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洪範》:上古治國之《國家憲法》
上古治國要訣
《洪範》又稱《大法》,源自上古典籍《尚書》,記錄了堯舜禹等傳奇帝王的治國要訣。


天人感應之説
漢代學者董仲舒提出「天人感應」之説,認為君主的施政會影響天氣變化。
九疇大法
相傳禹治水時,上天賜予《洪範》。其中「九疇」為九條治國大法,包括五行、五事、八政、五紀、皇極、三德。
五行:自然法則
水、火、木、金、土五行為自然法則,影響人民生活,君主須明察其理,妥善運用。
五事:君主修養
貌、言、視、聽、思為君主應具備的修養。容貌恭敬、言語正當、觀察敏鋭、聆聽睿智、思考通達,方能有效治民。
八政:管理職能
管理食糧、財貨、祭祀、工程、教育、司法、外交、軍務,是國君設置官員的職能。
五紀:時序之理
歲、月、日、星辰、曆數為時序之理,君主的施政應配合時序,才能有效惠民。
皇極:至高準則
皇極為至高準則,國君應秉持大中至正之道,賞罰分明,以正人紀律。
三德:治民策略
治民採用三種策略,包括正直、剛克、柔克。根據人民特性,以適切手法治理。
洪範:上古聖王治國之道
前言
《洪範》是中國古代典籍《尚書》,是中國古代治國典籍中的重要著作,記載了上古聖王夏禹受虞舜禪讓後,虞舜以天地之道九疇十六字教導禹如何治國。全書內容博大精深,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洪範九疇
《洪範》將治國之道總結為以下九疇:
疇名 | 內容 |
---|---|
一、五行 | 天地運行的根本法則,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 |
二、敬用五事 | 君王對五種事物的敬慎使用:命、祀、服、刑、度。 |
三、農用八政 | 農政八項基本原則:食、貨、祀、司空、司徒、司寇、賓、師。 |
四、協用五紀 | 五種人倫關係的和諧: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 |
五、建用皇極 | 君王治理國家時所應遵循的最高原則,即順應天地運行,保持社會和諧。 |
六、又用三德 | 君王應具備的德行:文章、道德、勇武。 |
七、明用稽疑 | 君王明察善惡、辨別是非,避免被人欺瞞。 |
八、念用庶徵 | 君王重視庶民的呼聲和意見,以瞭解民意。 |
九、向用五福威用六極 | 君王應具備的五種福氣和應避免的六種危機。 |
洪範九疇的意義
《洪範》九疇涵蓋了治國的方方面面,具有以下重要意義:
- 完整性:《洪範》從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多個角度,對治國之道進行了全面闡述。
- 系統性:《洪範》將九疇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有機梳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治國系統。
- 預見性:《洪範》不僅提出了治國原則,還指出了君王治國可能會遇到的危機,具有很強的預見性。
- 規範性:《洪範》為君王提供了具體的治國準則,具有規範和約束作用。
洪範在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的影響
《洪範》作為中國傳統治國思想的源頭,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 立君思想:《洪範》確立了君王的核心地位,強調君王應具備德行和能力,成為百姓的表率。
- 德治思想:《洪範》主張以德治國,認為德行是治國的根本,君王應通過自身的德行感召臣民。
- 民本思想:《洪範》重視民意,認為君王應順應民心,聽取民意,以民為本。
- 天人合一思想:《洪範》認為君王治理國家應順應天地運行,保持自然和社會的和諧。
結論
《洪範》是中國古代典籍《尚書》,是中國古代治國典籍中的重要著作,記載了上古聖王夏禹受虞舜禪讓後,虞舜以天地之道九疇十六字教導禹如何治國。全書內容博大精深,涵蓋了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方面,對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
延伸閲讀…
洪範_百度百科
何謂「洪範九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