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刻石】泰山刻石:秦代書法瑰寶,李斯篆書再現漢室雄風

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又稱「岱宗題字」,是秦始皇統一文字後,於公元前 219 年所刻,其後秦二世元年(前 209 年)再刻制。刻石分為前半部和後半部,前半部為秦始皇東巡泰山時所刻,共 144 字;後半部為秦二世即位後所刻,共 78 字。

泰山刻石 Play

刻石原分為兩塊,前半部記載秦始皇詔書,後半部記載秦二世詔書。然而,原刻石早已佚失,僅存明嘉靖年間發現的二世詔書殘石 10 字,現藏於泰山岱廟東御座露台前西側。

泰山刻石

泰山刻石的書法蒼勁有力,筆畫圓潤,為秦代小篆書法藝術的代表作。據傳為宰相李斯所書,具極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歷代以來,泰山刻石曾有許多摹刻拓本,但現存的拓本數量較少。較著名的拓本有清代聶劍光摹刻的明拓本 29 字和徐宗幹摹刻的舊拓本 29 字,現藏於岱廟碑廊。1987 年,泰安市博物館複製秦刻石全文,立於岱廟後寢宮。

泰山刻石:秦始皇的宣示與功績

泰山刻石是秦始皇東巡泰山時所留下的一系列摩崖石刻,為研究秦朝歷史和思想提供了重要資料。泰山刻石刻於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記載了秦始皇統一天下後巡視東方的經過、統一國家後所下的詔書,以及秦始皇自述的功績等內容。

泰山刻石共有七塊,分佈在泰山巔峯的玉皇頂、碧霞祠、鬥母宮等處。其中,最主要的泰山刻石是《泰山封禪碑》,刻在玉皇頂絕頂處,高2.1米、寬1.1米,共有27行、288字。碑文記錄了秦始皇東巡泰山封禪祭祀的情形,以及秦始皇自述統一中國後的功績。

石刻 位置 內容
《泰山封禪碑》 玉皇頂 秦始皇東巡泰山封禪祭祀的情形
秦始皇自述統一中國後的功績
《泰山殘碑》 玉皇頂 秦始皇自述統一中國後的功績
頌揚秦始皇統一的功績
《泰山石闕頌》 玉皇頂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詔令臣民遵守
表彰秦始皇統一的功績
《泰山石室銘》 碧霞祠 秦始皇遊覽泰山並刻石的經過
《秦始皇禪符》 鬥母宮 秦始皇與神靈交流時的文字
歌頌秦始皇的功績
《秦始皇刻石殘字》 鬥母宮 秦始皇刻石的部分殘字
《泰山殘刻》 鬥母宮 秦始皇詔令臣民遵守的殘刻

泰山刻石不僅是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功績的宣示,也是秦始皇思想和政治理念的體現。泰山刻石中的文字充滿了自豪感和優越感,反映了秦始皇統一中國的雄心壯志和對自己的功績的高度評價。泰山刻石還表現了秦始皇對傳統文化的重視,以及他企圖通過封禪祭祀來獲得神靈的認可,鞏固自己的統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