)屯字義有三個層面:困難、停留,積聚。
它是「難」,生命開始,面成長困難。
其次,因為困難而停頓,屯有停留、駐留意,如屯兵,即駐兵。
屯墾,為停留某地開墾。
停留後開始累積能量,聚之義,通囤,如屯積、屯糧。
若是人羣停留、聚集,那麼邨,村莊之義。
故曰磐桓,利居貞。
卦序上屯是繼乾坤而來第三卦,是天地初開之後生物開始要伸展階段。
《序卦傳》:「有天地,然後萬物生焉,盈天地之間者唯萬物,故受之以屯。
屯者盈,屯者物始生。
」卦象外坎內震,動藏險中。
外坎即外面有危險、挑戰。
內震即藏動於內,伺機而動之義。
動藏於內則外坎天險、屏障,但若於內,貿然而行,那麼坎成為突破實質危險。
得屯卦,雖面困難,但困難只是挑戰,等同於事情不可為,應著實力累積,養精畜鋭,是最佳對策。
處屯之時,行動固然危險,但有所成,動靜之間最佳應該於原地努力,致力於鞏固根基,培養實力,但不可輕易主動出擊,因此卦辭説「利貞」,「用有攸往」,「利建侯」。
總體而言屯是卦,是短期事情來説,會面挑戰。
但屯有亨通道,只不過往往需要時間累積後,是卜問大事時,可能必需等到下一世代,或者是事情新一波循環。
屯卦吉道於足夠抗壓性積極執行力,處事陽剛與果決,否則難以濟屯局勢。
反之,如果處事,抗壓不夠,那麼屯卦成實質卦。
因此各爻論斷上,陽爻會吉,如初九及九五;陰爻要有陽爻救濟可逢凶化吉,如六四初九相應九五比應,因而得吉。
這是王弼《周易例》説:「此一卦爻求陽。
屯世,弱者不能自濟,依於彊,民思其主時。
故陰爻先求陽,召;馬雖班如,而廢;不得其主,無所馮。
初體陽爻,處首居下,應民所求,合其所望,故大得民。
」屯,元亨利貞,用有攸往,利建侯。
《彖》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
雷雨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
《象》曰:雲雷屯,君子經綸。
駐留在原地,匯聚了許多條件,宜於堅定守。
不要有遠行,利於建立諸侯。
建立諸侯比喻設立防禦屏障,或佈局人事。
坎險在外可取象溝瀆,溝瀆天險,有防禦效。
此屯卦策略為留在原地,屯兵駐留,若行動則坎變成危險,若只是留在原地坎成保護天險。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侯。
《象》曰:雖磐桓,志行。
貴下,得民。
有磐石及大柱,根基及基礎,宜於貞定,利於建立諸侯。
這一爻屯卦開始時候,此時建立,基礎時機。
震為動,動處於內而進,外有坎,互卦有艮,為動而不進之象。
曰“震動,坎陷”,《震》陽動性,《坎》陰之下,動而未能出,故曰“動乎險中”。
磐桓或作盤桓、桓,有兩種解釋,貌,徘徊意思。
二是磐磐石,桓為大柱,磐桓即磐石與大柱,比喻根基。
房子有磐石及大柱,結構適於居住。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班如,匪寇婚媾。
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
《象》曰:六二,。
十年乃字,。
人馬聚集而盤旋不進,騎著馬原地打轉。
來者不是盜賊,而是來求婚者。
女子因為守貞,因此未能懷孕生子。
十年後,於婚合而懷孕生子。
此段言求婚過程疑慮,因此有乘馬盤進貌。
女子可能因為感覺逼婚故,所以答應婚媾,因此「貞不字」。
要等待十年,關係回復而接納方後,於答應婚合。
十年比喻事情,需要等待經營。
而前面乘馬隱喻「馬上」求成,但反而因此而誤會盜賊來犯,或者認為是來逼婚,導致遭受懷疑而遇到了困難。
此比喻事情不能。
屯如邅如,難以前進而原地盤旋狀,或指人馬聚集而盤旋狀。
邅,音沾。
邅如徘迴貌。
班如,原地打轉,或指往回走,班師回朝「班」,。
匪寇婚媾有兩種解釋。
一、若不是盜賊來犯,順利完成婚姻。
匪,非,否定意思。
或作「若非」,可譯作我們説「要不是…」。
二、來者不是賊寇,而是來求婚媾。
字,懷孕生子。
不字,未能懷孕生育。
字可解釋作女子許嫁或嫁人。
六三,即鹿無虞,惟入於林中。
君子幾不如舍,。
《象》曰:即鹿無虞,禽。
君子舍之,。
到山林裡打獵,沒有守山林人帶路進入,其危險可知。
能知退。
延伸閱讀…
若前往,將自取其咎。
即鹿,逐鹿。
鹿可作麓,即鹿進入山麓。
六三互體艮山之下,山麓象。
虞,虞人,古時掌管山林鳥獸人。
《周禮》有「山虞」及「澤虞」職掌。
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吉,無。
《象》曰:求而往,。
騎著馬原地打轉,想要求婚合。
勇往直前吉,無所。
六四當位,下初九相應,上承九五。
屯世,柔需助,因此六四雖處多懼之位(多懼所以班如),但能得陽剛助,所以,故吉無。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貞。
《象》曰:屯其膏,施未光。
屯積美食自己享用,問小事吉,若是問大事。
屯[20],上地,中山象草,下象草根屈曲,即草木穿地始出,伸而未能即伸形。
內卦《震》,《震》雷,能以鼓動發育萬物;外卦《坎》,坎水,能滋潤養成萬物。
:卦雷水中,當冬至之候。
雷欲發於地下,而地上水,凍冰凝結,所壓抑,不能出於地,其象艱難鬱結,如物勾萌舒,故名曰《屯》。
屯:元亨利貞。
,有攸往,利建侯。
“元亨”二字,概括全卦終始而言,非謂屯時即亨通。
天下事,創業伊始,有電難,惟能耐其,勉強,脱離屯,亨通之時,故曰“元亨”。
夫人處屯會,所當動性忍心,自持,安於“”,妄動,陷於。
雖明知後日利有攸往,自得亨通,要不可輕用,故曰“用有攸往”。
此卦陽爻二,九五坎險主爻,初九震動主爻。
九五君,日,征伐初九有之人,招禍,不如優待,以為侯伯,斯得共濟時,故曰“利建侯”。
侯者震象,故《豫》《彖》辭,曰建侯。
《彖傳》曰: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動乎險中,大亨貞。
雷雨動滿盈,天造草昧,宜建侯而。
《乾》純陽,《坤》,此卦內初九,外九五,二爻,四爻,相交。
內卦震雷欲出地,而外卦坎水遏阻,成屯勢,故曰“剛柔始交而難生”。
《説卦傳》曰“震一索而得男”,即始交之象。
曰“震動,坎陷”,《震》陽動性,《坎》陰之下,動而未能出,故曰“動乎險中”。
延伸閱讀…
然之中,能守貞正而不濫,他日自得大亨,故謂“大亨貞”。
《震》雷者,陽氣,《坎》雨者,陰澤之普施,故曰“雷雨動滿盈”。
蓋初九《震》主,九五《坎》主,故教,雷雨作用,使得相親相助。
陰陽始交,故曰“天造草昧”。
《説卦傳》曰,震為崔葦,草字出於此;坎月,天未明,昧字出於此。
是時,六四宰相,禮遇初九臣僚,相與輔相,使之共濟時艱,故曰“宜建侯”。
時方創業世,昇平守成日,豈可優遊逸樂哉?故曰“不寧”。
夫天地始創,陰陽始交,氣交媾,生物成象。
想知道更多水雷屯卦對命運的啟示嗎?看下去..:震為崔葦,生長於互體坤地,鞏固地盤組織,繼而胎卵孵化,介類繁生。
初九、九五二爻,並屬陽剛,其中含坤體,蚌蛤象。
蓋萬物生,各具心靈,自能飛潛動躍,此理。
我國俗謂主泥土神,曰泥土煮尊,謂主沙土神,曰沙土煮尊,主動物神,曰面尊,主植物神,曰惶根尊,是生人命,相傳南鬥主生,北斗主死者是。
一物一命,有神主。
始生時,恰如草木逢春,其繁殖,一雨多於一雨,即“雷雨動滿盈”者。
人類繁殖,不可無大德君統御;君猶不能獨治,使賢者以為輔弼,是所謂“宜建侯”。
惟天地閉關未久,無教逸欲,耽安寧逸樂,故戒曰“不寧”。
以此卦擬人事,陽剛君子,小人始交,互異氣質,彼此輒生爭論,謂“剛柔始交而難生”。
何者?內卦我,有雷厲性,奮發而立志;外卦彼,有水濡性,挾下流計,妨我行為。
我所欲振興者,彼阻擾,使不得成就,進不能進,不能往,是謂屯,故曰“用有攸往”。
是百事困難,恰如陷落水中,而不得,謂“動乎險中”。
雖然,氣運變遷,困亨,冬去春來,冰凍自解,雷氣發生,《屯》變為《解》,屯解散,而氣運。
故而圖功,俟命,待氣運一轉,陽升陰降,自見君子權,小人退位,是出屯而入亨。
屯時,要不忘此義。
以此卦擬國家,則以下卦人民,有暴雷上轟之象,蓄異謀,倡異論,欲以撼動上卦政府;上卦政府,下令如流水,遏止下民妄動,刑法制。
刑字古作,刀井,謂犯法人,如陷入井中,是下卦《屯》。
政府雖有政刑,或不能遏止下民,而反為下民所困,阻國運,是上卦《屯》,謂“剛柔始交而難生”。
初九者,下卦雷主,即一陽之微地下坎水之中。
夫天下無事,英雄無異,今屯,初爻一陽,君子,奮發而有,豈可晏然處之乎?上位者,惟尊其位,祿,禮遇,使之濟世屯,不然,威力壓,生不測之禍亂,爭功者並起,人心愈形擾矣,謂“天造草昧,宜建侯而”。
“天造”,猶天運;草者,謂人心草亂而失其倫序;“昧”者,謂冥頑而不明,是即《屯》象。
《》有四卦:《屯》、《坎》、《蹇》、《困》是。
《屯》者,“交”,不知所在,故生猜疑之念,初釀困難時。
《坎》者,二人溺水象,彼我陷困難之中,惟能耐守當日困,而得後來亨。
《蹇》者,知彼構危險,乃止而進,跛者不得寸步。
《困》者,澤中無水象,恰如盆栽草木,滋潤氣。
《屯》者難之始,《坎》者難之連及者,《蹇》者央,而《困》者難之終。
通觀此卦,初九,雖有建侯才力,以當屯時,磐桓進,居貞正位,遇險而能自守其。
六二,居九五應位,而為初九挑,不能與九五共事,猶貞操婦,拒強暴者挑,經十年,始歸其正應之夫。
六三,喻利小人,不明之時,欲獨博其功。
六四,應初九,九五,有所忌憚而不能共事,雖有“乘馬班如”屯,應初九之吉。
九五,中正而並有位德,然介居二陰之間,不能沛雷雨之澤。
上六,居屯難之終,無能世。
蓋三上無應屯,二四有應屯。
六爻共動,陷險時,持重,屯氣運,自有得志日。
曰“大亨貞”,大亨者,屯解時。
《大象》曰:雲雷,屯,君子經綸。
不言雨而言雲者,屯之時,雲開於上,雷動於下,未能成雨;未能成雨,所以屯。
君子法此二氣之動作妙用,經綸政教組織。
“經綸”,猶言匡濟。
經者機縱絲,縱絲之不可,猶國家,政教人心相合而不可;綸者,機之橫絲,猶取宇內各國所長,見其時宜,而組織政體。
“經綸”者,即綜理庶政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