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內容目錄
渾
[混濁、汙濁]
- 混濁:指液體或空氣中雜質較多,使其透明度下降。唐朝杜甫《示從孫濟》:「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渾。」
- 汙濁:指環境或物體受到污染,變得不乾淨或骯髒。宋朝陸遊《遊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糊塗、不明事理]
- 糊塗:指對事情認識不清,思想混亂。如:「渾頭渾腦」、「渾渾噩噩」。
- 不明事理:指缺乏判斷能力,無法正確理解事物。
[全部、整個、簡直]

- 全部:指所有的一部分,沒有任何遺漏。
- 整個:指事物或整體的完整性,不分開任何部分。
- 簡直:副詞,表示程度極深或範圍極廣。
特徵
| 特徵 | 解釋 |
|---|---|
| 混濁 | 液體或空氣中雜質較多,透明度下降。 |
| 汙濁 | 環境或物體受到污染,變得不乾淨或骯髒。 |
| 糊塗 | 思想混亂,不能清楚認識事物。 |
| 不明事理 | 缺乏判斷能力,無法正確理解事物。 |
| 全部 | 包含所有部分,沒有任何遺漏。 |
| 整個 | 保留物體或整體的完整性,不分開任何部分。 |
| 簡直 | 表示程度極深或範圍極廣的副詞。 |
舉例
- 小明太糊塗了,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答不出來。
- 這條河水十分渾濁,根本看不清裡面的魚類。
- 整個社會簡直就是一片混亂,人心惶惶。
- 他渾身解數,樣樣精通,令人欽佩。
- 這幅畫簡直就是渾然天成,沒有絲毫人工雕琢的痕跡。
混亂與奇蹟:探索「渾」的雙重本質
「渾」一字,於中文中兼具混亂和奇蹟的雙重意涵。在探討其複雜的多面性之前,我們先以表格形式簡要區分其不同用法:
| 用法 | 意涵 |
|---|---|
| 混 | 雜亂無章、不清不楚 |
| 渾 | 渾厚、深沉、豪邁 |
混沌的深淵
作為「混」,「渾」表達了混亂和無章的狀態。當事物缺乏組織、界線模糊,便可稱之為渾。在混亂中,我們可能會感到迷失、不知所措。然而,混亂也有其價值:它可以摧毀既有的秩序,開啟新的可能性。
在自然界中,混亂充斥著每一次創造和毀滅的循環。大風暴帶來破壞,但也創造了肥沃的土壤。森林大火燒毀了一切,但卻讓新生命得以萌芽。同樣地,人生旅程也充滿混亂。我們經歷挑戰和逆境,但這些痛苦有時會讓我們以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
奇蹟的湧泉
另一種「渾」意指渾厚、深沉、豪邁。它是力量與活力的象徵。渾厚的聲音、豪邁的舉止,令人印象深刻,激發我們的心靈。
就其奇蹟般的品質而言,渾代表著超越常識的可能性。它是由混亂誕生的,但卻超脱混亂。想像一下,在荒蕪的土地上,綻放出一朵鮮花。或者,一個看似平凡的人,展現出驚人的才能。這些時刻,都是渾的奇蹟。
它們提醒我們,即使在最混亂和不可能的情況下,希望仍永存。它們點燃我們內心的火花,驅使我們突破極限,創造意想不到的事物。
渾:矛盾的交織
綜觀而言,「渾」是一個複雜而迷人的概念。它既代表著混亂和奇蹟,也展現了生命的矛盾和可能性。在混亂與奇蹟的交織中,我們發現了生命的真諦和人類精神的韌性。
後記:
探索「渾」的雙重本質是一趟令人著迷的旅程。它讓我們深入瞭解語言的豐富性和人類經驗的微妙之處。當我們擁抱混亂中的奇蹟,並在奇蹟中發現混亂,我們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欣賞生命的複雜美感。
延伸閲讀…
<渾> 辭典檢視-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2021
粵語審音配詞字庫

