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姓是漢族姓氏中大姓,百家姓中排列第13位,佔全國漢族人口1%,達1000萬人以上。
胡姓流長,來源有四説:一是諡號姓,《元和姓纂》説:“胡,帝舜之後,胡公封陳,子孫諡姓。
”胡公即胡公滿,是帝舜後裔,封於陳。
當時叫宛丘,即今天河南淮陽。
二是國姓。
因為周代出現過鬍子國,鬍子國滅亡後,王族子孫國名姓氏。
據史籍記載,歷史上出現過兩個鬍子國:一是歸姓,居住於今天安徽阜陽,後楚國滅;一是姬姓,居住於今天河南郾城,是周王室後。
明初衍為仁、義、智、信四派,九世孫福森、福旺、彌德、彌芳各支派一世祖。
我國歷史上民族融合過程中,一些少數民族受漢臣進文化影響,向風慕化,使用漢姓,如…
題名胡氏家乘: 分卷:作者胡祖德纂修版本民國6年(1917), 石印本居地上海先祖/名人始遷祖:胡少剛摘要始遷祖少剛,明末徽州績溪遷至上海陳行。
譜存祭文、祠堂聯、祭祠規則、節婦傳。
有吳昌碩題字。
索取號4691
題名胡氏世譜: 分卷:作者版本民國2年(1913), 刻本居地上海, 崇明先祖/名人始祖:胡安國; 始遷祖:胡大忠摘要始祖安國。
始遷祖七世孫大忠,宋淳皊間句容遷至崇明。
譜存家訓、像贊、世系。
索取號4651/A
題名胡氏世譜: 分卷:作者版本民國2年(1913), 刻本居地上海, 崇明先祖/名人始祖:胡安國; 始遷祖:胡大忠索取號4651/B
4、山陰張川胡氏宗譜: 二十四卷,首一卷
題名山陰張川胡氏宗譜: 二十四卷,首一卷作者(清)胡光文纂修版本清嘉慶17年(1812), 木活字本居地江蘇, 紹興, 山陰堂號堂先祖/名人始祖:胡九成摘要參見胡廣慈修《山陰張川胡氏宗譜》條目。
卷首原姓,卷一十二世系表,卷十三選舉表,卷十四二十四贈言、家傳、家訓、藝文志。
索取號911700-15
題名丹徒胡氏支譜: 四卷作者胡煜纂修版本民國10年(1921), 木活字本居地江蘇, 丹徒堂號安定堂先祖/名人始遷祖:胡壽五摘要始遷祖壽五,初徽州遷居丹徒。
卷一譜序、褒揚;卷二家訓、家勸、祠規、歲祭規條、宗約、藝文,內有朱熹述胡瑗傳、歐陽修撰墓表;卷三世表;卷四墳契。
索取號923568-71
6、丹陽鬥門胡氏六修族譜: 十八卷,首一卷
題名丹陽鬥門胡氏六修族譜: 十八卷,首一卷作者胡贐纂修版本民國4年(1915), 木活字本居地江蘇, 丹陽堂號翼經堂先祖/名人始祖:胡安國; 始遷祖:胡鼎臣摘要始祖安國。
始遷祖鼎臣,宋時自潭州遷潤州陽邑鬥門橋。
卷首譜序;卷一紀略,內有胡安國傳記;卷二舊序;卷三十三世表;卷十四、十五雁行;卷十六十八藝文。
索取號913456-66
…7、澄江香山胡氏宗譜: 五十卷,首一卷:【江陰】
題名澄江香山胡氏宗譜: 五十卷,首一卷:作者(清)胡本紳總纂版本清光緒29年(1903), 木活字本居地江蘇, 江陰堂號榮壽堂先祖/名人始祖:胡彌芳摘要始祖安國。
南宋時經數傳而崇安遷杭州,遷江陰香山。
湖南常德遷入湖北鹹豐,可溯上祖華林胡城。
卷首譜序、,卷一前編略載周秦祖、漢唐祖、宋元祖世系、世錄,卷二四十各支派世系…8、澄江香山胡氏宗譜: 五十卷,首一卷:【江陰】
題名澄江香山胡氏宗譜: 五十卷,首一卷:作者胡慶祖纂修版本民國35年(1946), 木活字本居地江蘇, 江陰堂號榮壽堂先祖/名人始祖:胡彌芳摘要參見胡本紳修《澄江香山胡氏宗譜》條目。
卷首譜序、舊、家規、五服制考,卷一系錄,卷三十五世錄。
索取號JP891
題名澄江胡氏宗譜: 作者版本民國, 木活字本居地江蘇, 江陰堂號堂摘要卷十系圖,卷十五世傳,卷十七傳記。
索取號4654
題名胡氏世譜: 八卷:作者胡兆聰纂修版本民國5年(1916), 木活字本居地江蘇, 如臯堂號思貽堂先祖/名人始祖:胡錦摘要一世祖瑗,北宋時居湖州。
如皋派始祖志,瑗子,南宋嘉皊五年徙如皋。
傳至明朝有諱錦者遷邑馬塘南鄉,胡氏後人散居何家環、芳泉廟、洪羅莊、普濟庵處。
卷一序、家規,作者有魏徵、張謇;卷二行傳;卷三像贊,作者有魏了翁、范仲淹、司馬光、…11、胡氏支譜: 四卷,首一卷:【如臯】
題名胡氏支譜: 四卷,首一卷:作者胡正星等纂修版本民國36年(1947), 石印本居地江蘇, 如臯先祖/名人始遷祖:胡清期摘要始遷祖清期,清代婺源遷至如皋洋蠻河。
卷首,卷一墓圖、硈,卷二世次,卷三列傳,卷四雜記,有歷代遷徙錄、家世盛衰統紀、喪祭禮節揭要文。
索取號923567
題名胡氏宗譜: 分卷:作者胡紹瑗纂修版本民國5年(1916), 鉛印本居地江蘇, 武進堂號大雅堂先祖/名人始祖:胡瑗; 始遷祖:胡朝宗摘要始祖瑗;始遷祖十二世孫朝宗,明洪武初年和州遷武邑丁堰。
第一冊譜序、像圖、祭圖,第二冊誥勅志、登進志、祠墓考、家祭祝文,第三冊傳記、藝文,第四冊第八冊系圖、系表、勘誤表等。
內多錄歷代名人文,並存胡瑗手矦。
索取號JP90…內容簡介:此為館藏XP39332複本。
是族先世約南宋時自福建遷浙江樂清虹橋。
始遷祖弼、謙,兄弟…湖北枝江市羊角洲(現百里洲)遷楚時間公元1560年(即明嘉靖39年)前後)、紳、緣三子遷楚,長子落籍於屬枝江縣羊角洲【】是承接江西祖籍輩份,實則本一人。
胡指概公,所用,即無派。
錦指文錦公,文為名錦派,即倒派。
延伸閱讀…
胡國兩派同為大本公五世孫。
一承兩派同為大本公八世孫。
湖北荊州市人,祖籍安徽省太平縣(即今黃山市)人。
於清朝鹹豐年間(公元1851年-1862年),太平天國清政府數十萬大軍鏖戰於皖南寧國、太平、涇縣一帶。
求得生存,祖輩們數萬人結成一幫,扶老攜幼、跋山涉水集體逃亡。
他們出太平、過蕪湖、越長江,沿途風餐露宿,倍嘗,終於流落湖北省武漢、沙市、宜都地。
字派:文定家本大,光宗顯揚。
徵祥毓,明德維馨香。
立國昭正道,學尚倫常。
澤懋賢聲,經傳祖訓詮。
湖北十堰市鄖西縣胡氏,武昌金牛街遷移過來。
字派:敬天洪道,澤承先世,其祚延長,敦仁尚義,觀國光,湖北十堰市竹溪縣原豐壩鄉(現縣河鎮)豐鄉壩村,胡姓,我只知道目前輩份:文明顯揚,光(諧音字:全餘後)武漢新洲胡朝灣,字輩:朝廷選相,擇人才,懷一,元仕成強,萬年方永,德世齊昌武昌胡氏,堂號:”安定堂”__堂,華林派字派:敬天洪道,澤承先世,其祚延長,敦仁尚義,觀國光,教全體,祖德彌彰,親九族,百代馨香.湖北宜昌夷陵區胡氏族姓,説清初,湖廣填四川,江西填湖北後裔。
智義宗思作,友學應詩守,成文啓宏光,萬代傳後德,禮書發家邦。
字派是:啓光祖,永世克昌,教道德,緒本家相。
湖南常德遷入湖北鹹豐,可溯上祖華林胡城。
延伸閱讀…
字輩:家傳安定,卜世其昌,永承先志,本敦擇,開文運,祖德爭光,逢存代卓,佐時,????,裴振。
湖北孝感字派:立兆全嘉,安定澤遐.達用,永臻榮華湖北長陽曉溪安定堂,胡貴傳二十世—文家坪始祖胡正文,屬華林派字輩:仁德胡繼、文應廷水、秉公啓祖、(注:乾隆時代開啓支祖)玉正紹應、宗家懿行、光耀友慶、祖德昌明、世壽國仁、傳,後裔可循環用譜。
胡耀斌修續譜:文淵華林、吉安水清、松滋荊辰、長陽融景、亮永照民湖北武漢胡家墩,原名江邑雲林洲胡氏,原宗譜記載,從一世到十三世遠祖議定字派,漢字偏旁取名,康熙四十一年歲次壬午春三月,議定:經 修 尊 親 敬, 體 子 來 遠 懷.康熙四十七年續:其 楚 守 時 , 邦 本 原, 仁 愛 家 和 睦, 德 富 貴 昌, 燕 翼 謀 詒, 百 世 享 安 康.河南開封遷至湖北洪湖,我們家族字輩排序為:洪 恩 長 玉 慶 德 永 承 權,字輩是祖輩口傳,讀音打出來,前面有,湖北長陽胡姓,主要曉溪安定堂,始祖胡仁潮,耿氏太婆,其三子德龍,德龍有三子–,貴,壽。
明朝初期,公江西吉水慄樹遷移至湖北長陽曉溪落業,明公遷湖北枝江董灘口,壽公遷宜都,傳耿氏太婆葬枝江羊角洲。
公後派序繼文應廷水,秉公啓祖,,道源世紹,學禮,傳家~~~~~~~,現在世,紹,學輩多。
明公後人一部分於明嘉靖間遷移長陽,字派公後人合族,壽公後人一部分遷長陽後,源派後公後人合族,公後人有長陽遷至公安縣,數代人後遷回長陽,明壽二公後有遷入長陽,三公後有遷出長陽,但沒有查到。
總之,想全部弄清十分困難。
曆始遷祖天太公,清朝初期(推測),江西*邑楊墟遷入到京北胡家衝(今湖北京山縣三陽鎮石羊村),歷26代,可溯始祖××,字派:*********天子英豪,文章教爾之祥,國正榮興,家振克勤,洪學治世,志立朝廷”(現到,家,振派輩,) 湖北大冶胡氏字派輯錄(華林派有宗譜,後提供,譜中世系滿公一世祖共有一百三十多代,所輯字派原譜一百零陸世起);長陽胡氏修譜,清道光年間,後有幾次續修,後一次一九四八年左右,族譜修好後未能分發下去解放了,因此收藏有族譜人很少。
族譜記載,長陽胡氏始祖胡融,仕漢文淵閣大學士,居山東濟南府陳留郡,其後:德,晟,仲容,國思,廷芳,繼先,石,齊,拾玖,毅,天逸,念三,訓,大節,希賢,宗禮,汝類,繼祖,壽,麟,永立,元,維祺,光蘭,梅,仁朝,德武。
《前帖誤為德龍,此表示歉意》仁朝公九子一女,其後代散居湖南,湖北,四川,貴州。
德武三子明壽貴,公落業長陽曉溪牟洞口,故長陽胡氏自稱曉溪胡氏。
族譜記載,祖後有遷移至公安縣居住數代後遷回長陽,但這一支人公安遷回長陽之前派序長陽完全。
明公落業枝江,其後人應有部分世居枝江,長陽胡氏宗親聯誼會同志到枝江江口鎮調查,結果大失所望,毫無頭緒。
明公後人有長陽遷居東湖,即現宜昌市夷陵區和點軍區,現在沒有找到明公後人消息。
始遷祖胡壽、胡貴,明朝初在荊州北門外客居數載,接耿氏祖母於荊州,葬於松滋縣羊角洲後(胡慈行婆婆遺言:傳説很多人搶盜耿氏墓發財。
因此可能是墓),遷入到長陽牟洞口。
可溯開封地始祖胡滿公(商諡號)—四川邛崍縣胡澄(春秋正式姓)—江西華林始祖胡藩(南朝宋.62世)—胡舜臣(84世),字融,亦宗,仕唐大學士、居陳留,封奉政大夫。
葬塗石牛峯牛駕車形—胡清獻(唐懿宗時期人.85世)—胡城(唐僖宗時期人.86世,諱高早旁,有七兄弟,七星取名)、封徐國公、妻耿氏,葬於奉新華林—胡(87世,諱王旁)、妻劉、韓—胡令嚴(88世)—胡元鳳(89世)—胡仲容(90世,宜諱寫融)、華林書院創辦者仲堯第4弟__禮(91世)–湘(92世)–仕沂(93世)–戴昌(94世)–天福(95世)–智三郎(96世)–念三(97世)–謨公(98世)–大節(99世)—希賢(100世)–宗禮(101世)–汝類(102世、臨川遷吉水縣柳林鄉五堡村慄樹土地)—克蘭(103世)–梅公(104世)、公元1314年生、仕潭州總兵、因反元, 1315年華林和吉水胡族遭遇浩劫–江西始祖胡仁朝(105世)、元公元1344年生、吉水縣柳林鄉五堡村慄樹土地人,武陵府總兵;妻耿瓊花、蘄春人,建文帝封她一品護國夫人。
培養支持過支族貧寒胡瀅刻苦讀書,官文淵閣大學士,禮部尚書—次子胡德武(106世)、公元1364年生、居吉水縣,明永樂二年升光祿大夫、文苑學士、任直棣總督、卒於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葬龜山。
有子:、壽、貴(107世)—胡明於洪武二十年=公元1389年遷入宜都縣烏石鋪。
胡壽入長陽後,遷居枝江董市、荊州,後裔澧縣、石門、慈利地發展。
長陽曉溪安定堂(祠堂)胡貴傳升、林、洪、壽(108世)4子,繁衍根苗主要居住於長陽各地,支譜。
湖北荊州市荊州地區龍洲一帶,祖籍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